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

2020-09-10冯榆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0年12期
关键词:夹层主动脉螺旋

冯榆

摘要:目的: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实验时间控制在2019年1月-2021年1月,共计40例患者参与其中。对所选患者进行随机编号,对照组患者均为奇数编号,实验组患者均为偶数编号。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诊断,通过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实验组患者进行诊断,对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患者满意情况进行分析及对比。结果:展开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上升幅度相比对照组患者较大,数据差异凸显,(p<0.05);系统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上升幅度相比对照组患者较大,数据差异凸显,(p<0.05)。结论: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有着较为的显著的应用效果,其在提高诊断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方面作用较为突出。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

前言: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在临床上有着较低的出现几率,多数患者患有高血压,且多发于60岁左右男性。患者在患病后会表现出血压变化、虚脱、疼痛,甚至是休克,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临床上多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诊断,但是诊断情况并不理想,对后续医护工作的开展造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新形势下,如何提高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准确率已经成为医护人员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这种情况下,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是势在必行的。共计4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参与其中,详细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对象为4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实验开始于2019年1月,实验终止与2021年1月。本次实验分组依据为患者编号奇偶性。对照组患者年龄中间值为(58.5±6.5)岁,年龄上限为79岁,年龄下限为44岁,12:8为男女比,实验组患者年龄中间值为(58.7±6.6)岁,年龄上限为79岁,年龄下限为45岁,13:7为男女比。两组患者基础信息方面的差异微小(p>0.05)。纳入标准:患者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实验对象均能够配合实验的顺利开展;自愿参与原则是本次实验开展的必要条件。排除标准:患者亲属中断本次实验的开展;患者在实验过程中死亡;患者中途放弃参与本次实验;患者身体出现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异常情况[1]。

1.2方法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诊断,通过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实验组患者进行诊断。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过程中应用西门子 SOMATOM Prespective 64排128层螺旋CT完成实验,将管电压及管电流分别设置为110千伏及250毫安,层厚、层间距为0.625毫米及0.4毫米,造影剂注射速度为每秒3.5毫升,注入剂量为90毫升,超声探头频率在2.5-3.5之间。碘海醇作为非离子碘对比剂。医院应组织最少3名经验丰富的醫生对图像进行分析,并通过讨论得出统一结论。

1.3判断标准

对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患者满意情况进行分析及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中涉及到的数据通过SPSS21.0工具进行分析及处理,(`x±s)用于指代计量资料,(n)用于指代计数资料,数据差异凸显时,P<0.05[2]。

结果

2.1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

展开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90.00%远远高于70.00,两组相关数据差异凸显,(p<0.05)。

2.2两组患者满意情况

系统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85.00%远远高于60.00%,两组相关数据差异凸显,(p<0.05)。详情见表1。

讨论

相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有着较为显著的优势,能够突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在无血流管腔检查中也有着较为理想的表现。随着科技的进步及民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受到了较高的关注,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共计4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参与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的实验,目的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3]。展开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诊断准确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诊断准确率70.00,对照组及实验组相关数据差异凸显(p<0.05),由此可以得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准确率;系统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满意度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60.00%,对照组及实验组相关数据差异凸显(p<0.05),由此可以得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实验结果显示,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有着较为的显著的应用效果[4]。

本次实验表明,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提高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诊断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方面有着十分理想的效果,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高度重视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作用,并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诊断中加以尝试,以此提高诊断工作的水平,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确保后续医护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刘大军.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多排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的应用价值[J]. 中国农村卫生,2019,11(23):56-57.

[2]魏里. 应用多层螺旋CT对急性主动脉综合症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6.

[3]张孟婷.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应用价值[D].南华大学,2018.

[4]胡阳慧.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D].蚌埠医学院,2014.

猜你喜欢

夹层主动脉螺旋
自发性冠状动脉螺旋夹层1例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主动脉假腔插管的应用
旋风“螺旋丸”
螺旋变变变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MRVE夹层梁随机振动的最优跳变参数控制
护理干预预防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
胸腹主动脉置换术后感染并发症救治一例
MSCTA与DS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