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2020-09-10方迪成

内燃机与配件 2020年17期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

方迪成

摘要:按照“行业企业调研——岗位分析——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实施”四个环节开发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兼顾了社会需要和个性发展,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师资主要来自普通教育的现状。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four links of "industry enterprise investigation-post analysis-curriculum system design-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of 'Learning, Doing, Teaching Mode' ",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pecialty has been developed, which takes into account the social needs and individual development, and adapts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at the teacher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mainly come from general education.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教学做一体化

Key words: work process-based;curriculum system;Learning,Doing,Teaching Mode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有别于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培养目标直接指向就业岗位,需要兼顾社会需要和个性发展。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再次明确指出“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就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體系,其开发过程应该包含“行业企业调研——岗位分析——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实施”四个环节。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对接汕头及粤东机械装备产业,培养在生产一线能从事机械产品设计、机械制造、售后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1  行业企业调研

根据汕头市政府网站公开信息披露,汕头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53家,已基本形成纺织服装、化工塑料、工艺玩具、食品医药、机械装备、印刷包装、电子信息和音像制品等八大传统优势产业。其中机械装备产业形成了输配电控制设备制造、塑料机械、食品包装机械、印刷机械等特色拳头产品和优势产业群,是“中国包装印刷和装备生产开发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输配电设备制造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光机电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轻工机械装备产业基地”。

汕头机械装备制造行业技术人才需求可以分为4个层次:生产管理总监、设计工程师、工艺工程师、一线操作技术员,人才需求呈金字塔型,其中位于塔底的一线操作技术人员需求量最大。汕头机械装备企业的专业性很强,高层从业人员基本都是从一线操作技术员中锻炼培养而来。其一线操作技术员主要来源于技工学校毕业生或是企业学徒,随着机械装备的精度、自动化的程度要求越来越高,数字化技术应用越来越普及,这种人才来源渐渐不能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正好符合汕头制造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对企业调研及对毕业生调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数控编程与加工、机械质量检验、机械绘图、装配钳工等一线操作岗位。

2  岗位分析

通过与汕头机电装备行业企业管理、技术人员交流,对从业人员要求首先是素质方面的,应当具有勤奋担当、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心理身体素质,其次是要求具有与岗位相适应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数控编程与加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是负责编制零件加工工艺及数控程序;操作数控机床加工零件;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保养。该岗位应具备机械制图、公差与测量、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零件、机械制造工艺、数控加工工艺、模具等相关知识。该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有能看懂零件图纸;能编制零件加工工艺;能熟练使用CAM软件编制数控加工程序;会操作数控机床加工零件;会使用量具进行零件质量检验。机械质量检验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对外协厂加工的零件进行质量检测或对本企业加工零件进行抽检。该岗位应具备公差与测量技术、机械零件、机械制造工艺等专业知识。职业能力要求有能读懂零件图纸、会使用测量工具、懂加工工艺等。机械绘图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将企业二维工程图转画成三维立体图并将立体零件图装配成数字样机;测绘现有零件绘制成工程图或是立体图。该岗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包含于前两个岗位的要求中。职业能力要求有会使用测量工具;懂零部件测绘方法;熟练使用CAD软件绘制工程图和立体图。装配钳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是完成机械装备的整机装配或生产线装配;配合电工进行整机、生产线调试。该岗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包括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测量、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工程力学、液压气动、机械零级及传动、机械加工工艺、电工、电机拖动等;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能够读懂一般部件的装配图和简单机械设备总装图;会钳工划线、锉、锯、孔加工、攻丝、套牙、刮研等基本操作;会进行典型传动机构装配;会进行装配质量检验等。

3  课程体系设计

通过对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针对相关素质、知识、能力要求,转化为学习领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分为四个模块:素质共享模块、专业特色模块、岗位对接模块、人生出彩模块。素质共享模块课程有:思想政治类课程、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身心健康类课程、应用写作、公共选修课等。专业特色模块课程包括: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金工实习、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塑料模具设计、冷冲模设计、数控编程与加工等。岗位对接模块课程包括:AutoCAD绘图、UG软件操作、数控车铣中级考证、轻工装备装调与维修、轻工装备市场营销、顶岗实习等。人生出彩模块:参加广东省数控技能大赛、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高职学生技能竞赛、“挑战杯——彩虹人生”广东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等。三年课程安排基于以下几个原则:素质共享课三年连续不断线;专业特色课由浅入深、从易到难螺旋上升;岗位对接模块课程按兴趣选择;人生出彩模块课程竞争获得。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见表1,总课时2600节,其中实践类课时占比超过50%。

4  “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实施

教育部早在2006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教学做一体化”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职业人的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内涵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落地实施。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直接指向就业岗位,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考虑社会需要,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课程教学过程则应体现“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这一完整工作过程,重点关注学生能力培养,实现学生个性发展。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缺乏相关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能有近距离可触摸的联系,消除陌生感,降低学习难度;又能增强动手能力,提升职业能力。在設计“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项目时,最好是对来自企业的生产实例进行教学处理后形成的项目,应切合学生兴趣点,与学生能力匹配。实现项目导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分组组成团队实施项目,不同学生在团队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发挥的作用也不同,因此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应该是过程评价,以学生参与度、团队实施项目的结果作为每位同学的评价结果。比如在《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设计一个“苹果手机logo的数控编程与加工”教学项目。教师提供必要的加工工艺介绍及相关资料后,学生分组实施项目。项目完成后的评价以学生参与度和团队项目完成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老师评价三部分加权形成。该课程的评价则由各个项目的评价综合形成。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建立了一套以该课程体系为核心的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该课程体系仍然有学科课程的影子,一方面考虑到当前高职学校一部分教师来自普通教育,刚出校门,还不太适应职业教育,另外也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多种发展可能,比如升学等,但通过“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分工合作,该课程体系较好地实现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程舒通.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中两个关键问题的解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5):71-73.

[2]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1-11.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66-70.

[5]康晓明,许冰冰.高职“教学做一体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13.

猜你喜欢

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项目引导及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设计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实例研究微课程模式下的高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高职《公差》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教学做一体化改革与产教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