新时代民族院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机制探究
2020-09-10邱姗
邱姗
摘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辅导员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工作室是一种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途径。随着十九大的顺利召开,我国社会进入新时代,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对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挥好辅导员工作室的作用在民族院校中更显突出,以学生为本,聚焦学生发展,提升新时代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室;新时代;民族院校;专业化
高校辅导员工作,需要以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为核心,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努力形成一批专业性、实效性强的工作模式和理论成果,形成一批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辅导员名师,使得“辅导员工作室”成为展示辅导员风采的窗口,创新育人理念方法的平台和孵化辅导员名师的摇篮,推进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品牌化。2017年9月新修订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对高校辅员队伍建设作出明确规定和制度安排,指出“理论和实践研究”是輔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高校辅导员应该在“参加相关学科领域学术交流活动,参与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或项目研究”方面积极作为。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 号)中,“理论和实践研究”能力是划分不同等级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标准之一,与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紧密相连。
因此,建立高校辅导员工作室是新时代新形势下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促使辅导员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创新化的试验田和新平台,积极探索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尤其是民族院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路径尤为迫切。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室概述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的缘起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009年,“赵强工作室”是全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辅导员工作室,在复旦大学成立,它的主要方向是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学业指导。随后,多个省份相继开展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工作坊的建设工作。目前上海市、广东省、安徽省、山东省和陕西省等地区在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中颇有成效,逐步产生了知名度,同时也形式了辐射圈。例如,2012年8月,“包涵工作室”和“洪汉英工作室”成为了上海市第一批高校辅导员工作室。2013年1月,广东省广州大学的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辅导员工作室“李敏工作室”揭牌成立。随后在2013年5月,山东省第一批7个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开始建设培育。22014年至2016年安徽省辅导员工作室蓬勃发展从19个增长至36个。与此同时,唐玉琴工作室开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系统”在山东省部分高校得到了推广应用;于培丽工作室编制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手册》被山东省内外多家高校的学工部和二级学院辅导员采纳并投入使用。2016年12月,山东省第二批12个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成立。2018年,中共陕西省委高教工委设立第一批陕西普通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并给予每个辅导员工作室连续2年,每年3万元建设资金。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运行与现状
1.知名辅导员工作室成功与辐射
各高校陆续出台相关的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方案和管理办法等,建设起一系列具有辅导员工作特色的工作室。相继出现了一批全国知名的辅导员工作室,为其他高校的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和发展树立了典范。例如:华中农业大学祝鑫工作室,聚焦当前年轻一代的各种问题,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与困难,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广东财经大学张丹工作室,吸收了思想政治理论专家学者和有着丰富经验的资深辅导员,着力做好学生思政工作,极大的扩大了工作室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武汉理工大学敏行工作室则是致力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方面,引进知名生涯规划师和创新创业专家,为学生配备“青年成长导师”,组织讲座、沙龙、论坛等形式增进交流,引领和帮助青年学生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陈小花工作室则是吸纳全省10余所高校辅导员的智慧参与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辅导员工作品牌,将就业创业指导的思路打开,方式创新。此外,江西理工大学“发哥工作室”、陕西科技大学李萌工作室、广州大学李敏工作室等在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方面都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2.辅导员工作室的运行内容
从知名辅导员工作的崛起、发展与创新之路看,当前辅导员工作室的成长环境是极为有利的。随着政策的不断深入,各省市高校已经将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纳入辅导员成长的结构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了辅导员工作室的运行。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主导。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实施和指导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要求辅导员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提升科研能力,将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应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入新时代的学生思政工作者,要不忘思想政治工作育人初心,牢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要准确把握新时代新思想,指引学校学生思政工作正确方向;要始终围绕新时代新使命,提升学生思政工作质量;要贯彻落实新时代新要求,提高思政队伍工作能力和水平。
服务学生健康成长是核心。成立辅导员工作室旨在更好地、系统性地、专业化地为学生服务,除了日常工作的“点对点”个别辅导、“面对面”的事无巨细,工作室要提供的是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围绕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对学生的需求加以分类,打破班级和专业的壁垒,扩大服务对象和服务质量,才能提升工作室的影响力。
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是基本导向。辅导员只有自己的综合能力提升了才能更好的服务学生,通过参与工作室的建设和发展,获得学习的途径,在案例中,在问题中,在实际实践中获得成长与提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新形势下民族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的运行要义
民族院校主要任务是服务民族地区,培养合格的服务民族地区发展的人才。在新形势下,民族院校辅导员要谨记“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这一要求,紧跟形势变化,创新工作机制,在这一语境之下,民族院校辅导员工作室则担负起了更为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一)新形势下民族院校辅导员工作室的重要作用
辅导员工作室有助于促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的发展。促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发展,辅导员“抱团取暖”,精准发力,不囿于事务性工作的缠绕,用更开阔的视野和眼界,更深刻的思想思考学生工作,辅导员工作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为民族地区培育更多专业化、职业化的人才。
辅导员工作室有助于提升辅导员自身的育人能力。辅导员借助工作室平台,了解更多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发展,根据每个人的自身专业特点和工作室的侧重点,互通有无,互相协作,相互促进,形成育人合力,这既有利于辅导员个人的发展也提升了学校的育人能力。
辅导员工作室有助于凝聚辅导员力量,聚焦发力。辅导员借助工作室的合力,能将个人的成果扩大,影响更为深远,凝心聚力,在专业领域上有更多成绩,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更有利于辅导员队伍的进步。
(二)民族院校辅导员工作室存在的问题
一是遴选机制不健全。当前辅导员工作室的成立和建设的人员选拔尚未形成制度化,年龄结构失调,职称结构失调,学历结构失调等现象存在。工作室队伍不稳定长期存在,辅导员队伍出现了年年走年年换年年进的现象,存在着部分辅导员奉献精神、服务意识不强。二是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不佳,资源配置有待提高,需要思想的引领、政策的扶持、专项资金的配置来加以运转。三考评机制不完善,考核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不利于辅导员工作室的长远发展。四是工作实效有待提升,活动设计和操作性欠佳,获取学生需求不够,服务效果不佳。
三、民族院校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实践探索
民族院校辅导员工作室的实践建设可从以下方面打造属于民族院校特色的工作室,更好的服务学生,为少数民族地区输送更多的更优秀的人才。
(一)落实政策扶持,提高政策针对性与服务性。
高校要做到“有政策可依、有政策必依”,学校相关部门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要求,提高政策执行力,杜绝“面子工程”,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民族院校师生发展的相关办法。上级主管部门在经费、场地、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对辅导员工作室的扶持,给予政策的倾斜,发挥好国家对民族院校的扶持作用,将国家对民族院校和少数民族师生的关爱帮助落到实处。
(二)完善管理制度,把握准入机制、严格考评机制,增强组织和管理创新力。
把好入口关,规范遴选制度。聘用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的辅导员作为核心成员,吸收具有专业特色,专项能力强的辅导员为主要成员,选用的德行和能力过硬的辅导员,严格准入机制,选出脚踏实地工作,爱岗敬业,为学生做实事的优秀老师。
规范运行制度,将工作室的日常工作开展起来,不做面子工程。做好工作室的工作计划和培养方案,深入学生群体调研,听取学生意见,真正把学生的所需所求所想纳入工作室的工作范畴中。
严格考评机制,奖惩分明,激励进步奖励优秀。建立学校、同行、学生、辅导员自评的四层的考评机制,评选年度优秀工作室和品牌活动,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将考核不合格的淘汰出工作室。
(三)加强工作室品牌建设,打造核心竞争力,扩大工作室影响力。
辅导员基础工作是重心,那么应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使得日常管理规范化,让辅导员从繁杂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以能力发展为中心,增强辅导员工作能力,学生服务专业化,建设学习交流站、兄弟院校联盟制度等制度;提升辅导员职业力,促进辅导员个人成长,师生关系和谐化。
树立标杆形成特色品牌,以辅导员工作室为平台,创新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路径,树立辅导员队伍中的模范、典型人物,发挥引领作用。结合辅导员队伍具有多学科宽口径知识储备的特点,通过工作室平台提升职业能力,明确专业方向,培养一批辅导员名师和优秀工作团队。通过辅导员工作室的运营,在思想引领、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心理咨询等方面打造特色项目和品牌。
工作室围绕要辅导员思政研究、学业指导、网络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就业与生涯辅导、学生资助工作、思政队伍建设等专项工作开展行动研究,育人产品开发,工作交流与实践探索。其中可以从谈心谈话为切入点,提升谈话策略,把握“真实真诚、旗帜鲜明、平等尊重、耐心观察”的基本要义;就业工作从难道“暖”,凝聚一个公式,聚焦量大苦难、摒弃三种观念、把握四个维度等方面为辅导员开展好就业工作;结合常见的学生心理问题,应对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结合相关案例分析如何处理常见心理问题等日常工作中做出特色做出品牌做出亮点。
最后,民族院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应搭建平台及展示工作成效。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工作室是围绕学生工作的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和深度教育,进而开展相关活动,提升服务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工作室成员通过参与工作室建设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工作模式,在切实解决学生工作中的疑难问题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理论水平。通过学习知名工作的先进做法,结合民族院校的具体实际,制定符合自己院校的特色平台,是民族院校輔导员工作室发展的必然之路。
建立高校辅导员工作室是为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提升高校学生思政工作质量,贯彻落实新时代新要求,提高思想政治队伍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举措。总之,必须不断加强对辅导员工作室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和创新,继续推进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精细化、品牌化、长远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摘编[J].共产党员(河北),2017.(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3]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摘编[J].共产党员(河北),2017,(24)
[4] 覃柳云.辅导员工作室: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新动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8(45).
[5] 王淑珍.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 途 径 探 究[J].黑龙江教育,2019,(2)
[6] 胡星鹏 .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室培育与建设策略研究 [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