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甘家口街道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常用中成药处方分析

2020-09-10张欲晓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15期
关键词:中成药合理用药

张欲晓

【摘要】目的:通过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中成药处方分析,展示基层医疗社区站中成药的使用情况,通过处方分析促进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方法:对6家甘家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2019年中成药处方7200张进行专项点评,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占总处方的4.54%,不合理处方以联合用药不适宜为主,占66.97%。结论:中成药使用存在一定问题,须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基层医院中成药合理应用。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站;中成药;处方分析;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5-00-02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成药具有治疗安全性高、携带以及使用方便、疗效确切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尤其被广大老年患者喜欢。由于目前中成药种类繁多、药物组分日益复杂、因此,中成药处方的合理使用至关重要。药师对中成药的处方点评,可为临床医师提供药学服务,规避不合理处方,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通过甘家口街道地区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处方收集,进行点评。采用回顾性分析(事后评价),每家社区站2019年每月经执行中成药处方共计一百张,现至此共(2019年)开设处方合计7200张,现下对其展开作用評价与分析。评价工作开展主要将以下依据做为参考标准:2010年卫生部通知试行版《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1]、中成药使用说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7年施行《处方管理办法》、国内专业医学期刊和正式版的中成药临床基本应用指导原则。对中成药处方的点评结论应按照国内2010年推行的试行版《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规定标准,将院所执行执行的中成药处方划分为不合理处方与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又分为三类,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2 研究结果

基于处方管理原处方判定标准,得出在本院门诊医嘱下达后的处方药共收集7200份,皆属于中成类药剂成分。得出处方未到达标准且用药不合理共327份、在处方点评总工作中占比4.54%,相比海淀区处方不合理数值较低[2],且统计中可见不合理因素中“联合用药不适宜”发生率最高,占66.97%,其次为重复给药,占11%,再其次为用法用量不适宜,占9.17。不合理情况见表1。

3 不合理处方分析

3.1不规范处方 6家社区站已经实行HIS医院门诊管理系统医生工作站,每位医师所开具中成药药剂处方中,必须具备完整填写后的处方前记(医院全称、科别、患者病例号、姓名等等)和后记(药师签名、专属印章等),才可以将处方保存录入。而电子处方中必须具备的患者病情诊断、证型填写完整,才能开具处方中成药。医师签名为手写,药师签字可用有备案印章,故抽取的处方中未出现不规范处方。

3.2用药不适宜处方 (1)适应证不适宜:处方选用的药物与中医辨证不符判定,例如处方诊断中“上呼吸道感染”,使用药物“活血止痛膏”。(2)用法用量不适宜:清咽滴丸用法“口服”,说明书注明含服,不正确用法;青鹏软膏外用误写成“口服”。(3)联合用药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是处方点评中最大的问题,很多不宜联合应用的药物一起应用。例如:①感冒清热颗粒+连花清瘟颗粒:感冒清热颗粒说明书为“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用于风寒感冒。”连花清瘟颗粒“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一个以疏散风寒为主,一个以清瘟宣肺泄热为主,联合应用不符合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同时两个中成药中都含有杏仁(小毒),重复使用有一定风险。②复方鲜竹沥液+人参归脾丸:复方鲜竹沥液功效“清热化痰”,主治“痰热咳嗽,痰黄粘稠”,说明书中明确提示“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人参归脾丸功能“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含有大量滋补类中药。两药合用属于配伍禁忌。(4)重复给药:复方鲜竹沥液+止咳橘红丸:两药均含有半夏、桔梗,均能清肺、化痰、止咳,属于“清热化痰剂”,治疗痰热咳嗽,属于重复用药。

3.3超说明书用药 (1)处方诊断“高血压”,处方用药“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牛黄清心丸说明书中,主要功效“益气养血,镇静安神,化痰熄风”,适应病症“本品用于气血不足,痰热上扰引起:胸中郁热,惊悸虚烦,头目眩晕,中风不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清,神志昏迷,痰涎壅盛。”没有注明可以治疗高血压,属于超说明书适应证。(2)感冒清热颗粒一天三次,一次一袋。说明书用法用量“口服,一天两次,一次一袋”。处方用法用量属于超剂量使用。

4 讨论

目前临床上的中成药制剂品种以及规格等明显增多,老年患者越来越认可中成药,致使中成药处方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用药情况。作为基层社区站的工作者,提出以下4点建议:(1)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正在逐渐加快,同样电子处方模式已经在院内逐渐应用,不同院所之间的门诊记录已经可以共享,医生可以通过医生工作站及时查阅药品说明书,极大地降低不规范处方[3]。但仍然还有部分不合理处方,是由于门诊量逐年增加及患者对于就诊速度的要求导致医生工作量及工作压力增大,忙中出错,在处方开具过程中出现诊断疏忽或漏写。(2)提升对中成药管理力度,定期展开培训让院内医师提升开设处方的合理性,讲解中成药合理使用的专业性知识,于社区站医学工作者大多是西医背景的全科医师,缺少对于中医基础理论和中药学的系统学习[4],突出表现在中成药联合使用方面。社区站就诊病人以老年人居多,60岁以上患者占82%,我国老年人平均患有6种以上慢性病,中成药的优势与特点更符合老年人的心理需求[5],中成药联合使用成为常态,但中成药应用的品种数与处方不合理具有相关性,2种中成药处方的合格率为74.0%,3种中成药处方的合格率65.0%,4种中成药处方的合格率56.0%,5种中成药处方的合格率36.0%[6],因此社区站的医师应加强中医理论和中成药的专业知识培育,借此提升医师合理搭配药物的意识并同时增加自身知识的储备量与实时性,能站在全局用药角度上斟酌用药结构,选择最恰当药剂种类。(3)加强社区站中药师的作用提供更好的中药学服务在社区站工作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建议配备专业中药师,配合西医背景的全科医生开展中成药的合理使用。中药师在门诊工作中须在每一步皆遵照四查十对工作原则,对处方与中成药的使用严格审查,找到不合理处及时指出并按照管理原则实施干预,分析处方中各种问题发生倾向性,向临床反馈情况并给予可行性解决建议。作为合理用药过程的中、下游环节,严把质量关、在处方审核和处方点评中做好用药的监督评价工作。(4)加强对社区居民安全使用中成药的宣传,改变老年患者认为中成药没有毒副作用的认识,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素养,降低滥用中药的习惯,为提升社区整体医疗质量打下良好群众基础。

总而言之,只有临床医生、门诊中成药师与院所的共同努力,相互严格监督并奉行用药原则工作,才能提升医院对于中成药处方的使用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卫医管发[2010]28号). 2010

[2] 韩凤, 杨明娜, 林景怀, 等. 北京市医改后海淀区与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方点评结果对比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9, 19(2): 222-225.

[3] 文静. 电子处方管理办法的实施对门诊处方质量影响的研究[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9): 1241-1243.

[4] 郭佳. 2016-2018年北京林业大学医院处方点评与典型处方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 35(33): 9-10.

[5] 杨熠文, 杨柏灿. 常见老年病的中成药合理选用[J].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19, 25(4): 542-544.

[6] 廖丽娜, 李鑫, 黄菲, 等. 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中的作用[J]. 中国医院管理, 2018, 38(10): 23-25.

猜你喜欢

中成药合理用药
如何减少中成药的不良反应
孕妇需要慎用的几类中成药
孕妇需要慎用的几类中成药
180例门诊患者用药咨询分析与讨论
西药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分析
中成药也有“混血儿”
小儿咳嗽不可滥用中成药
怎样选用中成药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