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新闻漫画研究综述

2020-09-10谭雅丹李日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漫画家

谭雅丹 李日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新闻漫画的研究不断深入,在涌现出许多重要成果的同时,也遇到诸多瓶颈。此前的相关研究习惯从新闻专业的角度解读漫画,而很少从漫画专业的角度解析新闻。因此,从新闻漫画的生产者(漫画家)群体的研究入手,发现新闻与漫画的关联,是打破这些瓶颈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新闻漫画;漫画家;图像传播

中图分类号:J21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6-0055-03

一、引言

新闻漫画以其批判的思维、通俗的手法、活泼的形式、幽默的效果等独特的优势,在中国近代创新性新闻生产过程中异军突起,成为图像传播的重要形式,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术界对于新闻漫画的研究起步较早,但由于自身的“蝙蝠”性质和跨界结构,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新闻漫画”在新闻界和漫画界均未受到足够重视,被明显边缘化。大规模、成序列的新闻漫画研究在改革开放之后呈井喷式发展。近40年来,与新闻漫画相关的学术研究课题、论文、专著,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超从前,堪称新闻漫画研究的第一次高潮。1986年毕克官与黄远林合著的《中国漫画史》[1]的出版将我国漫画的学术研究带入了系统化阶段,该著作于2006年再版发行。2008—2018年,甘险峰的《中国漫画史》[2]、韩丛耀的《中国近代图像新闻史》[3]和胡正强的《中国近现代漫画新闻史》[4]等相关学术著作相继出版,是这次高潮的主要标志。

截至2019年2月,在中国知网上以“新闻漫画”为关键词检索到的相关研究论文共有809篇。除去重复和弱相关论文,与近现代新闻漫画研究正相关的论文有395篇,与新闻漫画家正相关的论文共14篇。其中期刊报纸论文368篇,硕博论文24篇,会议论文3篇。从这些研究成果可以看出,研究中国近代新闻漫画家的主要学者有甘险锋、韩丛耀、胡正强和刘一丁等人。

二、主要研究内容

首先,在搜集和整理有关资料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关于中国近代新闻漫画的学术著作相对较少,大多以时间线进行梳理和归纳。如《中国新闻漫画》分为清末篇、民国篇、新中国篇,此外另有一章为理论篇,论述了新闻漫画的功能、种类等内容[5]。南京大学韩丛耀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撰写的六卷本《中国近代图像新闻史:1840—1919》是目前有关中国近代图像新闻研究最全面的学术著作,其中第五编涉及新闻漫画,书中包含极具参考价值的珍贵史料。

目前大多数学术论文从新闻角度对漫画进行研究,专注于研究新闻漫画家群体的论文相对较少。相比于对新闻漫画生产者(漫画家)的研究成果,学界对新闻漫画的研究更为突出。通过文献梳理可以了解到,学者们的研究视角多元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角度。

(一)分历史时期研究

在历史长河中,不同时间阶段的新闻漫画具有各自的特征和风格,对社会有不同的影响。有学者对民族危机时期中国漫壇上最重要的刊物之一《上海漫画》进行了分析,分别从地理视域、象征视域、文化和历史视域以及政治视域四个角度对当时的中国国情进行了探讨,以报刊漫画衔接观点,对漫画进行解读,表现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及国人心境[6]。有学者概述了民国时期新闻漫画的发展状况,提及民国新闻漫画引起的风波,对民国时期的新闻漫画进行分析,并联系到当前的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的新闻报道及表达方式[7]。还有学者将新闻漫画同国家特殊时期的上层建筑建构相联系,对抗战时期国家认同及其建构中的具象表达略作梳理,为当下的新闻传播实践提供了历史借鉴[8]。此外,有学者选取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漫画作为研究切入点,以该时期报纸杂志上的新闻漫画和纪事画为研究核心,通过对图像新闻的解读,反映出当时的国家现状和社会生存现状[9]。新闻漫画的作用不仅在于传播新闻,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还具有特殊的作用,有学者将漫画与史实的记载相联系,阐述了新闻漫画对民众了解新闻信息、鼓舞革命斗志、启发民智、唤醒社会以及传递辛亥精神的作用[10]。

(二)分载体研究

不同类型的报纸杂志刊登的新闻漫画风格和报道取向是不一致的。如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课题组在《<人民日报>评论版特色、亮点及提升空间分析》中提及以色列漫画家拉南·卢里和延安时期我国优秀漫画家华君武。[11]党报党刊作为政治类刊物,对刊登的新闻漫画风格及取向有一定的要求,这类刊物中的漫画也是研究重点之一。有学者对《新华日报》的新闻漫画栏目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栏目始终坚持着党报的理念,起到了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的作用,同时借助“漫画+短评”的形式树立了党报的新形象,融严肃性、思想性和创新性为一体[12]。另外,其他地方性的报刊新闻漫画亦不容忽视,有学者以民国时期天津《北洋画报》为研究刊物,论述了其发展历程、刊物发表的作品风格等,以文学的视角分析了地方画报刊物[13]。有学者将巴黎和会时期的《大公报》作为研究样本,对比中西方报刊漫画,认为我国报刊新闻漫画的本土性在于中国时事的新闻内容、中国风格的艺术形式,传承新闻漫画的本土传统有利于推动我国新闻漫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14]。

(三)分功能特征研究

新闻漫画是类型风格具有多样化特征的特殊新闻报道方式之一,不同的新闻漫画生产者各有其表达特色和关注重点。有学者通过几幅具有代表性的歌颂性新闻漫画简述了其定义、特征及作用[15]。新闻漫画兼具新闻性和评议性,有学者将评议性新闻漫画的作用、观点传播的方式等进行了总结归纳,认为其要实现有效的观点传播需要提高事实到达度、增强观点说服力、培养新闻漫画作者的观察力等[16]。还有学者指出,新闻漫画能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或幽默或讽刺性的形象化评论,要发挥这一传播优势需要有深度、讲事实、化抽象为形象且构思要新奇[17]。此外,有学者指出新闻漫画在媒介竞争加剧的状况下,逐渐出现被“矮化”和被“边缘化”的趋势。新闻漫画需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展现其新闻性,提升其评议质量和画面质量,重视视觉艺术和思想艺术[18]。

(四)分国别研究

各个国家在新闻漫画的使用上体现出不同的特征。有学者专注于美国新闻漫画的特征及发展趋势,对其进行宏观和微观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并总结其经验,启示我国需重视新闻漫画的发展,将其作为重要媒介产品,重视具备影响力的职业新闻漫画家,并培养能够欣赏新闻漫画的受众[19]。还有学者对比研究中西方,以获得中国新闻奖和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的新闻漫画为研究对象,认为中美新闻漫画异大于同,且双方都存在滞后性,专职新闻漫画家数量过少[20]。另有学者将日本报刊漫画作为研究重点,全面论述其发展历程,认为报纸漫画的发展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21]。

(五)分艺术形式研究

漫画是美术领域中的分支,其内部存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不同的创作手法呈现出的艺术效果也各具特色。例如,木刻漫画属版画,其创作过程相比于其他手绘作品稍复杂些。有学者认为美术创作的本质是围绕形式与内容展开的,形式是作品的表现语言,内容是描述的主体体现。该学者选择延安时期的木刻作品为研究对象,认为其创作以直观、简约的现实主义观照和借鉴、融合的语言探索呈现其艺术形式[22]。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新闻漫画的创作理念、手法及形式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有学者指出,以新媒体为平台传播新闻漫画已经成为新闻漫画发展的新方向,新闻漫画的介质也应该由纸变为数码媒介[23]。

中国近现代新闻漫画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有学者在试论新闻漫画属性的基础之上,总结出当前中国新闻漫画存在的十大问题,如多雷同、少创新,多想法、少技法,多粗糙、少精品等,并对新媒体时代如何转型提出了一系列建议[24]。还有学者指出了新闻漫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在媒介竞争日渐激烈的现状下,未来新闻漫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拓宽题材领域、丰富表现手法、开辟专栏专版以及适应媒介形态的变化,实现内容的多终端推送[25]。

三、近代新闻漫画家研究概况

第一,相关研究成果较分散,需要系统化梳理。目前查阅到的文献资料显示,由毕克官与黄远林合著的、于1986年10月出版的《中国漫画史》[1]是最早的一本整理了漫画家人名索引的著作。但该书只收录了漫画家和直接与漫画活动有关的画家、文艺家及其他社会人士,并没有集中对各个漫画家进行综合性整理。庸非主编的《中国当代漫画家辞典》[26]收录的漫画家资料学术价值很高,其收集了1919年后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460多位漫画家的资料。该书以当代漫画家权威人士华君武、丁聪、方成、廖冰兄为顾问,内容翔实可靠,不足之处在于内容仅停留于短暂的历史时期。

其次,中国近代新闻漫画家群体庞大,但目前的研究仅集中于少数知名人士,与该群体相比所占比例很低,研究较为薄弱。在中国知网上采取主题检索的方式,以“新闻漫画家”为关键词,可检索到78篇论文成果,除去弱相关和重复论文,实际有效论文为23篇。其中硕士论文1篇,其他20篇均为期刊文獻论文。这些文献主要是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与《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合办的《新闻与写作》新闻漫画家访谈录。涉及的漫画家有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会长孙以增、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缪印堂以及著名漫画家徐进、王复羊、徐鹏飞等十几位中国近现代著名新闻漫画家。但访谈录不同于学术研究,可作为参考资料,但作为学术研究其严肃性不足。

另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进步,新闻漫画开始成为学术领域的研究热点。1987年,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闻漫画的研究逐渐规范化、系统化。但绝大多数研究都聚焦于著名漫画家,如丰子恺、汪子美、华君武等。关于他们的研究已系统化,且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如“杭州师范大学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等。

四、结语

对中国近代新闻漫画的研究已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课题,学者们从各自的视角出发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据前文所述,与新闻传播界的其他课题相比,对中国近代新闻漫画的研究,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存在不足。特别是对中国近代新闻漫画家群体的研究,是目前研究亟须填补的漏洞之一。中国新闻漫画的发展离不开众多知名或不知名的漫画生产者(漫画家)的共同努力,仅仅将研究重点放在个别漫画家身上是远远不够的。

根据目前已有资料,1997年5月出版的《中国当代漫画家辞典》[26]是当前可查阅到的史料最为翔实的漫画家工具书。书中收集了五四运动以来共计460多位漫画家的生平简介及其代表作品,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该书按照漫画家所处地区分布进行分类整理,还涉及漫画群体、漫画编辑及漫画理论工作者。《中国近代图像新闻史:1840—1919》[3]第五编中对中国近代新闻漫画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但仅研究了中国近代9位著名新闻漫画家。《中国漫画史》[1]是目前能查阅到的著作中对漫画家的介绍相对全面的一本书,经粗略统计,涉及约207位中国古今漫画家。其中,部分漫画家有较为详尽的介绍,其他漫画家只提及人名和个别作品。在《中国近现代漫画新闻史》[4]中,部分章节共介绍了28位新闻漫画家。这两本著作主要以时间线进行陈述,相关内容分布在各个章节中。虽然内容翔实,但集中性不足。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当前学界对于近代新闻漫画家群体的研究较为薄弱。中国新闻漫画作为在近代中国图像新闻传播史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部分,其背后庞大的漫画家群体不容忽视,对该群体进行系统研究十分必要且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毕克官,黄远林.中国漫画史[M].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279-287.

[2] 甘险峰.中国漫画史[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15-434.

[3] 韩丛耀.中国近代图像新闻史:1840—1919(第五编)[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1615-1985.

[4] 胡正强.中国近现代漫画新闻史[M].人民出版社,2018:755-963.

[5] 刘一丁.中国新闻漫画[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65-358.

[6] 胡正强,张龙.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期中国漫画新闻刊物中的国家认同及其建构研究——以《上海漫画》(1936.5-1936.6)为例[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04):63-72.

[7] 魏杰,艾庆平.简论民国时期的新闻漫画[J].新闻爱好者,2006(07):29-30.

[8] 胡正強.论抗战时期国家认同及其建构的具象表达——以漫画新闻为例[J].学术交流,2015(11):209-214.

[9] 孙俊.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漫画与纪事画[N].光明日报,2011-10-30(002).

[10] 王志庚,郭传芹.辛亥精神的漫画表达——浅谈新闻漫画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记载与传播[J].图书与情报,2011(06):138-140+145+4.

[11] 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课题组.《人民日报》评论版特色、亮点及提升空间分析[J].中国记者,2015(11):14-17.

[12] 赵武.试析新华日报《漫说快评》栏目特色[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6(06):49-51.

[13] 王晏殊.民国时期天津《北洋画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3.

[14] 陈彤旭.巴黎和会时期的《大公报》新闻漫画[J].中国记者,2008(05):44-45.

[15] 刘一丁.漫谈歌颂性新闻漫画[J].新闻实践,2002(11):65.

[16] 孔延霄.评议性新闻漫画的观点传播研究[D].河北大学,2010.

[17] 王文利.新闻漫画的传播优势:形象化的评论[J].新闻战线,2003(02):52-53.

[18] 柴立青.新闻漫画的新闻功能[J].新闻战线,2012(03):102-103.

[19] 邓悠.美国报刊新闻漫画及其发展趋势研究[D].暨南大学,2007.

[20] 季慧娟.中美报刊新闻漫画对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21] 徐园.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的报纸漫画[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5(06):72-78.

[22] 王远峰.延安时期木刻创作的艺术形式探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0(05):66-70.

[23] 齐骥.浅论新闻漫画的创作特征[C]//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2011:11.

[24] 郑辛遥.简析中国新闻漫画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新闻记者,2017(08):93-97.

[25] 李舒,杨梦帆.新闻漫画:现状、问题与发展——兼论纸媒“内容为王”的困境及解决之道[J].新闻战线,2015(17):107-109.

[26] 庸非.中国当代漫画家辞典[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1-607.

作者简介:谭雅丹(1995—),女,新疆乌鲁木齐人,烟台大学人文学院2018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新闻漫画史。?

李日(1970—),男,山东龙口人,研究生,博士,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烟台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外新闻史。

猜你喜欢

漫画家
呆呆和朵朵(24)
呆呆和朵朵(23)
呆呆和朵朵(21)
呆呆和朵朵(18)
呆呆和朵朵(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