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语文低段朗读教学策略

2020-09-10方蓓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27期
关键词:低段朗读教学策略

方蓓

摘要:在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朗读的实质在于通过读者与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进行有效的课堂朗读,能让学生更快地进入文本情境,在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朗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和语言美,积累更多的词汇,从而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之一,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段;朗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7-279

当前小学的课堂效率提高了、教学内容丰富了,但与其他教学环节相比,朗读教学的作用和意义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忽视,有着简单化、随意化的倾向,存在着目标模糊、缺乏指导、时间不足、覆盖狭窄、方法不当、参与度低、情感缺失、评价单一等问题。笔者结合具体课堂教学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小学语文低段朗读教学活动。

一、设定目标,加强朗读训练

在朗读过程中,通过朗读对课文的情感进行表达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变化进行有机融合,使两者产生共鸣,从而充分体验作者笔下的人物美、形象美和意境美。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教师必须遵循小学低段学生在生理、心理方面的认知发展规律,根据教学要求设定明确的目标,进而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加强训练,有效展开教学朗读活动,有效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如笔者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结合课文内容,根据蝌蚪到青蛙一生的变化,设定了“初读课文——细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大步骤,让学生在初读时首先了解蝌蚪的变化过程,即“甩着长长的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消失”,然后在细读时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分别扮演蝌蚪、鲤鱼、乌龟和青蛙,根据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蝌蚪“甩着尾巴”时的快活心情,思考小蝌蚪会错把乌龟当成妈妈的原因等问题。

二、激发兴趣,体验情感

(一)利用课文情境图

低段课文一般都有与课文内容结合的情境图,教学课文前让学生先看图,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学习课文。例如,在教学课文《热闹的菜地》时,我先引导孩子们认真观察课文情景图,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当读到课文时,我让学生边看书上的情境图,边表演“穿”“躺”“捉迷藏”这几个动词。一方面学生在读中感悟了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在读中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爱读情感。

(二)多种形式朗读相结合

良好的阅读习惯都是小时候养成的,越早受益越大。低段孩子活泼好动,表现欲强,但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喜爱,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对对子识字,“云对雾,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老师可以带领孩子或击掌或叩桌,一组接一组,柔而温的叩击声和着甜津津的童音送出古老而清新的韵句时,孩子们早已把朗读当成了乐趣。

三、指导训练,读出体会

(一)感情范读,学生在模仿中感悟

在低年段,范读是指导朗读的重要方法。从情感角度来说,朗读的过程是读者通过“价值认识”感受作品的情感信息,从而形成自身情感信息的过程。但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太浅,往往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感受太少,但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因此通过范读,可以用技巧启发学生,以情感感染学生,让学生的情感与作品产生共鸣,并不知不觉地模仿了朗读技巧。

(二)创设情境,在联想中感悟

1.音乐渲染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不仅能引导学生弄清文章的背景,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内心体验;不仅能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培养想象能力。如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我播放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学生听了以后对王二小的死感到可惜,对敌人充满仇恨。当他们读到“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时,情不自禁地放低了声音,放慢了语速;当他们读到“秋风吹遍了整个村庄,把这动人的故事传扬”他们显得那样激动。

2.多媒体展示情境。运用多媒体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学习,把语言文字变成图像印在大脑里,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如教学《夏天的夜晚》時,为了引导学生读好课文,我播放了夏夜美丽的星空、热闹的大地、蛙叫虫鸣、萤火虫跳舞的动画,然后让学生想象着自己正躺在夏夜的星空下,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聆听着蛙叫虫鸣,再让孩子们边想象边读。

3.扮演体会情境朗读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角色,这是低年级的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游戏。低年级的学生玩的时候,经常都把自己当成一个特定的角色,他们会入情地扮演这个角色,在这个扮演过程中享受着乐趣。

(三)适当渗透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朗读中,表达的重点不同、体验不同,自然语调、语速、停顿、重音等也有所不同。在低年段的朗读教学中,教师不用刻意地教给学生朗读技巧,但应该适当渗透这些技巧。如教学《夏天的夜晚》,在学生读完“夏天的夜晚真迷人!”师问:“你刚才为什么要把‘真’读得很重而且很大声呢?”学生回答:“因为夏天的夜晚很美。”师适时渗透:“朗读的时候,有时要读得轻轻的,有时还要读得重重的,才能表达我们的感情。读得重的音叫做重音。以后你们在朗读时可以留意一下哦”。通过平时有意识地渗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朗读的技巧。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叶老也指出:“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善于捕捉朗读机会,采用多种形式,重视调动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在阅读兴趣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小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陆志平.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7.

[2]雷玲.好课是这样炼成的[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9.

猜你喜欢

低段朗读教学策略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低年段识字教学策略
小学中低段“语用”型作文教学的运用策略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
巧用文本资源指导低段梯度写话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