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小开窗上颌窦外提升与上颌窦内提升不植骨同期种植术的疗效比较

2020-09-10刘瑜卞惠惠黄擎姚海张艳梅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15期

刘瑜 卞惠惠 黄擎 姚海 张艳梅

【摘要】目的:比较改良小开窗上颌窦外提升与上颌窦内提升不植骨同期种植术对于上颌后牙区中牙列缺失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上颌后牙区种植牙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等分为内提升组与外提升组。内提升组患者接受上颌窦内提升不植骨同期种植术治疗,外提升组患者接受改良小开窗上颌窦外提升不植骨同期种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1年种植区周围骨增量与种植体的稳定情况。结果:内提升组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外提升组患者(P<0.05)。术后1年内提升组种植体均未发生松动脱落,外提升组出现1例(3.03%),两组不稳定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内提升组周围骨增量显著高于外提升组(P<0.05)。结论:两种术式对于上颌后牙区中牙列缺失均有较好的疗效,而上颌窦内提升不植骨同期种植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势,并有助于增加周围骨增量。

【关键词】不植骨同期种植牙;上颌窦提升术;骨增量

[中图分类号]R7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5-00-02

牙列缺损类型中的后牙缺失常由于牙隐裂、根尖周炎等病因继发,在临床上存在较高的发病率[1]。而发生于上颌后牙区中的牙列缺失,常由于炎症反应、呼吸负压及咀嚼缺乏从而造成牙槽骨的吸收和上颌窦腔出现气化改变[2]。因此种植牙治疗虽是解决游离缺失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往往面临因上述原因导致的受植区剩余牙槽骨高度不足、上颌窦底低矮的困难。目前在行不植骨同期种植术时,主要采用侧壁开窗上颌窦提升术,又称外提升术,以及经牙槽嵴顶提升术,又称内提升術两种解决上颌窦低矮的方法。目前认为上颌窦内提升术具有术后反应小等优势,从而作为主流术式。然而近年来通过减小开窗的外提升改良方案,可降低该术式术后疼痛、局部肿胀明显等不足,并且具有操作安全、可直视的优点。因此本研究收集了我院接受两种方案的不植骨同期种植术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比较,为该类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口腔科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接受治疗的上颌后牙区种植牙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等分为内提升组与外提升组,每组患者各30例。其中内提升组患者接受上颌窦内提升不植骨同期种植术治疗,共植36枚种植体,其中游离端种植30枚,非游离端种植6枚;男18例,女12例,年龄24~63岁,平均年龄(44±5.23)岁。外提升组患者接受改良小开窗上颌窦外提升不植骨同期种植术,共植33枚,游离端29枚,非游离端4枚。男16例,女14例,年龄26~59岁,平均年龄(42±4.8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口腔全景片检查显示纳入患者均符合垂直骨缺损平均3.8mm、颌龈距不小于4mm,且牙槽骨高度处于5~10mm施术要求。排除标准:①术区缺牙时间不足3个月;②存在上颌窦肿瘤,急、慢性上颌窦炎以及上颌窦黏膜明显增厚;③并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血液病及肝肾功能受损等疾病不宜手术者;④每日吸烟超过10支者;⑤治疗及随访不依从者。纳入患者均知情同意,且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予以口腔曲面断层片、心电图、凝血全套及生化等术前检查及检验,且术前1天予复方氯已定含漱液漱口3次。内提升组患者于缺牙区行局部浸润麻醉后,将植入部位黏膜切开,在暴露骨面上以先锋钻于预种植窝至上颌窦底2mm处备洞,根据种植牙大小逐步拓宽至目的直径。继而依据种植牙长度,以骨挤压器由细到粗相继敲入上颌窦,种植牙植入后缝合创面。外提升组患者种植区局部浸润麻醉后,于牙槽嵴顶稍偏腭侧做水平切口,近中颊侧垂直切开,以骨膜剥离器全层翻开粘骨膜瓣,在距上颌窦底壁4~5mm处上颌窦前外侧壁开5~6 mm卵圆形小窗。采用定位钻常规于牙槽嵴顶定位植入点,并逐步拓宽至植入体相应直径后植入种植体、严密缝合。两组患者术后3天均采用复方氯已定含漱液每日漱口3次,并常规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均予拍摄曲面断层片,测量牙槽嵴顶至上颌窦底的骨高度,记录两者的差值即周围骨增量,并于术后1年记录种植牙的稳定情况。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进0.行两组间的比较;计量资料用(_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两组间的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中情况的比较 内提升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外提升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效果的比较 内提升组患者术后1年植入种植体均未发生松动脱落,而外提升组出现1例种植体松动脱落,不稳定率为3.03%,余使用功能良好。两组患者不稳定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内提升组患者术后1年周围骨增量显著高于外提升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对于上颌后牙区中牙列缺失的患者,传统上采用种植义齿法、固定义齿法等技术进行修复,但由于受植区剩余牙槽骨高度不足、上颌窦底低矮的问题,患者的缺牙情况、错牙畸形等因素容易造成多种并发症,出现不良预后。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上颌窦黏膜具有一定的促进成骨特性,由此发展的不植骨同期种植术成为治疗上颌后牙区中牙列缺失的主要手段。而该术式实现上颌窦提升可通过上颌窦外提升术或上颌窦内提升术解决,早期认为前者具有术中可直视的优势,因此操作相对安全,而上颌窦内提升术虽然可通过锥形束CT等手段在术前明确牙槽骨情况,但仍然存在上颌窦穿通致使手术失败的风险,因此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3]。然而上颌窦内提升术创伤较小,有助于减轻术后反应,目前成为不植骨同期种植术的主要方案。然而近年来通过减小上颌窦侧壁开窗,可有效降低常规外提升术创伤较大引起疼痛、肿胀明显等不足[4]。因此,在临床上选择何种上颌窦提升途径,仍缺乏相关研究指导术式的选择。

在本研究中,我们比较了改良小开窗上颌窦外提升与上颌窦内提升不植骨同期种植术对于上颌后牙区中牙列缺失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内提升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外提升组患者,并且外提升改良术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相关报道,这可能与减小上颌窦侧壁开窗减小了手术视野,增加操作难度,因此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有关[5]。此外,内提升组患者术后1年植入种植体均未发生松动脱落,而外提升组出现1例种植体松动脱落,余使用功能良好,两组患者不稳定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表明两种术式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值得注意的是,曲面断层片显示内提升组患者术后1年牙槽嵴顶至上颌窦底的骨高度显著高于外提升组患者,该结果说明前者助于增加周圍骨增量。

综上所述,两种术式对于上颌后牙区中牙列缺失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而上颌窦内提升不植骨同期种植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势。但本研究纳入例数较少,后续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病例量,并延长术后观察时间,为该类患者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Katsuyama H,Jensen SS. 国际口腔种植学会(ITI)口腔种植临床指南第五卷上颌窦底提升的临床程序[M]. 宿玉成译. 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 18.

[2] Santoro M, Pippi R. Intrasinus bone gain with the osteotome sinus floor elevation technique: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Int J Oral Maxillofac Implants, 2018, 33(5): 995-1002.

[3] 王倩, 李丹, 唐志辉. 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同期种植窦内成骨的临床效果[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51(5): 925-930.

[4] 曹峰, 徐明安, 周汝环, 等. 鼻内镜下多种径路治疗上颌窦囊肿[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8, 32(5): 386-388.

[5] 李艳霞. 两种上颌窦提升术不植骨同期种植牙对稳定性与周围骨量影响[J]. 贵州医药, 2017, 41(12): 1269-1270.

课题项目: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度院级立项科研项目“颌窦内提升不植骨同期种植术”

通信作者:卞惠惠,E-mail:38019679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