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策略

2020-09-10江沛霖范慧珊

教学博览 2020年27期
关键词:经营管理创新策略新形势

江沛霖 范慧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关于企业创新和改革的话题屡见不鲜,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国有企业更应当敢为人先、积极改革,为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做好先进表率。在市场激烈变化之下,国有企业原有的经营策略和监管机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此大环境下,应当以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不足之处出发,寻求一种创新的管理模式,迎接经济大局势的波动,有力应对改革困局。

关键词:新形势;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策略

国有企业就是以国务院和地方政府为出资人,由中央和地方监管机构监督管理的企业类型。因为是国家所有或国家控股,因此国有企业的行为,是能体现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支柱。国有企业在性质上相对特殊,与私立企业对比,国有企业的组成结构复杂,因为只要是国有资产投资和控股超过一半的公司,就是国企,同时国企的法人也较为特殊,只有经营权和管理权,但是没有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国有企业在规模上也非常庞大,根据2018年数据,全国共有国有企业72000余家,总资产达210万亿元人民币,为了能更好地服务中国经济,释放市场活力,搞活市场经济,就要从资金、技术、管理、创新等多层次上进行分析,作为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也应当创新工作理念,实事求是搞活国有企业,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1.1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历程

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经历了六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扩权让利时期(1978~1982)。从1978年开始,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权逐渐趋向自主化,在经济计划、资金运用、福利奖励的使用权上逐渐交由企业决定,到1981年,全国一半以上的国有企业都进行了扩权让利改革。

第二阶段——利改税税制改革(1983~1986)。以往的国有企业的税收模式产生变革,工业国有企业缴纳产品税、商业为主的国有企业缴纳营业税,国有企业以55%的利润上缴企业所得税,余利比较大的企业可以进行利润分成。

第三阶段——企业承包经营(1987~1991)。从1987年开始,国有企业中逐渐开始实行承包制,年底已经有70%以上的国有企业实现了生产转型。

第四阶段——股份制的试点运作(1992~1993)。1992年7月,《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型企业机制条理》通过,实现了国有企业在经营模式上的转型,股份制试點彻底激发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动力,并迎来国有企业发展的小高潮。

第五阶段——现代企业制度实行阶段(1994~2012)。1994年,中国政府推出五大改革方案,对金融体制、投资机制、财税体制等五方面进行的改革,为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配套环境。在此背景下,政府对国有企业再度放权,给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加良好的空间,国有企业向着现代化的企业制度转型发展。

第六阶段——全面深化改革(2013年至今)。

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出台,完善国有资产的管理机制,推动国有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成为国有企业的改革重点,并且众多关键决策的出台,为中国国有企业的现代化发展铺平道路。

2、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的重要性

在我国经济发展早期,财务管理为了更高程度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在改革开放之前,国有企业在建立财务管理模式时,普遍是由上级政府拨款建立,在进行生产经营之后,需要向国家上交所得利润,在此过程中,国家财政职能代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职能,对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造成极大限制。在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国家经济体制也实现了有效创新,国有企业也开始具有自主经营权,在管理和使用控制资金方面也实现了合理细化,其财务关系逐步实现复杂化,具有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外部经济之间具有更为频繁的往来,同时资金成本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对资金管理和使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进行资金管理和使用控制过程中,信用,内控,标准,安全,高效是其最根本的要求。国有企业有效落实资金管理和使用控制不仅能够实现资金存量的有效降低,同时还可以使资金周转周期大大缩短,确保有效提升资金运作效率。国企在具体落实财务管理工作时,控制资金管理和使用是其极为重要的核心内容,在现代市场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之间也面临着日益激化的市场竞争,在该种状况下,企业必须确保科学控制资金管理和使用,保障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实现资金使用风险的有效降低,同时还需要对其资金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实现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提升,为国有企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建良好的条件。

3.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

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科学且先进的管理理念作为支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国有企业也要不断创新经营管理理念,实现理念的创新发展。

(一)重视顶层设计,把控经济发展局势

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改革应当响应政策要求,自中共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特征为顶层设计的改革,并且先从部分国有企业试点,逐渐转向更多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改革,应当以政策为风向标,并且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调整人员结构和战略目标,制定严谨可行的国有企业管理机制,国有企业的顶层设计需要在经济局势发展趋势和政策的指引下合理规划,并且实现经济和政策的双重协调设计。

(二)管理理念具有前瞻性,改革要有清晰的认知

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体现在企业管理上的就是合理的人员架构和企业制度,管理者应当具有前瞻性思想,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国有企业的效益和企业个人的利益同样也是相挂钩的,因此在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管理模式的时候,除了响应政策的号召以外,还要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在现代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下,企业需要对改革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有明确的改革方向,只有企业自身深入融入到市场经济中,及时对市场信号做出积极反应。

参考文献

[1]关健宏.明确国有企业经营责任完善国有资本管理职能[J].国有资产管理,2019(12):29-31.

[2]江锐华.国有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纳税,2019,13(35):248-249

猜你喜欢

经营管理创新策略新形势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电网企业经营管理法律风险分析及管控建议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需处理好三大关系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