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中央管损伤综合征的诊治研究

2020-09-10简灵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15期

简灵

【摘要】目的:对诊治无骨折脱位型颈髓中央管损伤综合征进行详细研究。方法:利用回顾性对我院在2017年2月~2019年5月收治的24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采用X线和CT检查,同时利用MRI进行疾病确诊。结果:治疗后患者半年后ASIA评分明显好于入院时ASIA评分,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中央管损伤综合征需要尽早采用MRI进行检查,从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关键词】无骨折脱位;颈髓中央管损伤综合征;脊髓不全损伤

[中图分类号]R6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5-00-02

颈髓中央管损伤综合征在当今临床中的属于脊髓不全损伤类型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中最为常见和最典型的就是无骨折脱位颈髓中央管损伤综合征。该疾病的主要临床特点就是上肢功能受累重于下肢受累,直肠膀胱功能出现障碍等,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故而,尽早发现和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髓中央管损伤综合征十分重要[1]。基于此,本文对诊治无骨折脱位型颈髓中央管损伤综合征进行详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利用回顾性对我院在2017年2月~2019年5月收治的24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采用X线和CT检查,同时利用MRI进行疾病确诊。本次研究中共有男性患者的21人,女性患者3人,年龄范围在25~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69±1.47)岁。其中,高处坠伤患者10人,摔伤患者4人,车祸患者10人。

所有患者均存在对称性双侧颈部以及双上肢过敏性疼痛、灼烧感,同时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双上肢痛觉不规则障碍。其中,存在双桡侧重者10人,双尺侧重者6人,左重右轻患者4人,左轻右重患者4人。双上肢发生不同程度肌力减退患者15人,肌力正常患者9人。

1.2影像学检查 (1)24例患者在经过颈部X线检查后均未发现患者存在颈椎骨折或脱位现象,但是发现椎体后缘有明显骨质增生的患者19人;有颈椎生理前凸减少或后凸的患者20人;发现有椎间隙狭窄患者7人,钩椎骨质增生、椎间孔缩小患者6人,同时发现棘突间距增宽患者3人。(2)在对24例患者进行CT扫描中发现有10例患者存在椎管狭窄,其中有3例患者属于发育性椎管狭窄,7例患者属于继发性椎管狭窄;同时发现有8例患者存在椎体后缘骨质增生,7例患者后纵韧带钙化以及1例患者黄韧带钙化。(3)在对24例患者进行MRI检查中,以脊髓信号密度和椎旁肌肉相似看为中等信号;将脊髓信号低于椎旁肌肉看作为低等信号,反之将其看作为高等信号。本次检查中发现有13例患者在T1W1呈现出相似信号和稍低信号,同时在T2W2上呈现出均匀高信号,主要为脊髓水肿;其中有4例患者为另一种脊髓出血,该类患者在T1W1与T2W1之间呈现出灶性低信号、等信号;最后为椎间盘突出,检查有5例患者为颈椎间盘突出,有3例患者为单节段突出,1例患者为双节膨出,1例患者为三节段膨出,且都发生于C4与C5。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头架固定俯卧位,手术入路颈椎后正中切口,做一10cm切口,充分暴露患者颈3~7棘突和椎板,使用高速磨钻将患者颈3~7右侧椎板外板打磨出骨槽,继而形成门轴,而后在沿着颈3~7棘突左侧利用高速磨钻将患者椎板打磨去除内外侧骨板形成骨槽。利用棘突咬骨钳将患者颈3~7棘突一半咬除,利用打孔器在患者颈3~7棘突根部打孔,穿入10号丝线。

在颈4以及颈6椎板两侧的侧块进行钻孔,而后利用Magerl法进行钉点。在患者颈4以及颈6两侧的侧块拧入Axon螺钉,之后安装固定棒,在颈4以及颈7右侧侧块拧入3.5mm的全螺纹螺钉,在颈4以及颈6关节突出位置植入开槽过程中咬下的碎骨块,溶合颈4~6关节突。掀开患者颈3~7椎板,使用预留的10号线将颈3~7棘突和右侧5枚螺钉固定,从而达到扩大椎管成形的目的。开门后暴露颈髓,而后对其解压到“漂浮”状态,留置引流管,手术完毕。

1.4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入院时ASIA评分以及随访半年后ASIA评分。

1.5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20.0,其中使用(_x±s)进行计量资患者者入院前后ASIA评分对比,结果用t检验;用(_x±s)进行计资料对比,结果用χ2检验,如数据差异明显,P<0.05说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经过治疗,本次研究中有15例患者在经过7~10d的治疗后神经功能得到明显好转,且患者麻木、过敏性触痛以及灼烧感症状减退。经过2~3周治疗后,有23例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恢复,且患者麻木、过敏性触痛以及灼烧感症状消失。患者治疗前后临床各项指标对比,治疗后患者半年后ASIA评分明显好于入院时ASIA评分,P<0.05,有统计学意义,見表1。

3 讨论

无骨折脱位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无论是过伸形损伤还是屈曲性损伤均是由患者颈椎一过性脱位、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以及缺血性损伤和脊髓牵拉挫伤引发。由于脊髓受到椎管前后方组织挤压,从而导致患者脊髓中央管四周发生出血或水肿。在对无骨折脱位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疾病进行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的主要治疗目的就是最大程度减少和预防患者出现继发性脊髓损伤,与此同时为患者机体打造脊髓功能恢复条件。在对无骨折脱位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患者选择治疗方法时需取决于患者致伤力能量以及致伤机制。但是,通常情况下治疗该疾病时大部分患者都会选择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其次在进行有计划的术后康复治疗[2-3]。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大部分患者在经过7~10d的治疗后病情得到明显改善。经过2~3周治疗后,有23例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恢复,且患者麻木、过敏性触痛以及灼烧感症状消失。另外,治疗后患者半年后ASIA评分明显好于入院时ASIA评分,P<0.05,有统计学意义。

由此可见,无骨折脱位型颈髓中央管损伤综合征需要尽早采用MRI进行检查,从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针对无明显椎间盘突出患者来说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 王晓旭, 苏敦鹏, 张超, 等. 无骨折脱位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的手术疗效及其影响因素[J]. 保健文汇, 2018, 19(10): 236-236.

[2] 刘锐. 早期康复联合颈椎管减压术治疗创伤性颈中央脊髓损伤综合征[J]. 实用骨科杂志, 2018, 24(7): 625-628.

[3] 张伟, 黄徐兵, 于海洋, 等. 放射影像学检查无异常的颈椎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J]. 脊柱外科杂志, 2019, 17(5): 365-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