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结构化报告的构建

2020-09-10张绍金杨冬均徐其显陈红齐贵强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分析

张绍金 杨冬均 徐其显 陈红 齐贵强

摘要:2019年12月武汉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传染,为了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相关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分析,研究相关患者胸部CT影像资料,并进行临床分析与结构化报告构建,本文整理相关研究结果,对于2019-nCoV病毒传播的潜在机理、诊断方法、治疗对策进行针对性分析。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CT;临床分析

前言

新型冠状肺炎(COVID-19)属于冠状病毒引发的肺部呼吸道传染疾病,这种疾病传播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与空气飞沫传播,具有相对较强的传染性。在进行患者的病情诊治的过程中,胸部CT的影像检查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于患者的CT影像检查可以相对较早的检查到病情发生情况与感染状况,并做到及时的治疗与隔离。

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Coronavirus)属于网巢病毒目下属的冠状病毒科,拥有外套膜与衣壳结构,该病毒的基因组属于正链RNA,5端拥有帽状甲基化结构,3端拥有poly尾巴,一般来说长度在27kb到32kb之间,属于目前最长的RNA病毒核酸链。在显微镜的观察下,该病毒边缘拥有较大突起,形态类似于日冕或是王冠,因此被叫做冠状病毒。在2003年我国出现的冠状病毒属于SARS-CoV能够引起人的呼吸困难症状,引发急性呼吸综合症,分属于β属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来源与演化

由于病毒本身的演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对于病毒演化研究只溯源到当下,病毒拥有较高的自我复制速度与能力,但是缺少相对应的修复错误酶系,因此使得在自我复制过程中容易出现改变,尤其是新型冠状病毒这类RNA作为遗传物质的病毒,具有相对更高的突变率。其基因突变会使得病毒的抗原成分、宿主范围、复制速率、温度敏感程度、耐药性以及毒力发生变化。

在对于SARS-CoV病毒的演化研究中发现,该病毒最早出现在蝙蝠身上,其中部分病毒被传播到了果子狸身上,从而根据买卖或是食用果子狸过程感染到人类。此次确诊的2019-nCoV病毒最早案例出现在武汉,对于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研究与病毒分离发现,其与2018年发现的蝙蝠来源冠状病毒拥有在基因序列层面上的高重复率,达到了88%,因此可以有效怀疑此次2019-nCoV可能来自于蝙蝠病毒突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感染机制与传播途径

新型冠状病毒的外套膜中存在刺突蛋白,该蛋白在病毒感染阶段能够为病毒提供宿主识别的能力,新型冠状病毒的刺突蛋白能够同小肠上皮细胞与肺泡上皮细胞紧张素转化酶相结合,从而产生感染。在人的口鼻、肺部、小肠、肾部等器官与组织含有ACE2跨膜糖蛋白,该蛋白分布在平滑肌细胞与内皮细胞中,通过对于该蛋白分析模拟计算可以发现,2019-nCoV中的刺突蛋白能够与ACE2进行结合,从而实现感染效果。

新型冠状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与接触性传播,除此之外,研究发现2019-nCoV有可能会产生对于眼结膜上皮的污染效果,从而引发相关并发症造成呼吸道的感染,因此眼部传播也需要重视。在研究中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粪便排泄物中仍然可以发现分离出具有活性的2019-nCoV,这说明2019-nCoV可能存在粪-口传播途径,因此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排泄物处理也应该重点注意。目前来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确诊需要通过临床表现与流行病学证据结合体现,对于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需要进行病毒病源检测从而确诊,目前有两种检测方法,第一种是将患者的血液标本或是呼吸道标准病毒颗粒核酸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当反应呈现阳性则说明确诊,第二种方法是通过对于血液标本或是呼吸道标本进行病毒的基因测序,分析其与2019-nCoV病毒的同源性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结构化特征新型冠状肺炎患者临床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儿童中少有感染,在成年人中发病较多,在此次调查患者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伏期一般由3-7d,特殊情况未24d,但一般不会超过14d。患者中有极大概率发生临床发热现象,并会呈现出咳嗽、肌肉酸痛与乏力现象,病症严重者会出现低氧血症与呼吸困难的情况,如果未经有效治疗与控制,会很快演变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与休克。同時,新型冠状肺炎患者中有部分会出现腹泻、腹痛、结膜炎等情况,但仍有极小部分属于无病症患者,无病症患者占比容易发生漏诊现象。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表现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CT检查中发现,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肺部累及范围与形态有较大差异。新型冠状病毒会引起患者肺部的肺泡造成损伤与深部气道的改变。在CT检查中可以发现,17-35岁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表现出病灶集中在胸膜下,并多呈现出单肺与单发的病灶现象,病灶长度多为1-3cm。36-90岁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表现出病灶更多的在沿支气管血管束周围与胸膜下共同存在,并且更多的出现了双肺病灶现象,病灶的最大长径也超过3cm。各个年龄段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病灶形态差异很可能与各个年龄段患者的自身免疫力与基础疾病的患病情况有关,使得患者的病变情况较为广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情况

在患者中60岁以上并转为危重型患者较多,这可以体现出不同年龄段患者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承受能力与治疗后的效果呈现较大差异,老年人由于自身的免疫力情况与基础性疾病,很容易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呈现更多的并发症,极易产生预后不良的情况。

此次调查数据量相对有限,年龄分布有一定的倾向性,但在对于患者的影像结构化上较为清晰,具有较高的参考性。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来说,应该尽早进行CT检查,并根据其患病情况进行隔离治疗,并针对性的提出治疗对策,尽可能做到减少病情恶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

文献参考

徐风华, 覃弦, 张磊,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消化道症状与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特点[J]. 中华消化杂志, 2020, 40(04):249-256.

朱曙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影像学表现[J]. 安徽医药, 2020.

猜你喜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分析
危机之下更显生物安全建设之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普外科限期手术患者处理方式的探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影像特点及应用价值
疑似及确诊新冠肺炎的临床及胸部CT影像特点
曲靖地区1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初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报道的特点分析
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与治疗依从性分析
厦门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临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
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