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类期刊高被引和零被引论文特征的对比分析
2020-09-10李广涛
摘要:本文目的是分析高被引论文的特征指导肿瘤类期刊的选题,分析论文零被引的原因,探讨零被引论文是否具有发表的价值。方法是以肿瘤类期刊《中国癌症杂志》为例,以中国知网的数据为准,收集2013—2017年间发表的论文,分成高被引组和零被引组,统计以下数据:第一,地域分布;第二,单位类型;第三,有无基金;第四,论文类型;第五,文章来源;第六,肿瘤类型;第七,基础/临床。分析高被引和零被引论文各自的特征。结果是共发表论文804篇,总被引频次为10181次,篇均被引频次为12.7次。高被引论文总数为36篇,高被引论文的总被引频次为4302次,篇均被引频次为119.5次,远高于2013—2017年的篇均被引频次。零被引论文总数为36篇。高被引论文的共性特征包括:第一,地域分布多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第二,单位类型多为三甲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三,论文类型多为专家述评、指南和共识;第四,肿瘤类型以乳腺癌和甲状腺癌居多;第五,文章来源上专题组稿占了很高比例;第六,临床文章占多数。零被引论文的共性特征包括:第一,地域分布中地级市占了很高比例;第二,单位级别中存在较多的非三甲医院和高校;第三,论文类型中存在较多的个案报道;第四,文章来源均为自由来稿;第五,基础文章占多数。结论是肿瘤类期刊的组稿应多面向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所在的三甲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组稿类型应以专家述评、指南和共识为主,选题策划可以多考虑乳腺癌和甲状腺癌方面。通过期刊微信公众号对论文进行推广,可以减少零被引论文的数量。
关键词:肿瘤类;期刊;高被引;零被引论文特征
中图分类号:G35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8-0011-04
基金項目:本论文为上海市高等院校科技期刊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HGX2018B11
影响因子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创始人Eugene Garfield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之一,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本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影像因子是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1],从其定义中可以看出决定影像因子的两个重要因素是被引用总次数和发表的论文总数。
高被引论文指在某个统计时间段内,被引频次排在学科前列的论文。零被引论文是指论文发表后一定时间内仍未被引用的论文。高被引和零被引论文对影响因子的贡献是截然相反的,高被引论文总数越多,期刊的影响因子也就越高,而零被引论文总数越多,期刊的影响因子也就越低。
影响一篇论文被引频次的因素有哪些,高被引和零被引论文有哪些不同的特征,又是否存在一定的共性,造成一篇论文零被引的因素有哪些,零被引论文是否有发表的价值,能否通过一定的宣传予以改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通过研究肿瘤类期刊的高被引论文的特征,可以给肿瘤类期刊之后的组稿方向提供参考,可以有针对性地打造出符合当前肿瘤领域研究热点的系列专刊,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一、资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肿瘤类核心期刊《中国癌症杂志》杂志为例,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选取《中国癌症杂志》于2013—2017年在中国知网上发表的论文,统计时间截至2020年5月31日。统计2013—2017年《中国癌症杂志》所发表的论文总数、总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
(二)高被引和零被引论文的选取
由于2016—2017年的部分论文发表时间未满5年,因此在选取高被引论文时采用各年份独立选取的方式。每年均选取被引频次排名前5%的论文作为高被引组,若5%的位置有多篇被引频次相同的论文,则这部分论文均舍弃,仅选取排名更靠前的论文,统计高被引组的总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选取2013—2017年被引频次为0的论文作为零被引组。
(三)论文特征提取
收集高被引组和零被引组的论文,统计两组论文的以下数据:第一,地域分布;第二,单位类型;第三,有无基金;第四,论文类型;第五,文章来源;第六,肿瘤类型;第七,基础/临床。分析这些数据,整理出高被引和零被引论文各自具有的特征,分析两组论文数据特征的相关性。分析高被引论文的特征,进而为肿瘤类期刊的选题提供参考;通过对零被引论文的特征进行分析,分析是论文选题出现了问题还是宣传力度不够,能否通过一定的宣传予以改善,减少零被引论文的数量,从而提高杂志的影响因子,扩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二、结果
(一)论文数和被引频次
2013—2017年《中国癌症杂志》共发表论文804篇,总被引频次为10181次,篇均被引频次为12.7次。
2013、2014、2015、2016和2017年高被引论文数分别为7、6、8、7和8篇,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分别为1790、309、996、506和701次,5年高被引论文总数为36篇,占总论文数的4.5%,高被引论文的总被引频次为4302次,篇均被引频次为119.5次,远高于2013—2017年的篇均被引频次。
2013、2014、2015、2016和2017年零被引论文数分别为6、8、11、8和3篇,5年零被引论文总数为36篇,占总论文数的4.5%。
(二)论文特征
高被引组论文的数据特征详见表1。对数据特征进行分析可知,高被引论文的共性特征包括:第一,地域分布多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第二,单位类型多为三甲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三,论文类型多为专家述评、指南和共识;第四,肿瘤类型以乳腺癌和甲状腺癌居多;第五,文章来源上专题组稿占了很高比例;第六,临床文章占多数。
零被引组的数据特征详见表2。对数据特征进行分析可知,零被引论文的共性特征包括:第一,地域分布中地级市占了很高比例;第二,单位级别中存在较多的非三甲医院和高校;第三,论文类型中存在较多的个案报道;第四,文章来源均为自由来稿;第五,基础文章占多数。
三、讨论
2013—2017年《中国癌症杂志》所有论文的总被引频次为10181次,篇均被引频次为12.7次,36篇高被引论文的总被引频次为4302次,篇均被引频次为119.5次,远高于2013—2017年的篇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仅占论文总数的4.5%,但其总被引频次却占到了所有论文总被引频次的42.3%,体现出高被引论文对于期刊总被引频次的显著影响,进而反映出高被引论文对于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巨大价值,与韩维栋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2]。
2013、2014、2015、2016和2017年零被引论文数分别为6、8、11、8和3篇,与研究之初设想的年份越近,零被引论文数越高有一定出入,2016和2017年零被引论文数反而较之前显著减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方面,《中国癌症杂志》于2015年由复旦B类杂志升级成复旦A类权威杂志,是目前复旦A类权威杂志中唯一一本肿瘤类中文核心和科技核心双核心期刊,因此吸引了更多高质量的论文投稿,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引用;另一方面,《中国癌症杂志》微信公众号于2016年1月份正式开通,并于2月份开始对杂志所发表的论文进行推送,使本刊发表的论文不再仅限于纸媒传播,借助互联网使得杂志所发表的论文获得了更高的曝光度,从而减少了零被引论文的产生。随着微信的逐渐普及,其在期刊论文传播中的作用日益显著[3-5]。
高被引论文的共性特征包括:第一,地域分布多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第二,单位类型多为三甲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三,论文类型多为专家述评、指南和共识;第四,肿瘤类型以乳腺癌和甲状腺癌居多;第五,文章来源上专题组稿占了很高比例;第六,临床文章占多数。从上述特征可以看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所在的三甲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容易产出高被引论文,专家述评、指南和共识类的论文容易获得高被引,乳腺癌和甲状腺癌方面的临床文章由于知识更新快、发文量大,容易获得高被引,这些都为肿瘤类期刊的选题策划和组稿指明了方向,可以有针对性地打造符合当前肿瘤领域研究热点的系列专刊。
零被引论文的共性特征包括:第一,地域分布中地级市占了很高比例;第二,单位级别中存在较多的非三甲医院和高校;第三,论文类型中存在较多的个案报道;第四,文章来源均为自由来稿;第五,基础文章占多数。零被引论文中基金论文占到了相当高的比例,但这并未改变其成为零被引论文的结局,因此不适合用基金来评价一篇文章的好坏,也不宜用基金论文比评价一本杂志的好坏,要杜绝“一切向基金看”的想法[6-8]。
从表2中可以看出,零被引论文中也存在很多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三甲医院所投的论著和综述类文章,鉴于2015—2017年零被引论文数量逐年递减的情况,我们相信这些零被引论文大部分还是有一定的发表价值,随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逐渐普及,期刊发表的论文将更多地呈现在相应领域研究者的面前,从而极大程度地减少零被引论文的出现,从而提高期刊的总被引频次,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四、结语
在医学期刊编辑的日常选题和组稿中,肿瘤类期刊应多面向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所在的三甲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组稿类型应以专家述评、指南和共识为主,选题策划可以多考虑乳腺癌和甲状腺癌方面。部分零被引论文也存在一定的发表价值,通过期刊微信公众号对这一部分论文的推送,可以使其更多地出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零被引论文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金碧辉,刘雅娟.期刊评价与影响因子、被引频次[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8,9(4):239-241.
[2] 韩维栋,薛秦芬,王丽珍.挖掘高被引论文有利于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4):514-518.
[3] 李雪璐,徐菱.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平台与其他传播途径整合并存[J].科技期刊发展与导向,2018(11):106-111.
[4] 蒋亚宝,栗延文,吕建新,等.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传播力及运营策略研究[J].编辑学报,2020,32(3):257-261.
[5] 王萍,李欣,沈洋.科技管理类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对期刊影响力的提升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31(3):304-308.
[6] 王谦,林萍,孙昌朋,等.医学期刊基金论文比与影响因子等指标的关系及影响因素[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6):634-638.
[7] 徐晶,王昱苏,田慧,等.基金论文比作为期刊评级体系指标的探讨——基于2007—2011年口腔医学类期刊基金论文的引用情况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7):949-953.
[8] 劉睿远,刘雪立,王璞,等.基金论文比作为科技期刊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基于SCI数据库中眼科学期刊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3):472-476.
作者简介:李广涛(1989—),男,山东烟台人,本科,编辑,研究方向: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