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临床因素与CT影像学特征在判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

2020-09-10庞新来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15期

庞新来

【摘要】目的:研究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判断中临床因素与CT影像学特征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病例样本为2019年1月~2020年6月时间段86例病理诊断确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全部患者均行CT检查,我院对其行医学追踪随访,统计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CT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86例患者经病理诊断49例为良性,37例为恶性,良性与恶性患者临床因素与CT影像学特征单因素分析中,结节最大直径、年龄、吸烟史、结节类型等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影响因素包括毛刺、分叶、结节类型、结节最大直径、年龄等。结论: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发生与高龄、纯磨玻璃结节、毛刺、分叶、结节直径过大等因素相关,临床可据此判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

【关键词】临床因素;CT影像学特征;孤立性肺结节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5-0-02

肺结节属单个不透X线结节影,其周边被充气肺部组织完成包裹,边界清晰,结节整体直径均低于3cm[1]。孤立性肺结节属单发肺结节,患者无胸腔积液、肺门淋巴结肿大、肺不张等症状。肺结节在胸外科各类疾病中发病率较高,包括良性与恶性两种类型,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属肺癌早期。准确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可避免良性患者过度治疗,也可确保恶性患者早期得到针对性治疗,进而提高早期肺癌的治疗及预后效果[2]。本次研究将我院行医学追踪随访的相关疾病患者作为基础性评估分析样本,研究并分析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治疗及CT影像学特征,评估良恶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1月我院医师开展为期18个月的研究,行医学追踪随访患者共计86例,男女比例为50: 36,年龄最低患者为42岁,年龄最高患者为64岁,均值计算结果为(55.89±3.67)岁,其中48例患者存在呼吸系统症状,38例患者无典型临床症状。68例患者无恶性肿瘤病史,18例患者存在恶性肿瘤病史。86例患者经病理诊断49例为良性,37例为恶性,恶性患者中28例为腺癌,5例患者为鳞癌,2例患者为小细胞癌,2例患者为转移癌。良性患者中炎性假瘤26例,错构瘤6例,结核瘤12例,肺泡细胞瘤3例,腺瘤样增生2例。

1.2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医学追踪随访的方法,研究期间全部86例患者均行孤立性肺结节基础性手术治疗,术前如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恶性肿瘤,术中行肺叶切除术、淋巴清扫术治疗。如术前无病理诊断,需优先行肺叶切除或肺楔形切除,经冰冻病理检查结果确定良恶性,对恶性患者行淋巴结清扫。86例患者均行CT检查,妥善保存CT影像资料。

1.3评价标准 统计并评估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患者临床资料及CT影像学特征。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_x±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检验方法为χ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 结果

2.1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单因素分析结果 86例患者经病理诊断49例为良性,37例为恶性,良性与恶性患者临床因素与CT影像学特征单因素分析中,结节最大直径、年龄、吸烟史、结节类型等存在显著差异(P<0.05)。性别、吸烟史、临床症状、肿瘤家族病史等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2.2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多因素分析结果 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05因素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因素包括毛刺(OR=3.548,95%Cl=1.485-8.492)、分叶(OR=7.593,95%Cl=3.169-18.238)、结节类型(亚实性结节OR=0.198,95%Cl=1.482-8.493,实性结节OR=0.042,95%Cl=0.013-0.193)、结节最大直径(OR=1.175,95%Cl=1.096-1.257)、年龄(OR=1.032,95%Cl=1.016-1.098)等。

3 讨论

孤立性肺结节主要特征直径不超30mm、边界清晰、单发,且结节周边被含气肺部组织包围,患者无肺门增大、胸腔积液、肺不张等病灶[3]。孤立性结节包括良性、恶性两种类型,患者无典型临床症状,少部分患者伴有轻度胸痛、咳嗽、咳痰等症状,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属肺癌早期,为此需早期诊断并及时行针对性治疗干预。现阶段,影像学检查技术得到临床日益广泛应用,孤立性肺结节检出率显著提高,为准确判断良、恶性,医师需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及CT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4]。

将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系统性梳理可知,年龄、吸烟史是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中共同确认的影响因素,患者随年龄增长,孤立性肺结节恶性发生率同步升高,家族病史等均不属于影响因素,为此对于年龄偏大及存在吸烟史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无论其是否存在家族病史及吸烟史,需警惕其恶性可能性,并及时行肺结节针对性治疗干预。同时,分叶、毛刺、结节最大直径、结节类型等均属于判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重要因素。相关资料研究数据表面,直径超20mm孤立性肺结节恶性率可达65%~80%,直径低于5mm孤立性肺结节恶性率不超2%,如孤立性肺结节产生体积增大倾向,需评估其恶变可能性,并及时行针对性治疗干预措施。分析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可知,实性结节恶性风险显著低于纯磨玻璃结节及亚实性结节。通常情况下,边界清晰的孤立性肺结节属良性,形成毛刺征的主要因素为肺血管阻塞、小叶间隔厚度增加等,淋巴管内部如存在大量肿瘤细胞,其诱导的纤维化也可导致毛刺征形成,利用该征象可对恶性肿瘤进行诊断评估。引发分叶征的主要因素为结节不均匀生长,纯磨玻璃及亚实性结节中分叶症可作为评估其侵袭性的主要因素[5]。另外,部分研究认为胸膜牵拉征与恶性肿瘤侵犯胸膜相关,本次研究未证实该结论,主要原因与患者样本量不足有关[6]。爆米花样、中心型、片状钙化属良性病变的主要特征表,偏心型钙化存在恶性可能。空洞在良性结节中表现明显,也可在恶性结节中表现,医师可以此为依据综合判断分析[7]。

由此可知,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发生与高龄、纯磨玻璃结节、毛刺、分叶、结节直径过大等因素相关,临床可据此判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同时,本次研究仍存在一定缺陷,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判断相关影响因素需进一步分析。

参考文献

[1] 魏琴, 黄薇, 潘志华. 胸部X线平片与低剂量螺旋CT在诊断肺结节中的对比分析[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 18(6): 59-61.

[2] 冯旭霞, 张梅, 吴丙琳, 等. 高分辨CT联合血清CEA、NSE在鑒别诊断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 18(6): 38-40.

[3] 吕晓虹, 向阳, 刘宁, 等. PET/CT联合高分辨率CT对肺单发磨玻璃结节侵袭性的诊断价值[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20, 36(5): 722-726.

[4] 马宁, 赵铭, 田蓉蓉, 等. 对比基于PET/CT的不同方法定性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效能[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0, 17(4): 233-237.

[5] 蒋苏香, 元建鹏, 林显虹, 等. 18F-FDG PET/CT预测肺外周亚实性结节Ⅰ期肺腺癌脏层胸膜浸润的临床研究[J].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0, 29(2): 112-118.

[6] 贾伟君, 李垚, 文爽, 等. 多层螺旋CT Myrian后处理技术对肺内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研究[J]. 中国医学装备, 2020, 17(4): 79-82.

[7] 李芳, 吕平欣, 贺伟, 等. 胸部CT扫描显示簇状微结节样病灶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J]. 中国防痨杂志, 2020, 42(3): 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