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医学专业课程育人初探
2020-09-10李秋萍
李秋萍
摘 要:现今社会,随着医学的发展变化,医学伦理道德、医德医风等问题被社会普遍关注,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及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医学院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上海探索形成的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和实践活动对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做出了指引: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不仅仅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老师的责任,而应是全部课程、全部人员的任务。医学专业课程也不例外,既要教书育智也要育德育人。本文从医学专业课程育人的必要性、可行性、价值和实施路径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课程思政;医学专业课;育人
中图分类号:H3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2-0117-02
一、医学专业课程育人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我国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6年12月,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又指出必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也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近年来,上海市在这方面不断探索形成了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的“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和实践活动,提供了一套有价值、可推广的经验。课程思政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围绕 “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强化显性思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细化隐性思政(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2]。
医学院校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主阵地,关乎健康中国战略建设,牵系民生工程,承载着服务人类健康的大责任,其使命就必然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医疗卫生人才。而完成这一使命就不仅仅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老师的任务,而应是全部课程、全部人员的任务。医学专业课程和专业课老师也不例外,既要教书育智也要育德育人。所以,在课程思政理念下,深入发掘医学专业课程的育人资源,充分发挥医学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加强医学专业课程育人,推进医学院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是时代所需、发展之要。
二、医学专业课程育人的可行性和价值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提出的“教育性教学原则”,给医学专业课程育人提供了理论支持,他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的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则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德育问题是不能同整个教育分离开来的,而是同其他教育问题必然地、广泛深远地联系在一起的”[3]。他认为教学是形成道德观念、培养道德品质的最基本的手段,教学的目的是造就学生的德行,道德教育要建立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之上,通过教学进行。这就与立德树人不谋而合,也说明任何课程的教学都应该育人,都可以育人。据此得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和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这也正是课程思政的理念,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相结合。
第一,医学专业课程具有丰富的育人资源,具有资源优势。医学是关乎人的生命健康和疾病的科学,既有纯粹的医学知识,又有较多丰富而又深刻的科学精神、思想品德、伦理道德、爱国主义等育人内容。
第二,专业课程是医学生学习生活的重点,占据学生的主要时间和精力,具有时间优势。医学专业课程科目多、课时多,在育人上有充足的时间保证。以专业知识技能为载体,通过系统性、连续性的课程教学育人,将课堂育人主渠道功能发挥最大化,具有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
第三,医学专业课程育人具有吸引力优势。医学生的专业目的性和职业倾向性十分明确,其学习的兴奋点和关注重点是医学专业课程;而且医学专业课程中的育人内容贴合专业和职业实际,也更能引起学生注意,更能入脑入心,起到成效。
第四,医学专业课程更具有人力资源优势,大学生对医学专业课程和教师的认同度更高,他们的价值观更容易受医学专业课程教师的影响,专业课程老师的教育更容易被接受。
三、医学专业课程育人的意义和价值
医学专业课程育人,使专业课程紧密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产生育人的聚合性,破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孤岛化”窘境和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促进医学院校全员合力育人、全课程育人、课程育全人,有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医学专业课程育人是对课程育人体系和课程思政的充实和丰富,是对传统思政教育在理念上的突破、队伍上的扩充、渠道上的拓展、内容上的丰富和方法上的创新。
医学专业课程蕴含的育人资源更有可感性、亲切性和生动性。深入挖掘和充實医学专业课程中的育人资源并将其融入医学专业课程中,有利于丰富医学生的专业教育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利于改善医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认知态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更有亲和力和针对性,提高了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实效性。
四、医学专业课程育人的实施路径
医学专业课程育人有必要、有意义而且可行,可以从课程、教师、教学这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医学专业课程育人。
1.医学专业课程育人的基础是专业课程,须深入挖掘课程育人资源
第一,修订各专业课程标准,除重视知识和能力目标外,强调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在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将育人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一个首要因素。
第二,深入挖掘医学专业课程的育人资源是其主要内容,医学专业课程中蕴涵着豐富的育人内容,有关于道德伦理、美学艺术、辨证思维、科学精神、价值观、职业素养、方针政策和家国情怀等丰富的育人内容。
第三,高校要利用全部力量,结合各医学专业课程的文化背景、发展历程、知名人物及其事件、社会热点、职业要求等,融会贯通地提炼出本章节、本教材、本学科、本行业、本专业所涉及的独特育人价值。例如,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人体解剖学”课程,不仅强调解剖技能的传授,更注重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医学生责任意识的审视,课程既让学生对敬畏生命、感恩回报、无私奉献等价值观产生共鸣,也为之后的实践操作奠定了情感基础,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生吴毅认为,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你让我们知道我们以后要为了谁[2]。
2.医学专业课程育人的关键在于专业课程老师,须具有主动育人的意识和较强的育人能力
在医学专业课程中,散见有老师在课程教学中自发育人,甚至有的专业课程教师观念还未转变,对课程思政认识不够,缺乏主动育人的意识。医学专业课程教师的任务也是立德树人,必须转变思想,主动自觉育人。专业课程教师跟学生接触多,学生比较信服,引领示范作用巨大。老师要具有主动自觉的育人意识,在教学各个环节中要自觉注意言行举止,用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育人功效。除了要有主动育人的意识,还要有育人的能力,专业课程教师就要成为既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又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教师。学校应利用新上岗教师培训、业务水平培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专题培训等加强教师的培养,打造各方交流借鉴的平台、提高经费投入、制度保障等多种措施切实增强教师的育人意识,培养和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4]。
3.医学专业课程育人的重点是育人的过程,方法方式须科学有效
加强专业课程育人不是把所有课程都上成思政课,也不是刻意在专业课程中加入育人元素,需要根据医学专业课程教学,将育人资源有效适度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怎样适量地、适时地、适合地实现专业课程育人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探索,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加强医学专业课程育人。在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时强调科学精神、职业道德等,或者在不打破原来教学结构的基础上,选择医德医风等相关主题嵌入,以加深对专业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提高对思政要求的认识。运用多媒体将相关育人资源展现出来,举行授帽等仪式带给学生更直观的冲击和感染,加强医学生责任教育。还可以结合医学专业知识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实现德智体美劳全方面育人。例如青年志愿者服务,急救知识普及,药品知识宣讲,慢性病社会调查,献血宣传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3][德]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文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4]李国娟,等.高职专业“课程思政”的“道法术器”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18(8):53-55+61.
(责任编辑: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