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2020-09-10李静静
李静静
摘要:心理学自发展以来也有多年的历史,从单调的心理谈话治疗划分出了多种多样治疗心理疾病的措施,其中积极心理学最具正能量,在治疗心理疾病方面有很好的建树,但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还是新发展的科目。积极心理学更适用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它具有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拥有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也更容易被高职生所接受,但是积极心理学教育在高职院校还没有具体的开展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探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及方法
前言
心理学有很多的分支,在开展之初是以消极角度研究心理科学学科,在20世纪末,心理学教育有了一个新的转折点——积极心理学。和以往心理学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学是以积极角度研究心理的学科,主要探讨的是人类对于积极生活向往的生活态度,通过努力提升人类生活幸福值的方式来打造健康心理,比消极心理学的效果更加显著。高职院校是以为国家打造一流人才为宗旨的院校,因此学生大多会有心理压力,急需心理学科进行自我调节。
一、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以及积极心理学的内容概括
心理学在开展之初提倡的是消极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也曾开创积极心理学,但是战争的爆发导致很多人家破人亡,在那个时代,人类大多持有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以至于心理学家遗忘了积极心理学,重新开展消极心理学的研究。随着战争的结束,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人类都生活在一个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中,因此在20世纪末,心理学又重新开展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现代人类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研究表明,人类幸福值正在逐步降低,因此在现如今的心理学中,消极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共同发展。高职院校中都是正在学习的青少年,在父母的宠爱中成长,很少接触现实的挫折,他们的压力一般都来自于学习,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因此适当的压力有助于他们的成长。但是有的学生无法进行自我调节,心理压力过重,会逐渐发展成为心理疾病,这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的重视。随着高职院校有心理压力的学生人数持续上升,引起了政府的重视,要求院校必须开展心理教育学。青少年正处于对社会有强烈向往感,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年纪,因此积极心理学更适合他们。
二、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相对于消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更适合运用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积极心理学的本质便是研究普通人活力和美德的科学,这正是高职院校学生所需要的品质,学生在学习积极心理学课程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汲取心理学自我开解的方法,还可以汲取其中的正能量,使学生自身充满真善美,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善自身。高职院校是培养一流专业人才的地方,学生自身的压力自然也会比较高,如果学生不会自我调节,那么在时间的沉积和压力的增长下,学生性格会慢慢变得内向,轻者学习效率降低,严重者会有轻生的想法。学校的心理老师只能起到短时效开解和安慰的作用,学生无法自我调控情绪,依然会慢慢加重病情。而积极心理学教育的开展可以改变这种现状,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育中也是如此。具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只有了解什么是心理学才能打开心房,不再讳病忌医,而且积极心理学教育的开展教育可以让不愿意找心理老师的学生在学习中慢慢地从根本上自我调节心理问题,而且这比老师盲目开解更加高效。
三、打造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积极热闹的心理教育课堂氛围
在进行积极心理学教育的第一步便是开展积极热闹的心理学教育课堂,只有学生愿意参与课堂,才能更好的进行学习。老师授课期间,可以对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在进行点评和总结,这样有利于增加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的认识。授课期间也可以组织学生做些小游戏,仔细观察学生的神态和动作,可以让老师更加了解学生,也可以让课堂更热闹,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让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网
有心理疾病的學生大多比较内向,处于一种自卑心理,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在课下组织学生交谈会,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而且积极的生活环境可以更好的感染学生的心理,让他们多交朋友的同时也有效的改善了他们的心理问题。
(三)适当的运动
科学研究表明,心理疾病和运动量有负相关的关系,坚持运动人很少有得心理疾病的几率,所以高职院校心理教育课程可以和体育课相结合,让学生先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再开展心理教育课程。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学生大脑的清醒,也就更有利于学生对于心理教育知识的汲取和吸收。心理压力的累积会加重心理问题的严重性,需要进行适当的发泄,而运动就是最好的宣泄方式,可以有效的消耗学生的精力,给予学生清醒的头脑。
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学生更适合于积极心理教育倾向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因为积极心理学的本质更适合于学生,还因为积极心理学可以让学生学习心里调节方式的同时,增加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心理学的学习模式也更适合与学生。
参考文献:
[1]杨新惠. 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初探[J]. 大学教育, 2017, 000(010):25-26.
[2]王筱枚. 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 新智慧, 2018, 000(006):70-71.
[3]沈晶. 浅谈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J]. 现代职业教育, 2016, 000(034):185-185.
作者单位: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