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2020-09-10谢金荣
谢金荣
伴随着素质教育革新的持续深入,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当中,老师的教学理念应逐渐脱离传统教学理念,不再仅是对学生们的体育技能过度关注,而是应该在教学当中不断渗透体育精神,并为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本文笔者将针对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体育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
现阶段,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已不再是素质教育持续深入的需求,同时也是小学阶段体育科目的根本教学目标。基于此,体育老师须加大增强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视力度,并针对核心素养来开展目标性教学,以此助力于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当中,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继而有效促进学生们体育核心素养的生成。
1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1.1 有效培养学生拥有健康意识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的身体正处于快速生长的时期,所以体育课相对而言显得较为重要。想要学生拥有健康身体,拥有健康的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在培养学生拥有健康意识的过程当中,首先需要老师起到有效地引导性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到体育学习当中,并持续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可以适当开展一些小活动,以此提升学生们的健康思想。
其次,充分利用课堂训练活动,提升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组织适合于小学生的体育训练项目,以此提升学生们的体能。
最后,充分引导学生接受更多体育知识。在教学时,老师可以在课堂训练时,向学生展示各种类型的体育技巧,并让学生们通过实践应用,对这些技巧进行有效掌握。与此同时,还可以为学生讲解不同体育类型的比赛规则,让学生可以认识到更多体育常识。
1.2 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在进行日常教学过程当中,鼓励学生依据个人情况,积极参与到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当中,以此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在此过程中,老师需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有较转化成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在参与体育活动中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并掌握相应的体育技能,继而全面地进行自我发展。
1.3 助力提升学生们的身体素质
伴随着新课程的持续深入,在现阶段的体育教学当中,要求老师首先要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培养,然后才可以开展相应的体能训练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助力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与此同时对于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也同样有着助力作用。在小学阶段,学生们身体素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针对小学体育教学来说,老师在日常教学时,对于学生体能的训练需要控制好力度,要适度教学,以此确保学生们的身体,可以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2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2.1 科学合理的制作教案
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这是一项长期工程。基于此,老师在制作教案时,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同时,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要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根本教学目标,并将其细化到每节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当中。
首先,老师应充分将教学内容,与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进行有效结合。教师在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计划制定上,可以从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平时体育锻炼表现、学生兴趣等方面进行全面考量,尽可能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满足学生需求的身体素质培养计划,提升体育核心素养教学效果。另外,在培养计划制定上可以根据时间不同,从天、周、月、季度、年等角度制定相应阶段性体育培养计划,形成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全过程的系统性指导,促进体育核心素养教学质量提升。
其次,积极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要认真了解学生们的特长,并充分引导学生找到喜爱且适合于自己的体育项目,继而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技能水平。同时,老师还要重视学生们的心理变化,在技能训练时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工作,以便掌握学习进度及成效。特别是针对测试阶段,老师应对学生做出适当鼓励,以此使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有效提升,继而逐渐形成锻炼身体的意识。
2.2 打破传统教学思想,提升老师综合素养
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得以实现,其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并改变体育老师的思想是重中之重。即想要有效培养学生们的体育核心素养,其重点在于体育老师的教学方法及授课理念。基于此,学校需要对老师进行适当的培训,并有效跟踪培训结果,以此提升体育老师的业务能力。在弥补不足的同时,充分发挥出个人能力,为更好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首先,学校可以组织多种多样教师培训活动。学校可以根据当前学校教师实际情况,适当利用内部交流与外部交流等培训形式,增强教师之间就体育教學经验与问题等进行交流,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与质量提升。内部交流可以通过每周教师总结会议实现,在总结会议中教师需要针对本周教学活动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并表述教学中遇到问题与心得,通过这种交流方式,促进教师体育教学质量提升。在外部交流方面,学校可以组织多种多样外派学习活动或者邀请非本校表现优异的体育教师进行经验分享,拓展体育教师视野,为体育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支持。其次,完善相应教师激励机制。学校可以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对平时体育核心素养教学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相应奖励,调动教师积极性,同时在教师群体中营造一种榜样作用,积极促进整体体育教师核心素养教学质量提升。
2.3 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体育品格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学习当中,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掌握简单的知识。因此,在日常体育课堂上,老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意识。与此同时,与学校进行积极沟通,适当开展相应的宣传活动,比如每周的班会,或者是板报等。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体育活动,比如春季短途越野赛等。在比赛时,对于落后的学生,要进行积极鼓励,以此培养学生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以及努力向前的体育品格。
教师在各种体育锻炼活动组织上一定要注重相应原则,以确保体育活动能够吸引学生兴趣,同时还可以真正达到提升学生体育品格的目的。首先,教师在组织体育锻炼活动之前需要对学生进行调查。教师可以利用线上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调查,全面掌握学生体育兴趣,之后根据学生体育兴趣制定相应活动。例如,学生比较喜欢一些与小伙伴在一起的体育游戏,教师便可以设计“三人两足”、“长跑接力”、“不等分跑步”等活动,充分满足学生兴趣需要。其次,组织活动时注重活动频率控制。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需要适当调整活动频率,避免频率过高,导致学生对活动期待值下降的情况出现。一般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每月组织1-2次即可。再次,体育活动秩序管理十分重要。为了保证体育相关活动质量,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活动秩序维护工作,避免活动过于混乱对活动效果造成不利影响。教师可以根据体育活动实际情况,制定相适宜的活动维护规则,为后期活动秩序维护提供科学指导。
3 结论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应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认识到体育学习的真正意义和作用。在日常教学当中,老师需要充分结合核心素养,并以此作为教学目标,助力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的同时,持续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继而达到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根本目标。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汀师范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