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田园:美丽乡村的现代桃花源
2020-09-10颜凤仪
颜凤仪
“中国是传统的农耕社会。在农耕文化的基因里,田园就是诗和远方,我们打造的诗酒田园就是中国文人的终极梦想——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它是当代人精神生活的一个社区。”义金烧诗酒田园项目的运营者王俊清接受采访时说。
古桥流水,丝竹于耳,戏台听曲,工坊劳作。一席茶,一壶酒,熏香迟暮,花馔青灯。
这样的生活在义金烧诗酒田园的院中可寻得。“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很多人心中追寻的山水田园,正是此居所中抛却浮华,独留素雅、原始的生活。
酒文化为纽带
2018年3月,横泾米烧酒传统核心产区的上林村东林渡自然村入选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第二批试点村庄。位于东林渡66号的义金烧诗酒田园也成功入选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的江苏省示范项目。
在义金烧诗酒田园的义金烧坊门口,装饰着几艘木制小船,船上满载着一坛坛酒,“灶烧千年酒,门泊万里船”说的情景大抵就是如此。
拥有高标准水稻田430亩的东林渡,选育稻米良种,发展横泾大米产业,形成别具一格的稻乡文化。清柳商贤《横金志》载:“烧酒出在横金者为贵”,自宋代始,东林渡就依托横泾大米种植,发展横泾米烧酒产业,出产琳琅满目的烧酒,酒名美不胜收,张能臣《酒名记》等文獻记载了烧酒名录二百八十余种。
酒香传万世,杯中有乾坤。悠悠几千年,酒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中国白酒独有的诗酒文化背景,使得农旅和文创之间有了无缝对接的桥梁。依托本土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以横泾烧酒文化为纽带,将农业、工创、养生、旅居结合的‘义金烧诗酒田园’,成为东林渡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核心项目。”王俊清说。
在这儿,辟一处田园,烫一壶米酒,品一首好诗,一同回味这传承千年的中国酒文化不是梦想。
回归原始生活
随王俊清走入诗酒田园的院落,这里每个原汁原味的细节都浓缩了匠人的智慧,绕屋环流的水流晕染出闲适的生活情调。在一处旧气的居民平房前,王俊清告诉记者,这处平房即将被改造为书房,并把乡村振兴的理念融入进去,打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意境。
“义金烧诗酒田园的传统村落改造在空间上保持传统村落的肌理,建筑外观上修旧如旧,维持原生态植被并加以梳理,保留了原生态村落的味道。旅游的最终阶段是旅居,旅居就是要把此处原汁原味的东西呈现出来。”王俊清说。
历史沧桑变化,留下的最耐人寻味的是文化,而对于普通人而言,岁月更迭,可以留下的温情是那些承载了记忆和温度的老物件。古代江南素来有“无榉不成具”的说法。在义金烧诗酒田园的房舍内也可见榉木家具的影子。
文化底蕴深厚的榉木家具,承载的不仅仅是深厚的文人气韵,更是历经沧桑变迁后留下的饱含记忆的岁月温情。“我好几年前就收集各种各样清代和民国的榉木家居摆放在这里,满满的都是时代最原始的记忆。这边还有欧式沙发,所以你看到的是东西方文化和传统现代文化的融合。”王俊清指着诗酒田园文化馆里的欧式沙发和榉木桌椅说。
令人诧异的是,王俊清是原汁原味的苏州城里人,从小就在苏州的古街小巷中长大,为何会选择横泾的东林渡实现他的田园梦呢?王俊清微微一笑。“我想还原的是小时候桃花坞的生活方式,那儿都是原汁原味老房子,生活十分的悠闲恬静。”正如王俊清所说,保留了原住民的前提下,义金烧诗酒田园项目利用本土的一草、一花、一木、一建筑营造出科学、自然又符合当代人生活诉求的美好空间。将整体性,融合性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乡村改造的基本原则。
创新文化院落
上林古琴坊是诗酒田园中的一个院落,制艺二十余年的斫琴师王加友定居于此。王加友手斫古琴的同时还会开班授课、收徒、提供古琴制作课程并且定期组织雅集活动,古琴演奏活动等。
除了古琴艺术院落、皮具精制院落,王俊清还在筹备苏式木作院落、榉木文化院落、酱酒体验院落、瑜伽养生院落、葡萄文化院落、横泾风物院落等。这里的每个院落都将拥有一位代表匠人设立自己的工坊并驻场,日常进行其擅长的手工作品的加工,接受私人订制,并开设手工体验课,参与诗酒田园举办的各种讲座及体验活动。院落里还将加入特色主题餐厅,客人可以与匠人共同进餐、交流学习心得。
“我们的民宿不是普通民宿,而是匠人民宿,你到这边要么是来学习和培训,要么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来游学。”王俊清说。这里不仅提供温暖舒适的住宿,更将打造出一个个精心策划的手工教室,打造“与匠人同住”的概念,亲身体验匠人精神。入住的客人可体验手艺人们的亲自传授,并在其指导下完成一件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可谓真正的“手作之旅”。
中国传统的院落是自然胜景与匠人之心的完美结合。义金烧诗酒田园,正谱写出一曲生态田园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