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社会现实类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与改进措施

2020-09-10罗文斯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不足之处改进措施

摘要:社会现实类纪录片的创作意图在于展现真实的社会面貌,反映人们真实的生活方式,具有真实性、客观性与时效性特点,是一种贴近人们生活、能体现生活百态的纪录片形式,能够通过真实的场景以及发生在人们身边的事件引发受众情感的共鸣,使受众深刻思考社会、人生的价值。随着纪录片事业的发展,我国社会现实类纪录片的创作水平也显著提高,但当代社会现实类纪录片作品对于社会事件刻画的真实性、对社会问题分析的深入性、对题材选择的价值性都有待提高。本文分析当代社会现实类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社会现实类纪录片;创作过程;不足之处;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7-0099-02

一、引言

相对于历史文化及自然科学等类型的纪录片来说,社会现实类纪录片创作的依据是当代社会的风貌,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当前社会背景下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社会事件,其特点在于其真实性、客观性与时效性,主要目的是通过向受众展示最真实的社会状态、实际的生活场景以及现实生活中人物的经历,反映当代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当前时代的真实面貌。例如央视纪录片频道推出的《中国文房四宝》社会现实类纪录片展现了我国文化建设的成就与进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及社会价值。但当代社会现实类纪录片的受众面依然狭窄,需要在创作过程中创新创作技巧与方法,提高社会现实类纪录片的产量与质量。

二、当代社会现实类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的秩序明显改善,各类不良现象显著减少,在医疗改革之路上,医患关系、药品价格等是公众关心的问题[1]。我国当代社会现实类纪录片作品中医疗题材纪录片数量多、覆盖范围广、影响力大,也反映了公众的切实需求,因此文章该部分以医疗题材纪录片为例,分析当代社会现实类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的不足。

(一)未能深入挖掘社会问题的本质成因

社会现实类纪录片通过聚焦真实的社会事件反映一定的社会问题,关注社会问题及社会事件,是社会现实类纪录片创作的基础与根源,观察国内外社会现实类纪录片作品,会发现其无一不与社会问题相关联,这也要求创作者需要深入挖掘社会问题的本质成因[2]。我国当代社会现实类纪录片创作已经在尝试探讨社会问题,但无奈深度不足,难以准确解释社会问题的成因。

医患冲突是当代社会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也是公众普遍关注的矛盾。从当前影响力较大的几部医疗题材的纪录片作品来看,其将医患冲突的产生归因于医生与患者之间缺乏共识与理解,并試图以个体与个体间情绪控制的方式缓解医患冲突[3]。例如《医》向我们展示了一线医生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实况,希望患者能够体谅、理解医生,虽然这种促进不同社会群体相互理解的方式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患冲突。在面对此类社会问题时,当代社会现实类纪录片往往未能深入挖掘其本质成因。当下,我国医患矛盾及医患冲突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医院管理缺乏人本思想、舆情处理机制不善、医疗贿赂事件频发、医疗质量建设滞后、医疗收费制度不健全、医患关系监管不到位、医患信任缺失等,而这些复杂的成因可以依靠医疗体制改革来化解,例如健全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推进药品供应保障、进行信息化建设、实行公立医院改革等。为此,医疗题材类纪录片可以深入研究并记录关于医疗体制改革、公立医院改革历程、难点、经验[4],向公众展示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成果,使公众相信我国医疗服务行业正朝向公平化、科技化方向发展。

(二)题材空泛,内容垂直化不足

内容垂直化是一种与横向拓展相对的纪录片创作形式,也是近年来我国社会现实类纪录片发展的新趋势。内容垂直化是指根据所选择的纪录片题材,从纵向挖掘其深度内涵,转变以往社会现实类纪录片折射社会及人生的创作理念与方式,在有限的范围内,深刻观察特定行业或领域中存在的真实现象与问题。例如,《穹顶之下》关乎当下社会中严峻的环境与生态问题;2015年史言的纪录片《高考》则关注中国学生的高考之路以及中国教育。由此来看,当代社会现实类纪录片创作已经开始转向更为复杂且深刻的层面了[5]。但从实际的作品来看,大部分社会现实类纪录片,尤其是反映社会问题的纪录片,虽然在选题上缩小了范围,聚焦某一领域及行业,但题材与内容过于空泛,垂直化不足。以《人间世》为例,这是一部医疗题材的纪录片,却在片名中体现出对人生百态的刻画,其内容也并不是在记录医疗中的现象与问题,而是将主题上升至生命的感悟。虽然公众对于此部纪录片“隐含生命哲学”表示了高度的赞赏,但纪录片本身却似乎脱离了本质,医生与患者成为纪录片的“角色”,医患关系则成为纪录片的“场景”,导致纪录片内容泛化,如若所有类型的纪录片都将高度上升至生命或人生,则不免与社会现实类纪录片中“现实”两字相背离。

(三)过于重视对社会“牺牲者”形象的塑造

在许多医疗题材的纪录片中,通常将医生塑造为社会的“牺牲者”,他们工作强度大、收入低,时常要面对生命安全的威胁,但他们出于职业道德、出于使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日复一日地解决患者的困难,帮助患者脱离疾病的折磨,但他们常常不被患者理解,也经常受到患者的质疑。在纪录片中,导演想通过展示医生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来赢得公众的理解,使公众放下成见与芥蒂,信任医生,正如作品中所述“共识与信任比治疗更重要”。诚然,共识与信任在医患关系中能够起到润滑与调剂的作用,但只能够保持医患关系的现状。走进现实社会,医患冲突依然普遍存在,这不仅仅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冲突,也是公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与不充足的医疗资源间的冲突,是以药养医、过度医疗与医疗体制改革间的冲突。纪录片中所塑造的社会“牺牲者”形象虽然真实存在,但并非是医患关系的真实写照[6],也并不是社会原貌。

三、当代社会现实类纪录片创作的改进措施

(一)注重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挖掘及解决办法

当代社会现实类纪录片应避免两极分化,既不能一味地展现社会残缺面,也不能对社会问题避而不谈或避重就轻。为此,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注重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挖掘并提出解决办法,不仅要关注社会问题的成因以及社会问题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所引发的社会现象,还要致力于展现对解决社会問题的尝试与实践,才能客观、公正地展现出我国社会的发展情况。例如《再见,胶片》以上海电影技术厂的发展历程为蓝本,记录了胶片时代结束后,上海电影技术厂曾一度陷入经营困难的局面,也拍摄了该厂成功转型升级的经历,不仅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电影制片行业的发展轨迹,还能为处于困境的同类企业提供借鉴。过去及现在是社会现实类纪录片创作的基础,但关注未来以及提出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才是纪录片内涵的升华与价值的体现[7]。

(二)在纪录片创作中融入理性精神

感性的虽然能够直击受众的心灵,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但却没有影响的“余韵”,即受众可能会在观看纪录片时受到感动,但在观看之余却难以从纪录片中获得更深层次的震撼。为此,当代社会现实类纪录片在创作中需要融入理性精神,采用纪实的创作方式,使受众以理性精神分析纪录片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系。例如美国纪录片导演迈克尔·摩尔的作品《医疗内幕》以社会调查为依据,以英国、法国等国的医疗制度为对比,探索美国医疗的发展之路,既有论点、论据又有论证,类似于逻辑严谨、语义简明的论文,通过深入观察与分析社会热点及问题,以数据和事实作为纪录片创作的主要内容,不仅体现了纪录片的真实性,也激发了受众观看纪录片的兴趣。

(三)以公共事务视角分析社会问题

社会中每一个体之间都不是相互孤立的,不管是医生、医院还是患者,他们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社会关系。例如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的关系。在医疗服务市场中,医务人员是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方,患者是医疗卫生服务的接受方,两者根据等价交换的原则,接受方为自己所享受的医疗卫生服务支付费用,这里的医患关系更类似于市场中的商家与顾客。但由于医疗卫生服务的特殊性以及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医方与患方之间交换的也并不仅限于产品与金钱,这表现在患者希望医务人员态度亲切、情感真挚,医务人员则需要得到患者的认可与尊重,医患关系已经超越了经济上的“供需关系”。但如果单从人际关系来剖析医患关系,则略显狭隘,因此,社会现实类纪录片的创作需要从公共事务的视角出发分析社会问题,将社会热点与问题置于社会这一大框架中来思考,才能避免内容的泛化以及创作出现偏差,继而在千帆竞技中获得竞争优势。

四、结语

社会现实类纪录片可以是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建立沟通、达成理解的桥梁,也可以传递人生哲理、生命感悟,但却不能仅限于理解和感悟,它需要融入更深刻的社会意义。纪录片大师尤里斯·伊文思说过:“纪录片如果去重复电视的快速报道和纯粹的连续阐释,这是倒退了一步。我们的工作是表现我们所描绘的那些事件复杂而深刻的方面……在意识形态上交代事件的复杂本质——对纪录片来说,这才是向前迈进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李玉琪. NHK中国社会现实类纪录片的中国国民形象研究——以Youtube网站播放量较高的17个视频为例[J].视听,2019(07):62-63.

[2] 闫一丹.社会纪实类纪录片的创作手法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8.

[3] 刘容.浅析社会现实类纪录片题材选取及影像呈现[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4] 王晓宇.浅析当前社会现实类纪录片创作的不足与改进方向——以医疗题材为例[J].中国电视,2018(01):92-97.

[5] 肖磊.论社会现实类纪录片的功能和价值呈现[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

[6] 贾丁.社会现实类纪录片如何讲好故事——以《高考·毛坦厂的日与夜》为例[J].电视研究,2016(07):66-67.

[7] 刘忠波.当前社会现实类纪录片的存在方式与价值取向[J].中国电视,2013(11):64-68.

作者简介:罗文斯(1976—),男,陕西西安人,本科,导演,研究方向:影视导演。

猜你喜欢

不足之处改进措施
浅析《长恨歌》译文中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当今星级酒店餐饮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中学生数学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医院会计制度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探讨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
主变冷却器全停跳闸事故分析及改进措施
压片机加料器充填叶轮的改进
现代契约理念下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浅谈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财务内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