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策略

2020-09-10热比古力·肉孜

学生学习报 2020年15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安全教育小学

热比古力·肉孜

【摘要】在我国科技不断发展,各领域技术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生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关注,这表明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小学生虽然受到了家庭和学校的双重保护,但由于家长和学校教育者无法贴身跟随每一位学生,所以各类令人痛心的安全事件仍在不断发生,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了不利影响。要想彻底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学生不断提升自我安全意识,具有自我保护的能力,所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十分重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相较于其他课程,在安全教育方面有更大的优势,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当下小学安全教育的意义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安全教育的策略进行了说明,旨在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效果。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安全教育;策略

引言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加强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不可推卸的教学任务。从开展情境教学、借力信息手段、增设演练活动、关注生活细节等角度,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安全教育的渗透方式。

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安全教育的意义

1.1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教育过程中,除了需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提高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外,还需要加强对他们身心健康的关注,只有这样才可以保障学校教育的效果。但目前小学生频繁出现的安全问题,这很容易让学生滋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能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并在实践活动中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这样学生便会逐渐具有安全意识,并具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放松状态时,自然非常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2国家安全观教育是全民性思想教育,也是学

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初中学校作为实施人才教育的社会公共机构,除了肩负着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的职责,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加强初中学生的国家安全观教育符合全民性思政教育的要求。学校应积极地组织开展主题思想教育活动,积极搭建公共教育平台。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理解国家概念,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和民族自信心。

1.3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安全教育都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两者之间看似没有关联,实则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对已发生小学生安全事故的分析,有很大一部分都与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直接关系,如马路上相互打闹发生的安全事故、不遵守交通规则发生的安全事故等等。所以,教师在对学生安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能对学生的安全意识进行培养,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策略

2.1创设学习场景,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正确思想观念,而学生的主观情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意愿和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国家安全观念,就需要先赢得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在道德和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可借助信息化技术设备,以影片、图文、Flash动画等形式对有关国家发展历史和一些英雄事迹进行重现,充分调动学生的身体感官,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从而实现情感升华。比如,在学习《维护国家安全》这一课时,教师可依托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先进事迹、爱国主义影片,如“林则徐虎门销烟”“甲午中日战争”“九一八”“百团大战”“南京保卫战”“抗美援朝”“香港回归”等历史事件,让学生明白国家安全至高无上,英勇的中华儿女为维护国家安全付出了极大的牺牲,我们现在的和平和安定来之不易。还可以邀请老干部、英模代表、边防战士等来校进行现场宣讲,为学生讲述在真实岗位上如何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讲述自己所经历的英雄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国家安全观念。此外教师还要教导学生从英国干涉香港事务,美国拿台湾要挟大陆的这些事件中,明白当今仍有不少外国敌对势力在干涉中国内政,威胁国家安全,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依然比较恶劣,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时时刻刻保持警惕之心。

2.2增设演练活动,培养安全技能

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欠缺,在面对学习、生活中的突发事件时,会出现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办的情况。教师针对这些突发事件和不安全事件,进行专项安全教育,为学生讲解各类事件发生时,该采取怎样的自救措施。在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基础上,组织开展安全演练活动,引导学生在切身体会中,感受这些安全技能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直观认识,促进学生安全技能的快速内化。每次演练活动后,要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安全指导,避免学生错误认知、错误行为造成的二次伤害。培养学生面对火灾的逃生技能时,教师在第一课时教学中,主要围绕理论知识教学,先播放火灾情况发生时的正确逃生方式的教学视频,为学生强调火灾逃生时要寻找最近的安全逃生路线,采取尽量弯腰、贴近地面的低身前进方式,并用浸水的毛巾、手帕、衣物捂住口鼻等主要事项,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动作训练。第二课时教学时,可在课堂开始或教学过程中,播放火警警报,开展火灾逃生演练活动,观察学生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的应变能力,以及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演练活动结束后,设计点评环节,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对学生应变行为、逃生过程进行安全指导,纠正学生演练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提高学生安全认知和安全技能的准确性。

2.3利用移动互联再现安全情景,做到

学以致用科学技术设备运用在课堂上具有能够展示图片和视频、能够播放音乐等一系列传统课堂所不具有的优势,教师在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使安全教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符合实际。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安全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对和解决各种危险问题,所以单纯的理论教学是不够的,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重要的是要让这种理论飞跃为实践应用。针对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实际的过程中就可以运用互联网和同学进行积极的互动,模拟学生在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危险场景和面临的安全问题,從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应变能力。

2.4联系实际生活,开展法治教育

法律的出现是为了社会生活能够得到规范,让整个社会都能够稳定有序地发展。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与法治建设相融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使学生在受到威胁和伤害时,能够通过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安全,同时,也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教师进行课程讲解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要将课程内容与现实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来展开教学工作。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教学生活化,利用发生在身边的熟悉的事物来进行课堂讲解。

2.5实施生活化教学,加强学生理解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习和理解学科知识。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生活化教学的理念,不能脱离实际、空谈理论,而是要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挥这门课程对学生生活的指导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教育贯穿在整个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独立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当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教师要以安全教育的教材理论为支柱,不断挖掘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并使之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提升课堂效率。学生通过安全教育学习,在生活中能够正确地明辨是非,以课堂理论为基础判断各种思想道德问题和安全健康问题,增强防范化解危险的实践能力,为日后的成长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雅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法治教育浅探[J].新教师,2019(11):69-70.

[2]张小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策略[J].华夏教师,2017(23):80.

[3]贾艳侠.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探究[J].考试周刊,2017(52):113.

[4]俞土昌.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安全教育[J].名师在线,2018(13):37.

[5]姚利华.立足于“道德与法治”的安全教育渗透教学[J].新课程(综合版),2019(03):231.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安全教育小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有效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实践构想
幼儿家庭安全教育问题漫谈
美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及教育途径的机制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