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与影响因素研究
2020-09-10胡晓婕
【摘要】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教师能力结构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当前,为实现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我国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在这种形势下,教师的教学能力更是不容忽视。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一种职业教育。基于这种双重属性,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内涵在一般教学能力内涵之外,又被赋予了新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内涵;影响因素
一、引言
近年来,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两大支柱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呈现出齐头并进、不分伯仲的发展态势。身为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同样又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职业教育法律、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结合我国国情、教育现状并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基础上,我国积极探索高职教育的发展模式,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经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我国基本形成了跨界贯通、“产赛教”融合、开放多元的现代高职教育体系。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国家的现代工业、新兴产业等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当然,在欣欣向荣的背后,离不开高职教师的辛勤耕耘,而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更是关系到高职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教学能力的内涵
作为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知识掌握、课堂目标达成等。无论教学层次、教学手段如何改变,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教师能力结构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当前,高职教育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更是不容忽视。要想发展与提升高职教师教学能力,首先要弄明白教学能力的内涵。
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博耶在《学术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报告中提出“教学学术”的概念,从此教学作为一个专门领域被提上了研究日程。其中,教学能力这一概念更是得到了研究者们的普遍关注。从教学能力的内涵出发,研究者们分别从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育心理等不同视角进行了探索,认为教学能力是由教师的个体能力、专业教学能力与本体核心能力有机构成的一个能力体系。具体来说,教师的教学能力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设计能力,即教师运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设计自己的教学任务并执行教学计划的能力。具体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开发利用教育资源、分析和组织教材、编写教案等;(2)教学执行能力,是指教师在常规的教学中有效地实施自己的教学计划,并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控制教学情境,保障教学的正常顺利进行,可细分为:组织管理班级课堂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等;(3)教学评价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样化的手段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检验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从而改进教学工作。教学评价又可具体分为设定评价目标和标准的能力、选择评价方法和收集评价资料的能力、反馈和矫正的能力等。
三、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
开展高职院校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障,也是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核心力量来源,更是保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同时它又是一种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职业能力
职业性是高职教师区别于普通高等学校教师的最显著特点。高职教育主要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些人才是未来我国产业技术发展和创新的中坚力量。因此,高职教育除了让学生获得必要的学科知识、通识知识外,更要注重他们职业素质的培养。身为高职教师,不仅要具备较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功底,也需要对职业技能、行业法规、职业发展等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学习力,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对职业教育保持钻研的动力,努力成为教学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在常规的教学活动中,高职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专业领域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引领者、启迪者。
(二)课程思政能力
高职教育除满足学生接受普通的教育需求外,所培养的人才还必须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在当前构建“大思政”一体化育人体系的形势下,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实现由原来的单一型人才向全面素质型人才转变,使学生既会“做人”,又会“处事”。因此,课程思政能力可作为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内涵中的一个新元素。高职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因材施教,通过挖掘授课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将知识技能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价值观、人生观的引领与塑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从而培养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和进步灵魂。而教育上的创新对于一个国家、民族创新精神和文化素质的提升同样不可小觑。高职院校的教师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在实际教学中,他们需要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因此,高职教师必须找到精准的途径来提高自己的教学创新能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做到教学上的创新,首先必须以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为基础。高职教师积累的知识越丰富,越系统,就越具备发现问题、创新教学的能力,并带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次,教学创新同样需要方法、方式上的创新,变传统的理论灌输为现在的项目教学,变单纯的PPT授课为混合式教学,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更要教會学生“如何”学会知识,从而使教学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教学创新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教师做好整体规划,从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创新设计着手,最终实现整个教学过程的创新性。
四、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
(一)高职教师职称评聘制度
近年来,在教育部、人社部关于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的有利政策的支持下,全国各地高职院校陆续实行专业技术职称的自主评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职院校的办学自主权,推动了高职院校的去行政化。但在具体的职称标准设定和评审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棘手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重科研轻教学”。纵观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细则,对论文数量、主持科研项目、成果奖项等都有硬性的指标要求,而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学态度、教学效果和育人工作等缺乏必要的考查和评价指标。这就导致大部分高职教师为了职称片面追求论文、项目、专利等,从而忽视自身教学业务能力的提升,最终影响了高职教师队伍教学能力的长远发展。
(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受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等的制约与影响,而它们恰恰是影响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风向标。现阶段,国家正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如果高职院校因某些因素受限,缺乏长远、科学的发展眼光来持续培养高职教师队伍,这些势必会影响学校教师们的职业期望,制约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三)高職院校学生情况
很多高职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在课堂活动中,很多学生表现出学习兴趣不足、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对学习报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高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特别是针对工作年限较长的高职教师,在他们摸清了学生的学习特点,特别是在付出了自己的精力、时间,发现课堂教学只是“一个人的独角戏”之后,很多教师也改变了态度,从刚开始步入工作岗位时渴望“成就感”变为 “得过且过”,最终导致他们在教学上不愿意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更不会潜心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因此,实现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有力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从国家、学校、教师本身三个层面着手。国家需要进一步加强高职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度建设,做好高职教师发展战略规划等宏观工作;高职院校需要为广大高职教师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改革职称评审制度,健全高职教师培养体系,增强高职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激励高职教师的成长;高职教师本身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时刻注重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与素质,做好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当前,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的引领之下,高职教育已经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上。通过各个层面的合力,促进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最终实现我国高职教育的奋斗目标将会指日可待。
【作者简介】胡晓婕(1988-),女,河南信阳人,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教育教学管理、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科研课题《“外推”与“内生”交融互动下的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8-GX-175,主持人:姜运隆。
参考文献:
[1]罗华陶,蔡勇强.大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结构与培养机制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 2014, (12).
[2]李朝.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构成及影响因素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7, (01).
[3]余杰.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对策与评价指标[J].职教论坛, 2017, (21).
[4]曾庆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 2014, (19).
[5]吴琦.高职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0, (03).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重庆万州 40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