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探析

2020-09-10管莉善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15期
关键词:护理满意度儿童

管莉善

【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科患儿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对小儿护理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儿科患儿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肢体语言沟通,对比两组在小儿护理方面的效果。结果:小儿护理应用肢体语言沟通相比对照组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小儿护理应用肢体语言沟通相比常规方式可以显著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推荐临床应用。

【关键词】儿童;肢体语言沟通;小儿护理;护理满意度;肢体语言沟通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5-0-02

小儿生长发育尚未成熟,而且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因此在临床治疗期间,可能因为面对陌生的环境以及复杂的医疗器械等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在治疗以及护理时出现哭闹不配合等行为,导致患儿照护者过度紧张,很容易引起护患纠纷。所以对于小儿患者一定要加强护理干预,特别是要重视进行护患沟通,不仅要与患儿的照顾的进行沟通,同时也要与患儿进行沟通,可以通过肢体语言的沟通方式进行护理[1]。肢体语言沟通是通过相应的行为、面部表情等方式,进行思想与感情的表达。随着我国人文医学的持续发展,部分学者尝试从肢体语言的研究出发,完善儿童护理的方式方法,本文结合儿科小儿护理探讨肢体语言沟通的应用,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儿科患儿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男43例,女37例,年龄0.9~6岁,平均年龄(4.6±2.0)岁;病程1~10 d,平均病程(5.7±2.3)d。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肢体语言沟通。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5.8岁,平均年龄(4.2±1.5)岁;病程1~10 d,平均病程(4.4±2.5)d。实验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0.9~6岁,平均年龄(4.9±2.5)岁;病程1~9 d,平均病程(5.9±3.0)d。两组年龄、性别、病程一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照护者知情同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护理管理措施 (1)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如下:①环境护理。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处理,不断提升病房的环境条件,例如在日常护理换届,护理人员需要保证病房的整洁度,同时考虑到儿童的特殊性,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床位加固工作,通过加固处理,避免儿童出现跌落的情况,提升儿童护理的有效性,通过这种方式,确保护理效果,为儿童的康复营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②用药护理。加强儿科患儿的用药护患沟通,确保患儿的用药安全,护士要严格按照医院的规章制度以及用药护理流程进行操作。护士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每天所用药物进行仔细查对,确保药品的名称和批号等相关信息准确。护士在交接班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药物的查对,防止交接班导致用药错误的事件发生。患儿在使用药物期间,护士要及时观察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反应要及时上报药学科,并遵医嘱使用药物及时解决不良事件。③健康宣教。护士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发放丰富的资料让照护者学习,增强日常防范意识,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在饮食方面,要为患儿提供充分加热食物,饭前便后洗手。勤换洗儿童衣物,家里经常流通,定期消毒玩具。另外要注意符合患儿作息时间,可以在进行重要护理服务时边操作边教育,也可以在患儿不按要求护理治疗而导致病情变化时进行健康教育。(2)在以上基础上,实验组采用肢体语言沟通,内容如下:①利用面部表情沟通。人体的肢体语言包括了动作、神态、体态等,以此来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最为直观的非语言沟通就是面部表情以及眼神,通过有效利用面部表情,比如保持真诚的微笑,当患儿感觉焦虑不安时,护士面带微笑进行沟通。患儿恐惧时护士用从容不迫的微笑面对患儿。②在整个护理环节,可以借助于肢体语言的方式,与患儿进行沟通,在治疗过程中,患儿出现感觉不适的情况,可以通过身体接触的方式,表达对患儿的关心。同时注意倾听患儿,减缓其焦虑情绪。当患儿翻身困难时,护士要及时上前辅助;患儿高热时触摸患儿额头,当患儿睡觉时帮患儿整理被子,都能够体现出护士的关心关怀,起到很好的护理效果。

1.3观察指标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包括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纠纷事件=(不良事件+护理纠纷事件)/总例数×100%;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在整个研究过错中,为保证研究的有效性,研究人员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信息的分析,并在这一过程中,使用t进行检验分析。

2 结果

2.1两组患儿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对比观察组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儿照护者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50.0%,实验组为87.5%,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作为护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必要的沟通,及时掌握患者情况,增强护理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肢体语言沟通是心理护理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小儿不具备主诉能力,所以很难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心理想法,因此护士可以通过肢体语言与患儿沟通,提高了沟通的效率[2]。肢体语言沟通能够体现护理服务的人文关怀,同时也能呈现出护理服务的精细度[3]。需要护士充分利用非语言沟通技巧,掌握基本的非语言沟通技巧能够拉近护患关系,起到安慰患者的作用,提高治疗的依从性[4]。患儿面临医院陌生的环境以及复杂的医疗器械和其他患儿哭闹的场景,很容易缺乏安全感,导致产生内心强烈的心理抵触。看到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就会哭闹不止,这种抵触情绪严重影响治疗以及护理的依从性,所以为了提高患儿的安全感,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5],就要加强与患儿之间的沟通。肢体语言沟通是一种有效的与小儿沟通的方式,可以弥补小儿主诉能力不强理、解能力较差的不足,故事要通过眼神,面部表情,手部动作等方式帮助小儿建立配合治疗的信心,借助于这种方式,最大程度的消除患儿的紧张、焦虑情绪,增加患儿对于治疗的配合度。从研究情况来看,实验组发生意外突发事故的幾率要明显小于对照组,并且护理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小儿护理应用肢体语言沟通能够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推荐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邵瑛. 护理护患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7, 27(3): 68-70.

[2] 闵祥兰, 赵瑞欣. 护理安全在小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 2017, 14(17): 129-130.

[3] Shala D R, Brogan F, Cruickshank M, et al. Exploring Australian parents’knowledge and awareness of pediatric inpatient falls: A qualitative study[J]. Journal for Specialists in Pediatric Nursing, 2019, 24(4): 12268-12268.

[4] 张淑美. 护理护患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卫生产业, 2017, 12(10): 125-126.

[5] Shaw A, Lind C, Ewashen C. Harlequin-Inspired Story-Based Learning: An Educational Innovation for Pediatric Nursing Communication[J].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2017, 56(5): 300-303.

猜你喜欢

护理满意度儿童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面部烧伤女性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优质护理在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中的效果观察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留守儿童
让人无法理解的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