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散打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2020-09-10杨馨
杨馨
随着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各大高校也逐渐将体育融入到课程当中,散打作为我国传统的武术项目,随着武术散打课程在高校中不断开展,相继出现了由于各種因素导致的运动损伤,本文通过散打在高校中的实际教学分析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并提出一系列预防运动损伤的办法以供参考。
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体育融入到各大高校的课程当中,高校开设散打课程对学生身体各方面的素质都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学生本身素质达不到练习散打的基本要求,不但使学生无法掌握散打技术动作,更有可能在训练中出现受伤,因此寻求合理的方法,使学生从训练中找到乐趣才能让武术散打的作用最大化。
1 高校散打运动损伤的状况
根据目前各所普通高校练习武术散打的状况可以看到,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运动损伤的出现。主要就是性别的差异导致的运动损伤,男生骨骼发育成熟之后比较健壮,与女生相比,男生身体素质较好,再加上男生比较好动,能够很快的掌握散打动作。相较于男生而言,由于女生的骨骼和身体结构导致体质较为柔弱,在从事散打运动时更容易受伤。
学生在练习武术散打初期,由于对散打没有足够的认识,动作不规范和身体综合素质较差,再加上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造成了不可避免的运动损伤。武术散打本身就是对抗性运动项目,学生没有较好的抗击打能力,在训练时可能会对学生心理产生一定的压力,大大增加了运动损伤的几率,但并不会造成较大损伤,主要是学生本身并没有很强的打击力。
2 造成高校散打运动损伤的原因
2.1课程安排的不合理
从课程安排来看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就是教师过分看重整体,而忽视了个体差异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不够重视,在实际教学中会出现由跟不上课程或完成不了动作产生的心理压力,同时增加了运动损伤的几率,这种过于强调共性的观念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武术散打在高校的开展。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武术散打课程对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安排较少,针对大学课程,教师也没有突破性的意见和较为系统的课程,缺乏引导学生主观能动性思维。因此,在这种散漫的氛围中,不但达不到学习效果,而且还间接性的增加运动损伤的几率。
2.2前期准备活动不充分
在做准备活动时没有让身体达到激活状态,也是导致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多数教师对于课前的准备活动不够重视,学生在课程开始前没有足够的准备活动,身体各机能没有处于兴奋状态,协调性以及思维无法及时调整,整体机动性不强,这时教师如果立即进行训练活动,不仅会产生肌肉拉伤等运动损伤,而且还会出现机体损伤的现象。尤其在北方的冬天,身体各关节都处于低迷状态,骨骼更加脆弱,如果准备活动不到位,无法使身体达到兴奋状态,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2.3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不高
较好的身体素质在武术散打运动中可以有效的降低运动损伤的出现。很多学生的身体素质不能够满足武术散打的项目要求,学习技术动作时,与其他学生相比较慢,而且在运动中对力量的把控不够,肢体不协调和柔韧性较差,导致学生做出来的动作非常僵硬。学生身体素质差,在实践训练时很难完成各项动作,导致在训练中由于身体素质的原因出现运动损伤。
除了身体素质之外,学生的心理素质较低也是导致运动损伤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实战训练时,如果学生没有较好的心理素质,面对局面上的形式不能够从容应对,就很容易乱出动作,这种漫无目的的出动作往往会与对手出现磕磕碰碰的现象,从而导致运动损伤问题的出现。
2.4缺乏安全意识和医务监督
对学生没有进行训练安全教育就开展武术散打教学,使学生没有形成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导致在训练中出现受伤或是致使他人受伤的现象,特别是进行摔法动作练习时,没有足够的保护意识很容易出现受伤或者是骨折的情况,如果对运动损伤不加以处理或者是处理不及时,就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加重。
学生在进行运动训练时出现的运动损伤,作为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并对机体的运动损伤做出正确的判断,由于部分教师的疏忽大意亦或是对学生不够关心,使学生参加运动训练。武术散打本身作为对抗性运动项目,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出现,学生发生运动损伤时没能及时发现并接受治疗,将会使学生的损伤进一步加重。
3 高校散打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3.1合理的散打课程安排
在课程安排时应注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保证学生在训练中能够掌握散打技术,同时,根据整堂课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运动量,避免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过早出现体力透支的现象,使学生的身体始终保持兴奋状态,减少运动损伤的出现。在训练时多与学生互动,通过了解学生的状态调节课程内容强度,有利于促进课程的有效进行。学习课程结束时,学生身体的精神和肌肉都处于紧绷状态,因此,做好学生的放松工作,有利于接下来课程的有序开展。
3.2重视课前准备活动
散打课程前充足的准备活动可以有效避免运动损伤,散打作为竞技性对抗项目,对学生的身体有一定要求。在课程开始前,应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一些针对性的准备活动,通过教师带领学生做一些专业性热身动作,一方面促进学生身体的预热,使机体各方面达到最佳状态;另一方面通过趣味性的热身动作调动学生的情绪状态。根据学生情绪和学习动作的难易程度来调节活动时间的长短,学生情绪大,如果学习动作简单,可适当延长准备活动时间;反之则减少活动时间。对课前准备活动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针对所学内容采取针对性的活动计划,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散打技术,而且还大大降低了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几率。
3.3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由于学生素质较差,在实际的武术散打训练中,很多动作都做不到位甚至无法完成,如果还一味的练习散打都将会是无用功。教师应把重点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上,引导学生多从事体育活动,例如进行力量训练或跑步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力量和耐力,为后续的武术散打训练奠定基础。此外,在训练中还要让学生掌握散打知识,使学生更加了解武术散打,有利于在训练中学生对动作的掌握,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有些运动损伤是无法避免的,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运动损伤,不能因为受从而打消学习的念头,培养学生不怕吃苦的精神。
3.4增强防范意识和完善医务监督
在运动损伤的防范意识方面,教师与学生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并对学生身体状态等方面深入了解,在发生运动损伤时及时进行有效处理,避免伤势加重或是二次受伤的现象;其次,教师应增强对运动损伤的意识,对于散打技术动作进行规范性教学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科普散打运动中的安全知识以及出现运动损伤时的处理方法。
为确保学生进行散打训练时的安全,除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外,还要有相应医务监督,监督主体不仅仅只有医务人员和教师,学生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身的机能等方面做出检查,如身体出现状况,应及时进行有效措施进行救治。教师要时常对训练器材以及环境进行检查,以保证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训练。
4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出现运动损伤往往是由于课程的不合理、准备活动不充分、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安全意识和医务监督导致,对教学中出现的运动损伤不进行及时处理,很有可能造成伤势加重或二次受伤的现象。因此,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重视课前准备活动、适当调整课程、增强防范意识和完善医务监督五个方面进行预防,在提高学生散发技术的同时,有效降低运动损伤现象的出现。
(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