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科技图书编辑加工问题及解决途径探讨
2020-09-10朱林
摘要:科技类书稿的编辑加工,不仅要保证政治导向正确、编校质量达标,在专业性方面也要特别注意规范化。标准化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就上述这些方面针对专业性较强的科技图书在编辑加工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典型问题分别进行讨论,并通过举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关键词:科技图书;编辑加工;政治合格;编校达标;拓宽视野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8-0172-02
一、引言
科技图书的编辑加工与其他种类图书的编辑加工既有相同点,也有明显的区别。相同点就是它们都必须保证稿件的政治导向没有问题,都要符合《出版管理条例》的规定,并且编校质量都要合格;不同的是,科技图书有较强的专业性,涉及技术前沿的专业知识以及各种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等,所以加工科技类书稿不仅要确保政治合格,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要明确标准规范的动态,要掌握系统的方法。
本文就编辑加工科技图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典型问题和应该怎样做才能保证质量合格,以及编辑加工科技书稿的一些方法、工具的使用和注意事项谈几点看法。
二、政治合格,多查多问
政治合格是出版工作的底线,也是要保证图书质量合格最基本的前提。《出版管理条例》中也明确列出了对图书政治性内容的要求,作为编辑要熟记于心,牢固树立政治意识。为此编辑要了解政治观点和政治倾向有无问题,要搞清楚稿件中的观点和说法有无不妥之处[1]。对于科技类图书,虽然遇到导向问题的情况不多,但编辑也不能掉以轻心,在编辑加工审稿过程中一定要绷紧这根弦。
下面着重对外版书和本版书分别讨论科技书稿可能遇到的政治问题以及怎么做才能避免或处理这些问题。
(一)外版书
目前各出版社特别是科技类出版社或多或少都会引进国外图书,虽然有些外版书介绍的技术较为先进,理念比较超前,但书中的观点表述、图表中的数据地域分布描述以及参考文献中都可能隐含政治问题,编辑不能忽视。
外版书中关于政治问题最经常遇到的就是地图,我们应特别注意国家国界线的画法是否正确,如我国地图中的台湾和南海诸岛等是否缺失,编辑应对此保持高度警惕[2]。避免地图出现错误的根本办法是用中国地图出版社公开出版的标准地图,或者自然资源部官方网站上下载的标准地图。如果把握不准,遇到此类问题,标记下来交由专业部门把关。
对于引进版图书的参考文献,许多编辑认为是辅文,他们的做法是直接扫描原书,这样做有很大的风险,对参考文献等辅文也应该进行认真审读。
(二)本版书
对于本版科技类书稿中涉及政治问题的情况比较少见。有些书稿为宣传技术或产品的权威性引用了政府报告或国家领导人的讲话,遇到此类情况,务必要使引用部分与原文、原话保持一致,建议查询《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权威媒体进行核对。有时也会有引用案例的情况,编辑要确保案例有准确来源,要以权威媒体公开报道过或经过法律判定的事实作为依据[3]。
如遇到涉及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内容,可将民族出版社、中国民族宗教网等网站上的相关知识作为参考。需要注意的是,尊重宗教信仰习俗禁忌的同时,书稿中仍应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重点宣传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编校达标,科学规范
(一)修改有据,尺度适当
编辑在加工书稿时难免会有与作者的观点存在差异的时候,编辑应与作者及时沟通,不要轻易改动作者的学术观点或者专业术语,切忌按自己的喜好盲目修改。在纠正知识性差错方面,要格外注重查询和积累,每一处改动都要有理有据,切忌无知妄改,要养成修改后核实的习惯。
科技类书稿编校问题除了错别字或语法逻辑等方面的问题外,主要集中在数值计算、计量单位和公式等方面,因此在审稿时要注意核对。
(二)规范统一
在初审稿件时就要对书稿有一个全局把握,以发现稿件的结构层次和体例格式等是否有不统一的情况,以避免书稿前后矛盾[4]。
是否规范使用名词术语也被作为衡量出版物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为了保证图书的质量,规范地应用名词术语是编辑特别是科技图书编辑必须做的基础工作。对科技图书来说,关于标准化名词术语的获得途径,大家可以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或术语在线进行查询,目前其数据库中的名词为科技类名词,可进行英汉、汉英等查询,既可进行精确查询,也可以进行模糊查询,而且其对同一术语名词,针对不同的专业领域有不同的解释。
除了名词术语外,对科技图书还要注意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有些科技图书中有许多计算公式,对于量和单位,《国家计量局关于全面推行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意见》中规定:个别科学技术领域中,如有特殊需要,可使用某些非法定计量单位,但必须与有关国际组织规定的名称、符号相一致。
在编辑加工科技类引进版书稿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一致性的问题,如用词(术语)、图文、地名、人名等,有些译者在对原著的行文语法上下了不少功夫,但对很多细节投入精力不够,遇到英文就直译过来了;由于有些外版书篇幅过大和专业领域覆盖较广的缘故,一本书可能由多名译者共同翻译,这就导致翻译风格和术语会出现不统一。误译,漏译,特别注意公式、表格、数据录入错误等,尤其是数值的核对,这些问题都需要对照原版书审核。漏译和原书数据录入错误在译稿中也经常出现,所以编辑一定要逐字逐句对照原版书进行查错。
科技图书特别是信息技术类书稿,往往英文缩略语过多(通信图书里经常会有),建议书后或文前加缩略语表,或者在编辑加工时自己准备一个记录本,出现一处缩略语,便记录在上,以后再出现可核对是否以前出现过,若出现过要留意缩略语以及中文全稱是否一致。有些外版图书中还有大量的实例,其中提及的一些企业、组织、活动名称往往无法在词典中查到,可通过网络进行查询,但我们不以港台网站译法为准。
四、拓宽视野,方法得当
(一)拓展知识
如今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很少有书籍内容仅专注于某一专业,跨行业、跨学科等跨领域融合的图书,或多或少地都会涉及不同专业的知识。所以编辑不仅要时刻关注自己专业的最新动态,了解专业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最新取得的突破和成果,还要多了解其他专业的知识。特别是对翻译书的编辑加工,引进的外文书有些技术知识都超前于国内,所以对于前沿专业知识的了解也不能缺少。有的编辑专攻一门,做精做深,一些深奥的书也确实需有相应学科知识的编辑来承担。但就多数编辑而言,现在只了解有限的一两门知识,显然不够。这就要求编辑开阔视野,平时在工作或业余时间多了解以前自己不懂但如今受人关注的知识领域。
(二)方法、工具和注意事项
编辑加工科技类书稿时,也要注重技巧方法和参考工具的使用。例如,在浏览粗读书稿过程中要先了解书稿大概属于哪一专业或哪一领域,可以提前熟悉对应的科技名词术语,以免到时模棱两可,现翻现找,那样的话既容易出现差错,也容易耽误出版时间;也可以将容易出错或出错较多的术语在打印书稿前进行提前替换,以防漏改。
在公式变量的正斜体和大小写以及图稿修改方面,可以采用批正不批斜、批大不批小、批文必批图的方法。因为字体除了正就是斜,除了大写就是小写,所以养成习惯只改一种,这样既能减轻工作量,也可以避免漏改、错改的情况发生。由于书稿要保持文图一致,也就是说文中提到的内容,要与相应图稿里出现的内容保持一致,所以我们在修改完文稿后,一定记得同时修改相应的图稿,在图文没有合一时,特别容易出现文图不一致的情况。
对于外版书的情况,有些编辑对照原书时喜欢依赖电子版,但有时可能是因为版权的缘故或其他国外出版社的原因,原书电子版与纸质版图书会有些不同,这就提醒编辑要注意,不能照搬电子版的内容,所以建议编辑还是对照纸介质原书进行加工。
除此,编辑还要学会利用工具,如参考资料以及网络工具(标准在线和术语在线等)。对于科技类图书,很多编辑只看重文字、术语以及标点符号等的修改,反而容易忽略的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的内容,特别是对修订的内容不重视。有些产品因为参数指标不符合发展要求已经被时代淘汰,相关行业标准中会有修订,所以编辑要留意一些标准规范的修订,否则如果将被淘汰的产品或技术写进图书,那不单单是对购买本书的读者起不到参考作用,更是对读者不负责任。一些查阅标准的在线网站,如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等都可以帮助你了解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修改动向,这样就可以及时洞察到某专业领域国家对标准规范的改动以及对某些名词术语的更新。
五、结语
出版社作为图书的生产企业,发展速度肯定是增长的重要标志,提高质量才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才是生存的根本。对于科技图书的质量,选题质量好是一方面,当然质量把关迁移没有错,但是编辑加工的作用更不可替代。要做好编辑工作,不仅责任心要强,还要有一定的把关意识,要把好政治关,政治导向要合格,要把好质量关,编校质量要达标。对于专业性较强的科技类书稿,更要注意规范统一和方法工具的使用。只有这样,才能给读者呈现一本好书,一本对其有价值的图书。
参考文献:
[1] 宋亚卿,姜山.浅谈科技类图书编辑加工中的易错点[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5):188-189.
[2] 何士娟.科技图书编辑加工中应注意的问题[J].科技传播,2016,8(15):52-53.
[3] 彭金平.浅析科技图书编辑的角色担当[J].出版与印刷,2018(2):52-55.
[4] 肖萍.科技类图书编辑加工中常见的问题[J].出版发行研究,2011(12):20-21.
作者簡介:朱林(1980—),北京人,硕士,编辑,研究方向:科技图书的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