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主旋律电视作品中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播

2020-09-10刘兰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主旋律文化传播

摘要:主旋律电视作品是指充分体现主流意识形态内涵,弘扬主流价值观,塑造集体价值观,并鼓励人们追求积极健康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现实主义题材电视作品。主旋律电视作品中尤为重要的是革命战争题材、突出体现革命精神的电视作品,其不仅弘扬了高尚的民族和国家精神,同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很大的宣教意义。主旋律电视作品中的红色音乐与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播形成了很大的社会效应,本文通过分析主旋律电视作品中的红色音乐,探讨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关键词:主旋律;电视作品;红色音乐;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3-0239-02

一、主旋律电视作品中红色音乐文化的发展

(一)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音乐文化

红色音乐诞生于革命战争时期,作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宣传手段之一,对革命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当时我国的电影技术兴起不久,尚不够发达,许多红色音乐作品都是单独存在的,大多通过舞台音乐剧的表演、唱片的发行、电台广播以及人民群众的传唱实现传播与推广。抗战时期,国家和民族面临巨大的危机,这也是红色音乐文化诞生的主要原因。音乐创作者们自发组织爱国救亡团体,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激励鼓舞广大同胞共同抵御外患、报效祖国[1]。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就是诞生于抗日救亡时期的音乐作品,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义勇军进行曲》成为激励我国人民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重要精神力量。

(二)解放初期的红色音乐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音乐艺术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一方面,音乐作品的数量猛增,质量也比较突出,尤以红色音乐作品居多。在这一时期,我国的红色音乐作品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随着电影、歌舞等艺术形式而创作的红色音乐,二是对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歌曲进行修改和加工之后的内容。在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陕北延安地区指挥进行敌后作战,吸引了大批爱国知识青年投入抗战斗争,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的词曲创作者。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延安地区的知识分子包括文学家及作曲家,开始进行面向为广大群众服务的音乐作品创作,其中许多是歌颂和赞扬革命斗争精神的音乐作品。当下人民群众熟知的《东方红》,就是根据陕北民歌改编而成的歌颂共产党的经典红色音乐作品。新中国成立以后,对这首民歌进行了一定的加工,并且在1964年排演了以《东方红》为主要曲目的大型革命音乐舞蹈作品。在一段时间内,《东方红》成为实际上的代国歌,在重大的会议场合、集会上播放和演奏。另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电影艺术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一大批随着电影艺术而创作的红色音乐随之得到推广。比如1956年上映的电影《上甘岭》中的插曲《我的祖国》,1961年上映的电影《洪湖赤卫队》中的插曲《洪湖水浪打浪》等。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红色音乐文化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音乐艺术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党和政府给予了文艺创作更大的空间。尽管这一时期我国的民间音乐创作偏向于个性化和生活化,但是仍然出现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音乐作品。比如1994年,由蒋开儒、叶旭全作词,王佑贵谱曲的歌曲《春天的故事》就表达了对改革开放的拥护和赞美。该曲发行之后,迅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说明改革开放政策深入人心。这些红色音乐作品都以描述改革开放之后群众生活上和精神上的改变为主,表达了对改革开放的拥护和对当下新生活的赞美,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升,电视机得到普及,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为主旋律电视及音乐作品的传播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尤其是21世纪之后,我国的电视作品众多,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的主旋律作品,它们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同时红色音乐文化也因为主旋律电视作品的传播家喻户晓。

二、主旋律电视作品中红色音乐的特点

(一)红色音乐创作内容的特点

红色音乐的创作内容主要分三种。一是表现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主义,一方面缅怀革命先烈,另一方面激励当下的广大民众。比如当下众多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电视作品的相关配乐和插曲,随着电视作品的展播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尤其是随着我国电视拍摄及特效技术的不断提升,革命战争题材的电视作品越来越具有真实的历史场景还原效果,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追捧,这也使主旋律电视作品中的红色音乐能够更好地得到传播。比如反映中国红军长征时期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十送红军》等作品,这些作品不仅片头片尾都是红色音乐,而且剧中还插播了大量革命时期创作的红色歌曲和音乐,有利于电视作品剧情气氛的烘托及情感的升华。二是内容与当下的时代发展相结合,实现政策和社会价值的普及和宣传。比如改革开放初期的音乐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好日子》等,都属于红色音乐的范畴。而且随着音乐制作能力的不断提升,为了达到良好的音乐视听效果,许多单独发行的音乐作品也开始拍摄配套视频内容,称为电视音乐作品,为音乐在电视媒体的传播产生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三是表达良好的社会愿景以及展现人世间的真善美,树立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念。这方面的音乐作品一般出现在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电视作品中,随着电视作品的推广而具有一定的传唱度。比如1990年北京電视艺术中心出品的电视剧《渴望》中的主题曲《好人一生平安》[2]。

(二)红色音乐创作形式的特点

目前来看,红色音乐的创作形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配合主旋律电视电影创作的,这种红色音乐在内容上多与影视作品相贴合,除了采用传统的红色音乐作品之外,还会依据影视作品的内容进行单独的创作。二是为重要的节日创作的红色歌舞类艺术形式,一般以纪念活动为主。在这样的活动中,除了对传统的红色歌曲进行全新的表演之外,也会创作新的音乐作品。三是为某些重要的活动或重大的事项、社会事件而单独创作的音乐作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纪念性。比如为新中国成立、建党、建军整年庆等纪念活动进行的红色音乐作品的创作。

(三)红色音乐受众的特点

红色音乐作品与主旋律电视作品的受众有很多共同点,这也是主旋律电视作品与红色音乐相互搭配的原因。对红色音乐的受众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很大的不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音乐艺术创作内容比较单一,民众的娱乐方式也相对较少,因此红色音乐成为当时的主要音乐艺术形式,红色音乐的受众十分广泛。改革开放之后,音乐创作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红色歌曲并不是唯一的创作内容,流行音乐文化的发展使音乐的受众越来越多样,红色音乐的受众范围缩小,只有对红色文化较为熟悉和了解的人群更接受和喜爱红色音乐文化。但是随着主旋律电视作品创作水平和质量的逐渐提高,与主旋律电视作品共同发行的红色歌曲同样也受到了许多年轻群体的喜爱,红色歌曲的受众逐渐年轻化。

三、主旋律电视作品与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播分析

(一)主旋律电视作品的丰富性拓展了收视人群

随着我国电视产业的发展,国产电视作品的创作水平迅速提升,涌现出一大批符合当下观众审美需求的电视作品,主旋律电视作品逐渐摆脱脸谱化和形式化的特征。红色音乐能够借助主旋律电视作品实现更加广泛的传播,一些优秀的传统红色歌曲,经过新的改编和整合之后,与主旋律电视作品相结合,拥有了新的时代活力[3]。同时,一些红色歌曲的内容也变得十分丰富,创作形式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特点,其借助主旋律电视作品的播出,受到了广大青年群体的喜爱,这也使红色音乐文化得到了良好的传播。

(二)红色音乐文化在主旋律电视作品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在传统意义上,红色音乐文化主要表现革命战争时期的内容,但是这样的音乐文化显然不能满足当下的社会需求,因此在进行红色音乐的创作时,要注意符合当下的时代环境,将红色音乐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在红色音乐与主旋律电视作品相结合的过程中,要将当下的社会主流思想融入音乐的创作,向观众传播积极健康、符合當下思想价值观的内容,并且借助主旋律电视作品进行推广,提升红色音乐文化传播的有效性。

(三)新的网络视听模式推动了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播

随着信息技术的提升,互联网视听文化迅速崛起,电视作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电视播放,在网络中的呈现也越来越丰富。尤其是广大青年群体,越来越习惯通过网络观看电视作品或者欣赏音乐。一方面,网络的视听效果和功能更加符合青年群体的习惯;另一方面,网络空间的内容更加多样,能够满足大多数不同审美需求的人群。因此,在这样的媒体传播环境下,红色音乐在创作和传播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网络媒体的特点,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使自身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

四、结语

主旋律电视作品与红色音乐文化的结合,能够实现娱乐与艺术的有效结合。在当下和平发展的社会环境中,主旋律电视作品与红色音乐起到了新的作用。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播,不仅能够使当下的年轻群体体验到革命战争时期崇高的精神与信仰,珍惜当下的和平环境,同时也能够激励当下的民众投入新时期的社会建设,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积极创作和传播红色音乐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李佳轩.论主旋律在当前电视文艺作品中的传播途径[J].中国文艺家,2019(5):23.

[2] 沈鲁,郑光明.近年“红色题材”影视作品文化传播分析[J].电影文学,2016(12):8-10.

[3] 康乐.电视娱乐节目更需要“主旋律+正能量”——从“中国梦”音乐作品展播说起[J].新闻战线,2016(20):91-92.

作者简介:刘兰(1979—),女,吉林长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主旋律文化传播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实操性探微
发挥新闻媒体业在弘扬主旋律中的作用初探
国内主旋律真实改编商业电影的艺术特征探究
英语新闻中文化传播的特色与现状
《雨中的树》:一场突破“概念化”的主旋律洗礼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用现代舞表现“主旋律”的成功尝试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