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高职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2020-09-10陈贝贝
陈贝贝
摘要:高职教育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大背景中不断变革,不断反思,旨在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实践能力强的优质人才。本文以《人力资源信息调查与统计分析》为例,基于大数据的高职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深入地在“理论-实践”基础上,融入项目式的教学方法,优化了课程考核方式,使学生掌握人力资源信息调查与统计分析的理论,提升了信息收集与分析的调查技能,对服务于社会具有正向意义。
关键词:大数据;人力资源信息调查;实践教学
1.大数据与人力资源管理
大数据对全社会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很多企业都想通过大数据,挖掘它巨大的价值,来帮助企业更快发展。众所周知,当今企业的核心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那么人力资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人力资源数据对企业也将更有价值。大数据与人才都是未来企业竞争的重要资源,只有将大数据技术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本的效用,对个人、对企业、对社会都有巨大的价值,员工个人的潜能发掘了,公司的价值增长了,社会发展转型了。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将更多地利用外部数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面对庞大的数据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团队的工作中心也将是从报告转向预测,这就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能要求,要求运用信息技术处理能力来分析巨大的数据,利用数据杠杆的能力,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数据资源高效利用能力和服务企业的能力。
2.课程总体设计
为了促使高职院校和企业更加适应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着重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统计和分析人力资源信息的能力,提升大数据思维,将数据分析无缝彻底地集成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人力资源信息调查与统计分析》课程就是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以《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为蓝本,紧密地将社会调查的方法论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相结合,在“理论——实践”教学模式上,以任务活动为驱动,引导学生完成调研报告。
2.1总体思路
本课程旨在通过工学结合,以实际调查任务驱动、以项目活动实施教学,使学生掌握人力资源信息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基本技能,实践对典型的调查方案、调查问卷的设计,对取得的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以理论、实践、设计相融合的教学方式,边讲边学、边学边做,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具有一定的社会调查方法理论,又掌握人力资源信息收集与统计分析的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对大数据的敏感性,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实现个人的综合发展。
2.2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社会调查原理与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应用社会调查的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等调查方法,运用抽样等具体的调查手段对人力资源六大模块的信息进行调查,将社会调查的方法论運用到人力资源的信息调查和分析中,通过对数据的判断、处理和选择,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对人力资源信息的分析与判断能力,成功撰写并提交信息调查分析报告。
2.3能力目标
本课程注重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观察、记录、分析、判断能力,按既定的调查方案组织安排调查工作,具有较强的策划与创新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能够运用现代计算工具和软件分析调查资料,多方面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适应人力资源岗位的职业需求。
2.4素质目标
让学生了解人力资源信息调查在现实经济生活和公司运营管理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敏锐的信息收集和数据挖掘的意识,具有高度的战略意识。
3.教学设计实施
3.1项目实施
(1)确定调研选题。选题是进行调查研究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为了更好地贴近专业,贴近实际工作岗位,教师布置了选题任务,同时提供了相关的参照选题,如人力资源需求的有效预测、招聘网站的满意度、组织认同感、薪酬市场调查、招聘渠道分析等。学生进行小组分类后,再进行自主选题,既可选择备选选题,同时也可以自行选题。选题结束后,由小组推荐代表上台PPT展示,本小组的选题,选题缘由和选题意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的调查研究兴趣,发散思维,教师对各个选题进行可行性评价。
(2)研究设计。学生在上一步进行了选题之后,就要对选题进行研究设计,也就是在正式研究前制定研究的计划和安排,包括明确自己的调查目的、提出假设、确定研究对象、确定抽样方案、设计问卷和提纲。
(3)抽样和确定对象。首先要学习社会调查研究的抽样方法,再根据小组所选选题采取合适的抽样方法,并解释选择该种抽样方法的原因和依据,以及将如何实施操作。通过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后,进而确定调查的对象,让学生习得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准确的确定研究对象。
3.2教学考核与评价
根据本课程集理论与操作于一体的特征,重在考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关注学生在整个调查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注重培养学生职业化的调查与分析能力,检验学生职业技能。
4.结语
《人力资源信息调查与统计分析》在《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的蓝本上,紧密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工作岗位和实际工作,兼具理论于实践的特性,注重工学结合,经过实践教学改革,采用项目式、ISAS等教学方法以及其他多种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课堂的主体与中心,极大地开发了学生的调研兴趣和参与度,发散调查活动的思维,综合各类调查手段与方法,最终将人力资源的大数据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为公司提供巨大的信息价值。本课程是在方法论的基础上指导实践的一门课程,此种教学模式方法契合课程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调动学生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立业.过程视角中的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教学探索[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9,29(01):51-53+62.
[2]宋文娟.参与式教学在“社会调查方法”课程中的应用[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6(03):1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