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出版社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径探索

2020-09-10郭静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发展路径

摘要:专业出版社是我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服务特定行业、繁荣特定专业出版市场的重要使命,这也是专业出版社的核心业务、优势所在和生存发展的根本。在媒介融合时代,面对新的出版环境带来的挑战,专业出版社要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出版能力,为专业出版社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关键词:专业出版社;发展路径;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4-0172-02

2020年6月30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加快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制高点”。

在互联网催生内容创业的黄金时代,实体店和出版行业也在求新求变,创新运营模式、谋求数字化转型是出版社迈出的关键步伐。单纯提供文化知识信息的图书出版已远远不能满足读者日益网络化、碎片化的阅读需求,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AR、VR等技术的发展让传统出版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推动出版工作与新技术的融合是每个出版单位必须直面的课题。一家企业的活力和生命力,源于对市场需求的敏锐观察和灵活的转型能力,机遇并不常有,谁及时抓住了、抓准了,谁就能受益。当前,很多出版机构纷纷尝试开展融合创新项目,在线课程、知识付费、听书平台等一系列新产品涌现,出版机构也在根据用户的反馈信息进行调整和优化。如今,许多相对成熟的项目已初具规模,更多新项目呈爆发式增长。

面对变革,中国铁道出版社以高度使命感担当时代重任,主动适应出版融合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形势要求,在转型发展的进程中寻找新机遇,在出版业态、形态、产品上满足读者和市场新期待。一方面,出版社大力推动铁路出版的融合发展,强化新技术在铁路出版中的应用,持续深化铁路出版内容资源建设,建设文本、音视频、3D模型、仿真动画等全媒体内容资源,既为传统出版业务提供了内容资源服务,也为后端数字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内容资源储备;另一方面,持续加强铁路专业选题系列策划出版,不断完善专业出版体系,提升专业出版能力和知识服务水平,努力取得良好铁路效益,统筹推进铁路及其延伸领域、教材、大众出版协调发展,提高内容质量,多出精品力作,扩大出版规模,提高收入利润,努力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推动专业出版融合发展

中国铁道出版社从2012年开始就在数字出版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陆续申报了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项目计划,申报了“高速铁路职工培训移动数字出版系统项目”“铁路专业数字资源库建设项目”等项目。中国铁道出版社紧紧抓住国家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出台一系列文化产业扶持政策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实践,在资源建设、软件配备、硬件建设、产品及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初见成效,为促进企业的融合发展奠定了有力基础[1]。

第一,以铁路出版内容资源库建设为基础保障,实现优质内容资源融合传播,以复合出版资源管理系统为平台支撑,以实现出版内容和行业数据跨平台共建共享为目标。深入整合传统出版资源,持续开发或合作共建自有版权的增量资源和原创数字出版内容。拓展新产品形式,探索推出面向不同受众需求的有声读物、网络出版物、多媒体印刷出版物等新兴数字出版产品。

第二,加强自主科研投入,助推科研活动与出版工作融合发展。融合发展需要以新技术为支撑,需要研究新课题,探索新模式、新机制。可以设立科研基金,建立研究项目的管理与评估机制,鼓励职工开展科研攻关,引导职工对转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关注铁道行业、新闻出版行业研究前沿信息,主动参与,促进科研与出版工作的融合发展。

第三,打造知识资源应用平台,拓宽出版思路。以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建立新的知识资源业务集群,实现目的性采集、多样性制作、精确性分发,紧紧围绕市场需求设计内容生产与形式制作的新业务形态,打造同一产品内容依据市场不同需求分化多种媒体形式的功能。

第四,加强教育培训市场投入,助推职业教育培训与出版工作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中国铁道出版社在专业内容上的优势和在作者、师资队伍上的比较优势,结合教材开发工作,打造铁路行业职业教育培训平台。探索线上线下教育培训市场开发,整合行业资源,提供教材、教室、教师的线上线下全面解决方案。

二、巩固提升铁路专业出版能力

铁路持续快速发展,铁路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对铁道出版的服务能力、水平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铁路行业唯一出版单位,中国铁道出版社在服务全国铁路干部职工专业知识学习、岗位技能培训、展示铁路改革发展成果和建设成就、宣传鐵路精神与文化等方面肩负重要使命责任。要紧密围绕铁路改革发展主线和重点工作,充分利用内容资源、专业编辑、作者资源、渠道平台等优势,在服务推动铁路改革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展现更大作为。

(一)推动铁路专业和科技出版实现新发展

铁路专业出版是出版社的根基所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坚持以铁路专业市场为主攻方向,强化铁路科技出版的基础战略思维,在做好铁路专业和科技出版方面有新建树。一是在广泛动员、深入思考、集思广益基础上,制订出版社“十四五”发展规划工作方案,明确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初步框架、发展重点、方向目标和保障措施以及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在对生产经营形成有力指导的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为科学制订出版社“十四五”发展规划做好准备。二是服务铁路网和高铁规模扩大、铁路改革发展要求,加强职工培训教材体系建设,系统组织职工培训教材的整体策划与开发,增强岗培教材的系统性、规范性、实用性,使之覆盖铁路各专业、各岗位,为分层开展培训、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储备后备人才提供优质培训资源保证。三是推进和丰富教材出版,加强策划组稿能力,提升内容质量,做好基础课教材出版,加强专业课教材建设,重点加强铁路专业教材出版,完善各层次学历教材出版,提高教材重印再版率。四是围绕主题主线,加强铁路历史文化系列丛书、铁路宣传主旋律选题策划出版,大力弘扬新时代铁路精神,做好对口出版服务,提升社会效益,开发铁路科普作者资源,累计科普类选题,增加铁路科普出版品种。

(二)建立作者资源库

出版企业与专家作者是合作共生的紧密关系。多年来,中国铁道出版社形成并维护着广泛、深厚的专家作者资源,各出版中心要充分利用好既有专家作者资源,着手构建专家委员会、高端作者群,注重发挥专家作者的资源优势,切实做好规划,加强专家作者资源数据库建设;引导和组织专家作者承担或参与铁路专业及延伸领域、教材、大众出版选题和项目,积极做好服务工作,不断提升专家作者资源溢出效益。

(三)推动铁路专业编辑队伍建设

要推动铁路专业编辑队伍建设和编辑能力的提升,为铁路专业出版配齐配强专业编辑人员。要通过培训和工作实践提升编辑能力,把铁路专业编辑打造成具备良好铁路专业素养和现代媒介素养,懂出版、懂市场、懂技术的复合型编辑人才。建立有关机制把提升铁路专业编辑能力的措施落实。如邀请编辑参加相关专业学协会、专业编辑深入院校和站段调研、创造条件选派专业编辑到有关铁路单位挂职锻炼等。

三、启示与思考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专业出版社轉型升级情况及中国铁道出版社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践经验,得到了以下三点启示[2]。

(一)优化系统流程建设

中国铁道出版社属于轨道交通专业出版社,战略定位也是走品牌立社路线,集中满足轨道交通专业的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大众出版、旅游文化等多个细分市场需求。出版社根据长远发展的需求以及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性要求,弱化纵向的层级和部门界限,建立起流程导向型的业务组织形态。该组织形态以流程为导向,各流程团队目标高度一致,都是围绕所服务的目标市场来开展工作。优化后的各部门职能按流程需要重新进行定位,形成了前后衔接、互相支援的组织系统。

(二)加强内容资源建设

随着融合发展逐步深化,数字化产品的开发和推广需要融合多方面资源,以往单一人员或部门完成单一产品的生产模式已无法适应现实需求。中国铁道出版社打造的复合出版平台上线后,需要充分发挥编辑能动性,积极思考和落实所负责专业的资源建设,充分利用编辑专业力量多部门共建增量资源,在内部共享资源,发挥部门和编辑专业优势,开发铁路专业、科技、建设、培训等数字产品,为铁路企业、铁路职工提供按需服务,全面服务,针对具体市场需求提供图书增值服务和研究开发产品,巩固和拓展铁路专业板块业务,提升铁路出版发行市场份额。

(三)研究建立支持创新融合的激励机制

要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鼓励职工学习应用行业新技术,积累和创造资源,既为传统出版业务提供内容资源服务,也为后端数字产品的开发做好内容资源储备。通过明明白白的制度机制,激励更多的人、更多的部门在更广阔的范围、更深的层次上相互融合,开发出创新融合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争取建立品牌、增加效益。

四、结语

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同行业激烈竞争及互联网、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对于传统专业出版社而言,把握好补强短板、发挥优势和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的关系,运用新理念推进质量、效率、动力变革迫在眉睫。出版社应积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出版能力,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 郑蕉林.人民交通出版社数字出版业务发展实践与经验[J].融合发展,2020(5):53-55.

[2] 杨如倩.传统出版社融合发展的创新思考——以广东人民出版社为例[J].出版广角,2020(8):32-34.

作者简介:郭静(1987—),女,辽宁海城人,硕士,编辑,研究方向:铁路专业、科普图书出版。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发展路径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校园文化视角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之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