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命

2020-09-10沈晓琴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辛德勒祥林嫂生命

沈晓琴

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珍爱生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综观当前的高中语文教材,其中有很多与“生命”相关的素材,为教学提供了便利。下面,笔者就结合实例,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命。

一、在沟通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

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的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基于此,许多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大都会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当文章内容与他们已有的经验相符时,他们便容易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当文章内容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他们就无法走进文本,甚至会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和学生及时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生命观,增强他们的生命意识。教师要耐心地倾听,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确保这种沟通是情感的触碰,而不是严厉的说教。

以《祝福》为例。《祝福》通过刻画祥林嫂这一悲剧人物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人们的束缚与制约。在讲解之前,我们可以用一个小视频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了解小说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分组,引导他们了解“祥林嫂”“鲁四老爷”“鲁四婶”“柳妈”等人物形象的特点。讨论结束后,我和每一个小组的成员沟通、交流,试图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第一个小组的成员告诉我:祥林嫂是一个悲剧人物,她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两任丈夫都去世,儿子也被狼叼走了,她成为了人们眼中的“罪人”,慢慢从一个虽然悲惨但是鲜活的人变为了一具行尸走肉。由此,我提出问题:为什么祥林嫂会成为“罪人”?是祥林嫂为人刻薄吗?祥林嫂改嫁真的有罪吗?在我的追问下,学生很快就能够找到答案:是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在封建礼教主宰的大环境下,祥林嫂只能向现实低头。在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答案后,我适时总结:祥林嫂,这个一生满怀希望和祝福最后却死在鞭炮声中的女人,带着对儿子的思念、对坎坷命运的无奈和对灵魂深处无法超越的恐惧,艰难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感恩社会,感恩祖国,珍爱生命,“与一切扼杀生命的力量战斗”。

二、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

教育实践证明,丰富学生的体验往往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少说教,多引导,适时地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让他们领悟到生命的内涵。

以《辛德勒名单》为例。《辛德勒名单》以高度纪实的手法,讲述了“二战”时期德国人辛德勒冒着生命危险,倾注所有的财力和智慧,营救数百位犹太人生命的真实故事。二战是20世纪人类最大的悲剧。希特勒的纳粹政府不但对欧洲大陆实施了军事扩张和占领,而且对欧洲大陆的犹太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为了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我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在教学之初,我用多媒体播放了电影《辛德勒名单》的主题曲,营造出深沉悲凉的氛围,为丰富他们的体验作准备。之后,我将教材中的几段文字进行了分解,将其用五个镜头呈现在大屏幕上。镜头一:雪花似的东西在空中飘飞,但那并不是雪花,而是骨灰。镜头二:焚烧尸体所产生的浓烟在天空中久久不能散去。镜头三:犹太人被逼着将自己同胞的尸体运送到传尸带上。镜头四:一名德国军官被眼前的景象逼疯了,他无可奈何,只能对着天空开枪。镜头五:一辆辆装满尸体的小车被来回推动着。通过这五个镜头,教师就能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以及生命在那個时代的微不足道。如此,他们就会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总之,高中语文是一门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学科,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增强他们的生命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南阳中学)

猜你喜欢

辛德勒祥林嫂生命
论祥林嫂悲剧人生中的笑与哭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中国的“辛德勒”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祝福》的女性视角解读
“辛德勒名单”背后的故事
“辛德勒名单”背后的故事
《祝福》中祥林嫂的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