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传统都市报面临的困局及突破路径探索

2020-09-10冒群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新媒体

摘 要:我国现存都市报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本文从新闻同质化现象屡见不鲜、传统都市报的发行量降低、传统都市报收入持续减少、都市报的阅读率逐年降低、大量人才离开传统都市报、都市报与新媒体融合困难这几方面,探索新媒体视域下传统都市报面临的困局及突破路径,希望能够给同行、学者带来启发。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都市报;新闻同质化

中图分类号:G21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2-0245-02

一、新闻同质化现象屡见不鲜

新闻同质化指的是多家新闻媒体同时报道相同的新闻事件,造成“千篇一报”的现象。新闻内容是都市报发展的重中之重,新闻同质化现象的出现使得很多都市报缺乏特色,极易被读者抛弃。为了保障未来发展,都市报必须坚守新闻阵地、加强自身特色,牢记无论新闻媒体形态再怎么变化,优质的新闻永远是稀缺品。为获取有价值的新闻资源,都市报应当重点关注社会上的重大事件,为保证新闻的广泛来源,可以在利用多种激励措施吸引更多投稿人员的同时关注民生话题,在报纸上刊登更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比如,报社可以针对本地市民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跟踪报道,实现其舆论监督的作用,突破新闻同质化的瓶颈。[1]

以《南京晨报》为例,近年来在南京报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提出了“走进新阅读时代”的办报理念,走错位发展的道路。为避免曾经由固定供稿人供稿导致的新闻同质化现象的发生,《南京晨报》的新闻报道提倡独家、独到以及独创的方针,对报刊进行主流转化,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时政新闻。在走转活动开展以来,《南京晨报》提出了“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的目标,在南京主城设立了111个记者社区联络点,将晨报记者的照片、QQ以及手机号都留在了社区,喊出“有困难找我,有线索找我,要服务找我”的口号,从百姓的视角做新闻,不断涌现出质量优良的新闻稿件,多次受到了江苏省与南京市领导的肯定。

二、传统都市报的发行量降低

报纸的发行量是判断其读者数量、体现其市场占有率的重要参数,与报纸内容水平、社会影响力等息息相关,因此受到报社的高度关注。在20世纪末,我国报纸发行量年年翻番,曾一度打出“一纸风行天下”的宣传口号,但在新媒体视阈下,报纸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销量日渐低迷。调研我国103家用纸量大的报社发现,2018年的总用纸量为98.5万吨,较2017年的105.3万吨同比下降了6.5%,其中党报的用纸量基本不受影响甚至有所增加,但都市报的用纸量降幅极大。都市报相较于新媒体上发布的零碎、缺乏真实性的新闻更具权威性,为了保障都市报的阅读率,报刊应明确其社会责任意识,加强自身的管理,办出自己的特色,确保报纸上的新闻是真实全面的。

例如现隶属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创刊于1996年的《每日侨报》,至2000年更名为《南京晨报》,在2014年被中国报业协会评为“中国都市报20年发展贡献(提名)单位”。为了提升竞争力,《南京晨报》首先根据其读者主要分布在南京主城的现状,立足于南京发展,强化了地方特色,使《南京晨报》成为了读者眼中“家门口的报纸”。其次,《南京晨报》不断提升内容的文化含金量,提升其文化品位,从而更好地弘扬城市文化。最后,《南京晨报》不断创新增加新闻品种,提升办报水平,增添服务类信息及专题新闻的内容量,强化了报刊的服务功能,提升了报刊的可读性,使其版面设计从创刊时的四开八版不断增加,到如今的日均四十版,日发行量超过73万份。

三、传统都市报收入持续减少

报纸发行所获得的经济收益只能收回办报的部分成本,报社主要通过广告营收来实现盈利,因此,广告收入是维持报社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柱。一般来说,发行量越大的报刊,其广告收入越高。由于新媒体的发展,都市报的发行量逐年下降,导致其广告收入也呈现出断崖式下滑的态势。依据央视市场研究媒介智讯公布的数据,在2018年上半年间,我国报纸广告面积降低了33.8%,较2017年同期增加了9.4%,而现今新媒体的网络广告收入已经远超都市报的广告收入。广告收入的大幅度下降会导致报社缺乏正常运转的经费,不能正常支付员工的工资奖金,无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得新闻编辑质量得不到保证,限制报刊的传播影响能力。[2]

都市报中最重要的不是广告而是新闻内容,但现今新媒体网络未经授权就肆意转载传统都市报的新闻侵权现象普遍,致使都市报难以有效保护其具有独创性的新闻内容,对此,都市报可以适时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例如2018年江苏省高级法院就曾对今日头条未经允许就转载《现代快报》4篇稿件进行终审判决,令今日头条赔偿报社10万元的经济损失。无独有偶,2019年《南方周末》起诉新浪网,令其对非法转载的76篇文章赔偿36.58万元。对能够有良好合作的新媒体,都市报还可以采取新闻版权有偿出售的方式,增加自身收入。比如,目前国内B2B的新闻版权售卖已经初具规模,2017年上海报业集团的新闻版权收费达1000万元,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版权收入达200多万元,2018年媒体数字的版权内容收入超过4000万元。这些数据证明了传统都市报可以通过与新媒体合作的方式更好地积累资本,使其保持良性的长远发展。

四、都市报的阅读率逐年降低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关注新闻的人不再依赖报纸,都市报的阅读率逐年降低,个人购买或家庭订阅都市报的数量日趋减少,报刊发行量持续走低,无效发行现象越来越明显。调查表明我国2018年国民数字化阅读率为76.2%,较2017年的73.0%有所提升,而2018年的都市报阅读率仅为25.6%,较2012年的53.9%,下降率超过了50%,作为新闻媒介的都市报失去了曾经的辉煌。新闻消息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都市报的更新频率以“天”来衡量,而新媒体的更新以“秒”来计算,为了保障都市报的发展,可以将“慢新闻”作为刊登重点。

路透社发布的《2019新闻、媒体和技术趋势的预测》中指出,数字和社交媒体使新闻产品的质量低劣、同化严重,激发了“慢新闻”运动的发展,为保证都市报的管理经营,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报刊可以将突发事件类的新闻作为引子,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对其开展深入的解读,这样既能避免都市报与新媒体所报道的内容出现同质化,使都市报作为新媒体新闻的延伸,还能使都市报的内容更加厚重,培养报刊高雅的文化格调,满足受众了解新闻背后故事的需求,引导读者关注社会重大事件与国家重要方针政策,使传统的都市报朝更有深度的方向发展,从而提升其社会影响力。例如《中国青年报》为应对新媒体的竞争所推出的《冰点周刊》,其读者阅读率稳居中国报刊前列;《南京晨报》提出了“品牌铸就平台”的观点,将新媒体的内容融入自身,建设了六大平台,通过成员覆盖率超过南京市80%中小学的万名小记者平台、为老年人提供老有所为老有所樂的十万幸福老年汇成员平台、令“中国好声音,晨报好购物”一炮打响的晨报好购物平台以及《月亮报》和《黄金报》等创意系列报纸,已经成为南京报业市场的全新风景和文化符号,使得《南京晨报》的新闻水平、广告收入以及盈利规模都逐年上涨,同时晨报内包括官博、小记者、乔医生在内的新闻媒体矩阵,在报道速度、选择性以及到达率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提高。

五、大量人才离开传统都市报

对新闻媒体来说,人才是保证新闻事业长远发展的最重要因素,都市报在曾经的发展过程中聚集了一大批为其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人才,但随着近年来纸质媒体的逐渐没落,新媒体迅速崛起,都市报中的人才出于对发展前途的考虑,纷纷谋求转型。例如曾任《财经天下》周刊副主编的李铁,于2014年离开了周刊,创办了同乡社交APP“闰土”。美通社曾对1477名记者进行调研,并得出报告《2016中国记者职业生存状态与工作习惯》,报告中指出,收入待遇是58.8%的一线新闻记者离开目前岗位的主要因素,未来5年内职业规划中继续从事采编职业的记者有68.9%,有43.6%的记者并不看好其职业发展的前景,大量人才的离开对本就受到新媒体巨大冲击的都市报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在新媒体视阈下,都市报需要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整合新媒体与都市报的工作思路和优势特点,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从而实现新型的工作模式。为了保障都市报的发展,报社可以利用网络等方式进行宣传,吸引人才加入,同时精简管理机构、创新管理办法、建立符合市场需要的管理制度。为提升员工的工作管理能力,融合都市报内的编辑人员与新媒体的技术人员,依照报社内的人员结构设立恰当的绩效考核机制,为成绩优异的员工提供精神奖励和实物奖励,从而激发工作人员的热情,提升工作效率,提升都市报的市场竞争力,使其更好地跟随社会发展的趋势。[3]

六、都市报与新媒体融合困难

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都市报的生存发展越来越困难,众多从业者对都市报的未来发展怀悲观的态度,为了使都市报闯出一条新路子,有人提出了将都市报与新媒体融合起来的方式。为了推动新闻事业蓬勃发展,在探索融合的过程中,都市报必须注意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绝不是在开办报纸的同时简单地创办新媒体,或者抛弃原有的都市报直接创办新媒体,而应牢记都市报的发展离不开报纸,清醒地认识到新闻是都市报的立身之本,在保证其中的新闻内容的同时,注意创新求变,从而使都市报更好地在当今社会中平

稳发展。[4]

比如面对现在新媒体对传统都市报造成的压力,《南京晨报》在原有的特别新闻、特别服务、特别阅读和特别财富这四个“特别”板块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了《月亮报》《七夕报》等创意报的特色,隆重推出了《健康周报》《校园周刊》《街区周刊》以及《法制周刊》等系列周刊,再加上晨报的官方微博、官方微信以及爱南京APP等新媒体的推出,使《南京晨报》形成了产品多元化、精品化的转型发展思路。《南京晨报》在南京地区率先入驻人民号客户端后,优秀作品不断出现,报刊将不同的稿件内容分别放到报纸、微信、微博、人民号等不同的平台上传播,使报刊展现出全新的效果,真正品尝到了多媒体与都市报融合的甜头,通过这种做法不但提高了晨报的影响力,还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使得现阶段的《南京晨报》真正成为了一个全媒体传播平台。

七、结语

传统都市报业界在受到新媒体冲击的情况下,曾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都市报的转型是找死,不转型是等死,与其抱着等死的念头,不如进行转型,还有可能迎来涅槃重生的可能。为了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都市报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创新,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胡晓新.地方都市报如何突破“新闻同质化”瓶颈[J].传媒评论,2020(01):71-73.

[2] 刘庆忠.论新媒体环境下都市报发展策略[J].新闻传播,2019(16):66+69.

[3] 沈正赋.新媒体时代都市报痛点、拐点和再生点[J].中国出版,2019(14):14-21.

[4] 刘庆忠,申吉忠.都市報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创新实践分析[J].新闻传播,2019(18):49-50.

作者简介:冒群(1967—),女,江苏南京人,大专,副主任,研究方向:新闻采写。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