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教师教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2020-09-10牟丽娜
牟丽娜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和推進教育现代化,使职业教育第一线的教师逐步实现由“经验型"向“教研型"的转变,帮助教师增强教研意识,排除教研的神秘感,具备教研常识,掌握教学的研究方法,提高教师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材料的能力,使教师们具备一定的撰写论文和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研;能力;提高
为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使职业教育第一线的教师逐步实现由“经验型”向“教研型”的转变,帮助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同时增强教研意识,排除教研的神秘感,普及教研常识,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教师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材料的能力。
实践证明,有计划地抓好教育教研工作,对于全面推进校本课程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行为、提升办学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充分发挥教育教研的作用,在实践中培养教师的教育教研智慧,创建学校办学特色,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学校教师的共识。在操作过程中,我们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实施的。
1.确立不同层次教师教研能力的培养目标
对青年教师而言,目标是站稳讲台,完成“角色”转换,成为新时期的合格教师。对于一个从校门到校门的新教师或青年教师来说,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不单是他们缺乏教育教学经验的问题,而是对“教师"这个岗位认识不清。很多青年教师认为只要把课上好自己就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就具有很丰富的教学经验。我们必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认识观。再者,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不是有没有能力发展教研能力的问题,而是缺少开展教研的意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广大教师不得不经常面对新的教育问题,要使自己尽快适应未来社会对教育、未来教育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不能只做一个知识的传递者,而应该是知识的创造者、教育规律的发现者,自觉主动地把教育活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潜心教育教学研究,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改善,做一个教研型的中职教师。
对骨干教师而言,教育教研的能力,是源自于教育实践有所超越和升华的能力,其重心即应积极反思和分析教学经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应熟识现代教育理论和教研方法,积极参加相关的课题研究或实践。
对"学者型"或“专家型”的教师而言,其目标是继续总结和升华自己的成功经验,从教育改革实践出发,把教研和教育教学过程融为一体,让教育教研的实践成为引领教师发展的途径。通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目标管理,使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骨干教师,骨干教师逐步成长为“学者型"或“专家型"的教师。
2.借助课题研究,强化教师的教研能力
指导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是培养和提高教师教研能力的主要途径。骨干教师必须有自己的研究课题,非骨干教师必须参与到有关课题中去。在指导研究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来培养教师的教研能力:
2.1选题指导
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必须具有很强的校本现实针对性。
这就要求教师对教育实践进行全面剖析和理性分析,找出主要弊端及产生的根源。在指导选择研究课题时,分四步讲解:一是引导教师分析教育教学现状,从“学"和"教"两个方面摆出存在的问题,二是引导教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比较、筛选,即把表面不同而实质一样的问题归并起来,然后对所分的几类问题进行比较,筛选出主要的、最具普遍性的问题,使问题范围缩小,最后聚集为一点,三是引导教师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所分析的问题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和关键:四是引导教师针对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研究课题。通过以上的做法我们感到,指导选题的过程是培养教师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2.2寻找理论依据的指导
课题确立后,组织教师学习相关论文、论著或聘请专家进行专题理论辅导,让教师尽可能地把握与课题有关的理论,使其以后的课题研究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
2.3设计研究方案的指导
设计研究方案的过程是多种能力相互有机结合的过程,没有做过课题的教师,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为此,要进行研究方案设计的专项辅导,系统地向教师介绍开展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步骤,详细地讲解。在此基础上对教师所设计的研究方案不断进行修改直至定稿。因此,教师设计研究方案的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产生质的飞跃的过程。
2.4确定课题研究方法
教育教学课题的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实践和认知活动,研究的过程是运用各种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或不能确定研究方法,教育教学的研究可能就会陷入经验型的实践活动,就不是我们所要进行的课题研究了。
2.5课题研究成果的价值
对课题研究者来说,最大的欣感就是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所以要注重研究成果的表达。这里需要有一定的分析、综合、想象、概括的能力,要求能准确运用语言文字与表达技巧,借助文字把思考后的问题经过整理、分析、综合、加工,再将客观存在客观描述出来,以便别人理解,进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它是教师的教育观念、专业素质、创新能力的真实体现。
3.细化课题研究,升华教师教研能力
参与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就意味着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了新问题,这些新问题对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教育要求,我们就必须面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路径。
要求教师每学期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公开课,课前要有查询资料,全组老师共同探过的过程,因为教师个体之间在理论素养、思维方式等方面各有所长、互有差异,要能通过思维碰撞进发出智慧的火花,产生新的见解,使思维方式和策略得到优化。
课堂上要力求把握和体现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把课题研究的新方法、解决问题的新路径运用到课堂上,解决新时期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力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4.撰写教研论文,完善教师教科研能力
撰写论文的过程是运用理论、反思实践,并进行综合逻辑思维的过程,故能有效提高教师总结、提炼和展示教科研成果的能力。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无止境的,学校教育教研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只有精心培育教育教研的土壤,才能让学校的教研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