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科技新闻的传播与发展

2020-09-10迪丽如孜·马合木提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新媒体

摘 要:隨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科技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类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它的高技术性和高理论性却使普通受众无法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解,并且在新媒体占据主要地位的今天,传统新闻传播的效果日益下降,导致科技新闻在新闻大环境中的传播效果不尽如人意。

关键词:新媒体;科技新闻;传播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2-0232-02

数据时代的到来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人民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获取信息的环境,使人们能快速、多途径获得科技知识,科技新闻。当今时代,全社会对科学技术的热情高涨,科技新闻成为新闻报道家族里的重要成员。作为传播科学技术、普及科学文化、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载体,科技新闻是对发生在科技领域的例如新发明、新成果、自然奥妙等与科技相关的科技事实和科技现象进行科学性、知识性的报道。其是对新近发生的具有认识价值的科技事实进行真实的报道,确保其真实性和新鲜性。[1]科技新闻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第二个层次是报道高新技术研究;第三个层次是介绍基础科学研究进展。[2]科技可以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从科技的角度解读的新闻事实也属于科技新闻。

一、新媒体背景下科技新闻的传播现状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推动科技新闻更多地使用数字化技术,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型媒介进行新闻传播。而面对多种渠道的传播方式,科技新闻的表现却有些不尽如人意。

(一)专业化程度较高

科技新闻的严谨性要求其使用大量专业术语,经常出现的有化学公式、专业概念等。与科技政策相关的报道,则是显得比较生硬,无法引起受众的阅读兴趣,以至于产生排斥心理。这使得读者在阅读时容易产生阅读障碍,无法对专业内容和技术原理进行更深入的理解,科技新闻就无法实现新技术的普及,传播效果不佳。新闻报道的受众都是普通的读者,大篇幅地使用专业术语,不仅使读者在理解上有难度,还降低了读者了解科技信息的想法和欲望。

(二)真实性受到挑战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科技新闻的传播渠道变得更加多样,传播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但在这种新闻报道环境普遍向好的局面下,却有一些媒体为了增加浏览量和点击率,不重视新闻的质量,捕风捉影、道听途说,导致新闻失实现象严重,影响科技新闻的公信力。部分自媒体、公众号等为了吸引读者,拥有更多流量,对科技事实进行夸大;在没有科学依据的情况下大肆报道伪科学,误导读者对科学技术的认知,进而出现更多不科学的谣言,使得科技新闻的传播效果下降。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的核心,更是新闻工作者应该遵守的新闻工作原则。长时间如此的报道会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对科技新闻产生不信任感,甚至对我国科技蓬勃发展的现状产生怀疑情绪。

(三)人才匮乏,无法适应新媒体背景

新闻主要依靠传播人才进行传播,而传统的科技新闻工作者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文章内容古板,文字不够生动活泼。新媒体人对科技新闻的专业性认识不足,缺乏严谨性,且科技新闻的报道形式较为固定、呆板,导致科技新闻领域人才匮乏,无法满足当下科技新闻传播的需要。

二、新媒体背景下科技新闻传播的发展路径

(一)丰富选题,提升新闻价值

新闻为了满足受众需要所表现出的意义,就是现代新闻的价值。而新闻的选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的价值。首先,作为我国的科技新闻,在内容选择时要选择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新闻。其次是选择具有知识性、时新性的科技新闻内容。为在时效上保持新鲜性,科技领域的重大发现通常会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大家进行普及,科技新闻工作人员可以在发布会结束后第一时间发稿。内容上保持新颖与实用,尽可能贴近生活,将科技信息落实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选题上多倾向于读者感兴趣的热点民生科技主题。公众认为科学研究最主要的功能和目的就是解决民生问题,由此可知,公众对科学研究最主要的期待是以服务社会为主,改善实质社会问题,[3]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受众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提高科学素养。国家级别的科技选题向受众展示国家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把科技惠及民生作为本质要求,要坚持以人为本,既满足受众求知欲,又使受众产生情感共鸣,提升国家认同感。

(二)创新科技新闻表达方式

在撰写科技新闻时,专业性词语占比较大,而受众中科研人员是少数。普通受众则更加倾向于生活化的语言与直观的表达方式,不必纠结于专业化词汇的含义。因此,科技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内容组织时需要准确使用和解释这些科技术语,并增加对科技内容的直观描述,例如运用某些技术之后对生活带来的改变。[1]多一些人性化的描写,宣扬科研成果背后科研人员坚持不懈的精神或科研过程的趣闻趣事等,用更加艺术化的文字来呈现,为读者提供更加轻松、愉快的科技内容。新媒体平台中的科技新闻较传统的科技新闻更具吸引力,内容更加新颖、独特,文字表达上也更加口语化。科技新闻工作者应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增强科技新闻的传播效果。

(三)严格保护科技成果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研成果对国家和民族来说极其重要,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日益受到重视,在报道中过于细节化的描述易使知识产权遭到侵犯。新闻工作者专业化意识的薄弱和疏忽也会造成信息的泄露。新闻部门要对新闻工作者进行信息保护方面的培训,谨慎对待科技信息的保密工作,在撰写完成稿件后需要反复核查,确保重要信息不泄露。

(四)坚持真实性原则,提高新闻质量

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原则。部分媒体为追求新闻的点击率,提高新闻的浏览量,博取关注度,不惜撰写与事实不符的新闻,严重影响新闻质量。科技新闻工作者在采写和编辑过程中必须保障新闻真实性,确保新闻报道的内容与科研成果相符。相关机构要健全对科技新闻的监管机制,严格过滤、筛选虚假新闻,全力传播高质量科技新闻。加强媒体对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设立举报奖励等机制鼓励公众监督。

(五)加强媒体间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

新媒体的出现迫使传统媒体加快发展的步伐,彼此之间相互借鉴、合作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拓宽传播渠道,丰富传播内容,提高新闻传播的效率和质量,实现科技产品的聚合力与吸引力,这成为媒体适应新时代的首要任务。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科技新闻快速发展,新媒体科技新闻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培养拥有新思想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务之急。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在实践中提升能力,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加强健康传播理念的渗透,强化新媒体人的责任感,占领创新型科技人才这个制高点,促进科技传播的创新发展。

三、结语

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科技知识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强。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科技新闻带来种种冲击与挑战的同时,也为受众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会生存状态。[4]推动科技新闻与新媒体融合,利用新媒体优势,打造一个更加开放、便捷的科学知识传播平台。[5]这要求科技新闻工作者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保障科技知识产权,顺应新闻传播规律,探寻新的发展方式,普及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前沿科技成果,传播科技成果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这样才能强化科技新闻的传播效果,为受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具有价值的科技新闻和科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朱万新.新媒体环境下科技新闻报道方式研究新媒体——以人民网对“神舟十一号”载人飞天宫事件的报道为例[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

[2] 刘建明,胡钰,等.科技新闻传播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4.

[3] 中国科学传播报道课题组.公众对科学的认知与态度调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66.

[4] 谭天.新媒体新论[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14.

[5] 施新弟.如何提升科技新闻的传播效果[J].科技传播,2017(09):21-22.

作者简介:迪丽如孜·马合木提(1992—),女,新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播学。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