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板书
2020-09-10杨帆
杨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使用网络信息技术。那么,作为过去课堂教学主力军的“传统板书”就应该被淘汰吗?当然不是。笔者对此进行了长期的调查和探究,总结出以下一些看法:
一、什么是板书
“板书”有别于现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从动态的角度理解,它是教师上课时在黑板上书写文字、符号,用以传递教学信息、教书育人的一种言语活动方式;从静态的角度理解,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利用黑板以凝练、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的教学信息的总称。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事先设计好板书,一边口头传授书本知识,一边用粉笔或黑色水笔在黑板或白板上写字、画图等,将知识框架直观地呈现出来。
二、传统板书存在的问题
1.使用频率低
不可否认,多媒体课件和微课的普及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导致许多教师开始放弃使用板书。而且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理科,既不需要教师写公式,也不需要学生上台演算,更加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都会选择使用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等。
2.板书内容少
许多语文教师认为手写板书耗时费力。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传授更多的课本知识,他们要么口头传授知识,要么使用PPT直接呈现知识要点,硕大的黑板上面往往只有教师在课前抄写的课文标题,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内容了。
3.板书不美观
使用频率低、板书内容少,必然会导致教师越来越不重视板书,进而在备课环节忽视板书设计,更别谈板书的美观程度了。通过听公开课,笔者发现许多语文教师在写板书时字迹潦草,结构混乱,布局不合理,极度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教学效率也不高。
三、如何发挥板书的作用
1.使用“生成性板书”
“生成性板书”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书写的板书,是开放的、动态的,是符合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板书。其优势之一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感和代入感。例如,在讲解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二的《赤壁赋》一文时,笔者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在备课时把板书设计为:第一步,书写重要实词“徘徊”“茫然”“空明”等,引导学生解析;第二步,呈现重要虚词“而”“之”“乎”等,引导学生解析;第三步,对叙议结合的手法进行分析,并总结其中的要点。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大都不能理解文章中的哲理,觉得此文太过深奥。因此,我及时调整板书的内容,在黑板上写下:1.作者苏轼坎坷的人生经历;2.通过本文情、景、理转换的语句,找出本文的情感线索;3.對比《兰亭集序》中作者的宇宙观与人生观。之后,再邀请学生一起将板书填写完整。这样,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时调整板书的内容,并邀请他们一起写板书,就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这也是多媒体课件无法做到的。
2设计“问题导入式板书”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借助板书提出问题,留下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一堂课结束后,教师再鼓励他们通过板书把该课的内容复述出来,以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讲解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三的《祝福》一文时,笔者先在黑板上写出:祥林嫂悲惨结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寻找答案。接着,我在黑板上写:文中,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有什么变化?作用是什么?然后,我带领他们再次阅读课文,并把文中的三次肖像描写展示到黑板上:第一次,初到鲁镇,祥林嫂是……样子;第二次,再到鲁镇,祥林嫂是……样子;第三次,临死前,祥林嫂是……样子。这样,通过板书,教师就能提出一个又—个的问题,留下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适当利用多媒体课件,弥补传统板书的不足
传统板书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清晰地呈现出来,但无法展示音频、视频、图片等更加吸引人的教学材料,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无法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但是,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对此,教师也应该适当利用多媒体课件,以此弥补传统板书的不足。例如,在讲解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二的《荷塘月色》一文时,笔者就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设备,播放月下荷塘的动画,呈现了姿态各异的荷花及荷叶在月色下互相交织的画面,然后,我播放名家的朗诵音频,慢慢在黑板上写下板书:
出家门(不宁静)——踱小路(寻宁静)——观荷塘(得宁静)——赏四周(失宁静)
如此就能帮助学生串联起作者写作的明线和暗线。这样,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板书互相补充,各显优势,学生在课堂上也格外活跃。
总之,教师要在充分认识传统板书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将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学科的美。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郭城农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