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有效开展“儿童村”室外科学探究活动

2020-09-10肖海燕

世界家苑·学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支持策略材料投放科学探究

肖海燕

摘要:鸟语花香的“儿童村”,将幼儿的科学探究“搬”到了广阔的室外,在这里不管是大片的树木、果树、花丛,还是沙沙水水,都为孩子们户外科学探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机会。他们像一群大自然的精灵,在这里观察、描述、调查现象、提出问题、预测结果、得出结论、说明成果……,他们在自由玩耍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室外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了科学探究的欲望。

关键词:“儿童村”室外;科学探究;材料投放;支持策略

幼儿心中的科学是什么呢?那是石头缝中小蚂蚁碌的身影,是放大镜下闪动的好奇心,是儿童村里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是对墙角小蜗牛的悉心照顾,是注视雪花在掌心融化时的专注。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提出了带孩子们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探究自然,让孩子“在自然生活中体验,在趣味游戏中学习,在操作探究中认知。” 近年在我园北面新辟5000平方米建成“儿童村”,“儿童村”的开辟为我园儿童科学探究提供了天然的户外活动场所。鸟语花香的儿童村中,不管是大片的树木果树、花丛,还是沙沙水水,都为科学探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机会。这里我们成立了沙水研究所、风力研究所、磁力研究所、光影研究所、洞洞研究所、虫虫研究所、叶子研究所……,孩子们在各大研究所中通过观察、描述、调查现象、提出问题、预测结果、动手实验、得出结论、说明原因等一系列活动进行科学探究,取得了很多收获。

1 材料——引发科学探究的欲望

皮亚杰相互作用论告诉我们:任何的科学探究活动都需要相应的材料来支持。对于幼儿来说,材料既是引发他们探究的刺激物,又是实现主动建构科学知识的中介物。《指南》中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和游戏中产生的教育契机,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儿童村”中,探究的材料是生活中常见的低结构材料。

1.1 生活化的探究材料

对幼儿来说,科学不是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科学就在他们身边,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而材料是引发他们主动探究的必要前提和保证,在“儿童村”中为幼儿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的、熟悉的材料,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在实际操作、观察、体验、探索和发现中学习。而各类生活中的自然物、无结构材料,都被我们悉心的收集并投放在“儿童村”,孩子们能充分地与阳光、水分、土地接触,我们以草、树、花、藤、石、沙、水、风、力等为材料,孩子用手去操作、用眼去发现、用耳去聆听、用多感观去探索。

1.2 游戏化的探究材料

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形式,在开展科学活动中是必须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以及生理心理特点,以游戏化的方式贯穿始终,从而引发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例如:在“风力研究所”中,我们提供了风向标,大班幼儿在这监测每天的风向情况,在追逐中发现风的现象,并时行记录;在“沙水研究所”中,幼儿动手用管道连接,发现了水流的走向;在“积积木木研究所“中发现了平衡的原理……,将抽象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原理用游戏化的形式来开展,通过外在的游戏方式来激发了幼儿科学探究欲。

2 支持——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在“儿童村”探究活动中,我们采用灵活的时间安排,幼儿自由分配时间、同伴,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和支持者,适时的支持、鼓励、帮助,促进幼儿主动地投入科学活动,主动的进行探究。我们支持幼儿安自己的想法去尝试,鼓励他们自主探索,自主体验 ,自主寻找答案。

2.1 观察——发现

幼儿天生喜欢观察,并乐于谈论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当然,他们观察的点,发现的问题也会存在着不同,我们要做个有心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例如,他们发现一群蚂蚁聚焦在一起,就饶有兴趣地观察蚂蚁搬家,这时我们就做一位默默的守护者,并为他们提供一些观察的工具,如放大镜,也可例举一些你已观察到了现象,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如在种养节时,孩子们在“儿童村”领取种植地,一起拔草、选种、播种、观察、记录到收获果实,孩子们在观察中感受大自然植物的生长,观察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最后班级组织“收获大比拼”,如“南瓜王”、“冬瓜王”、“种植小达人”等,幼儿在观察中发现,在体验中收获科学探究的乐趣。

2.2 探究——思考

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能引发幼儿的自由探究和自主思考。在“儿童村”种植了多种果树,让孩子自主观察、记录果实成长的过程,不同季节的采摘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天然的探究场所;如,小班幼儿侧重对现象的探索,让幼儿去观察颜色和声音的变化。中班幼儿侧重于通过动手操作去进一步感知事物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幼儿通过力的变化去改变水的形状和流动方向。大班幼儿则侧重于通过初步的设计探究现象背后的原理,并通过原理的掌握来还原对事物的具体认识中,如通过改变光线的距离和方向来探索物体成像的区别。

2.3 表达——交流

表达交流是幼儿通过多种方式,将形成的想法和探究的结果进行表征、论述,将科学探究过程和结论进行总结、传达、分享的过程。支持幼儿用多种方式表现,最常见的口头语言表达,还可以采用图画、表格、数字等记录方式。如在“儿童村”风力研究所中,幼儿拿著丝巾在一棵大树上固定好,另一端形成一个长长的“尾巴”悬挂在树上,幼儿在树下观察、测量风的方向、大小,并在纸上记录答案,最后幼儿将自己的发现与大家一起分享。在分享中提升了科学能力。

3 评价——构建科学探究的模式

合理有效的评价能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帮助幼儿总结经验,提升探究能力。我们将探索空间留给幼儿,将探索时间还给幼儿,鼓励他们和同伴交流、分享探究的结果,最后师幼进行互评,以提高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

3.1 有效评价,获得经验

在科学探究中遵循“用发展的眼光看幼儿,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如在科学活动中,老师针对活动过程和结果,利用验证方式,和幼儿一起梳理关键经验,幼儿在评价中获得了另一种新经验。例如:在“儿童村”磁力研究所中,为什么磁性大灰狼永远追不到磁性的小白兔?通过再次操作、探索,发现磁的正极和负极,知道了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

3.2 经验分享,师幼儿互动

游戏活动中采用幼儿自我评价和幼儿间的互评的方式,在幼儿游戏活动结束后,组织幼儿集体讨论:“今天你在哪里玩的?”、“今天你玩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秘密?”、“游戏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在活动结束后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间的互评,并鼓励幼儿进行讨论和分析,这样可以让幼儿在下一次的探究性游戏中更好的进行发现、尝试、探究。促进幼儿探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大新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支持策略材料投放科学探究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理念下幼儿艺术表现的支持策略
对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思考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主题区域环境创设浅析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解读孩子游戏,提升有效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