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理”与“情”的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研究

2020-09-10熊美清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28期
关键词:德育教学德育渗透小学语文

熊美清

摘要:小学语文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与科学素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对教育的现代化改革,重视德育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逐渐深入教学的方方面面中,小学语文的也不再仅仅只是对词汇量的积累,诗词的背诵与作文的模式化速写,但是,如今仍有部分教师无法基于“情”“理”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300

有些家长不懂得何为正确的教育方法,但又对孩子成才成器抱有很大期待,所以坚信所谓的“严师出高徒”。但真正的教育绝不仅是严格,教师的教学工作不是为了制造出成绩优异的“机器”,而是要让学生能够得到健康发展,要培养出拥有正确价值观、对未来社会积极贡献的人。对此,在语文教学中,分别代表情感与价值观的“情”与“理”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抓住德育教学要点

1、学会鉴赏词句

古人有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由此可见文章中一些精辟深刻的词句是多么难得,所以,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去理解文中的关键性语句,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分享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去感受文章中的人物情感与关键语句中表达出的文章主旨,如在《巨人的花园》一文中,让学生对巨人的“我有好多美丽的鲜花,但孩子们才是其中最美的花朵”一句进行鉴赏,引导学生得出自私的人只会孤独终老,而乐于奉献的人却可以收获幸福的文章主旨,在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的同时,又能引导学生培养出奉献的品德。

2、留心文章细节

从小学四年级开始,语文教材已不再选择平白直叙的文章,而是采用一些更有深度的、对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有着更高要求的文章。这便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要学会注意到文章中的细节描写,由点及面,能够如顺藤摸瓜般,抓住文章的整体内容与主体思想,从而提高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如在《给予是快乐的》一文中,全文扣紧“给予”一词设置悬念,一步步揭示出身为哥哥的男孩对弟弟的关爱,表现出他的给予精神,在一种恍然大悟中激发还是孩子的学生内心的善良品质,对学生的美好品质塑造起到了推动作用。

3、理解中心思想

文章都有其中心思想,而它对文章的意义犹如心脏对人的意义,它是作者写完整篇文章的动力,所以更是文章的精华。所以,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便非常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感情,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在情感的碰撞中激发出学生对情感的理解,并在此基础由教师引导学生树立起美好的情感素养。如在《母鸡》一文中,学生就可以通过学习母鸡妈妈对小鸡无微不至的保护,推及己身,联系到日常生活中,妈妈对自己的关怀备至,以此教导孩子要敬爱自己的母亲,懂得感恩。

二、多方面进行德育教学

1、适量阅读,重视感悟

在语文的学习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学生能够养成主动阅读,喜欢阅读的习惯,那么这对学生此后一生都是有益的。学生不仅可以在阅读中积累到大量的词汇,了解学习到海量的知识,更重要的事,学生可以从一本本优秀的书籍中汲取到宝贵的人类智慧,这些都是人类文明史在发展中积攒的智慧结晶。当然,在小学阶段,学生因为理解能力有限,无法阅读太过深奥的书籍,所以可以先从语句简单的入手,然后随着阅读量的提升慢慢强化阅读能力,直到能够接受更多书籍为止。学生在书中学到的都是实实在在的智慧,如在《老人与海》中,学生能够学到,坚强的人无惧任何风雨,即使被风雨击倒,依然可以骄傲地活着;在《丑小鸭》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只要我们不放弃自己,勇于利用生活中的困难磨砺自己,总有一天,我们也可以展开洁白的双翼,变成美丽的天鹅。

2、合理评价,良性引导

教师可以在语文的阶段性教学后,给予每一个学生适当的评价,这类评价除了是对学生一定时间内学习表现的评定,还可以根据近期学生在生活中的表现,如是否和同学和睦相处,善于团结同学,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爱劳动,爱运动,喜欢和教师或朋友进行交流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师评价的标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优点,当然必要的缺点不可忽视,但教师要明确评价的真正意义不是为学生确立形象,而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知,然后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发挥长处,弥补缺点,逐渐完善自己,帮助学生培养全面的品格素养。如在进行学期总结时,教师可以适当给平时习惯沉默寡言的学生写下要多和同学交流讨论,鼓励学生敢于放开自己,大胆融入到同学生活中,这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缺点的应对能力,能够帮助学生自省改善自身性格缺点。

三、注重德育教学应用点

引入生活实例,关注社会热点新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与书本,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焦点,从真实存在的社会事件中给学生以启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重要的一点是,在带领学生了解社会热点新闻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敢于积极将自己融入到社会主人翁角色中去。在勤于关注社会的同时,教师也要经常为学生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够亲自感受到社会的真实性,以此来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为学生未来投身社会打下了基础。如,教师可在有关政府与学校的同意后,定期带领学生去敬老院为老人做着义务劳动,鼓励学生多和平时寂寞的老人聊天,为老人排遣无聊。这样不仅能为老人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老人,关爱社会的优良品质。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教授知识,教师还会参与到学生的性格养成中,所以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在教学中对学生所造成的影响是否有利。不能只在意自己教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还要注重自己在学生的品格养成中是否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出学生终身学习性格为基准,同时全力帮助学生在情感上积极面对学习与生活,在价值取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能够成长为一位优秀的社會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蔡洪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2020(34):179.

[2]刘志明.高中生物课堂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15):102-103.

[3]张小艳.重视课堂实验教学 提升高中生物质量——实验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5):68-69.

猜你喜欢

德育教学德育渗透小学语文
论在德育教学中渗透职业意识与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浅谈如何构建中职德育课多元评价体系
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教学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