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渗透与教育探究

2020-09-10​吴承营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28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吴承营

摘要:学知识是为了成才,学品德则是为了成人。语文这門学科不应该只教会学生们知识,还要承担起育人的责任,发挥语文教学材料的独特作用,大力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时代的号召,也是教育的需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想品德渗透;教育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199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知识吸收效果,关注学生的知识运用效果,不仅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理解、思考能力,更要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社会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语文知识的熏陶,促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品格,有知识、生活的自我辩别能力。在中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通过思想品德互动,能够渗透健康思想,促使学生心理健康。

一、从文本向现实延伸

小学生在学习文章时,会下意识的将文章中的内容与自己的真实生活相区别,这导致他们很少从实际的角度去理解,感悟也不深刻,学习效果总是不理想。这一点教师要重视起来,否则思想品德教育是很难取得成果的。我们要将文本中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才能完成情感的过渡,才能将自己代入到文本中去感受,获得更加浓厚的情感。

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利用一个真实的故事表现出了父爱的伟大。但是在大多数学生的眼中,这只是一个距离他们十分遥远的故事,根本无法触动他们,对此,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我问学生们:“同学们,在你们的记忆中,与父母之间发生的最令你们印象深刻的事情是什么?”学生陷入了思索中,很快就有学生举手,并讲述了一次自己去同学家玩,但没有告诉父母,傍晚回家时家里人已经报警,一向看起来都很严肃的父亲竟然哭成了“泪人”,这令学生到如今仍然印象深刻。在这名同学的启发下,更多的学生举起了手,纷纷讲起了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过的动人故事。讲到动情之处,甚至有学生流下了眼泪,并表示自己以后绝对不会做让父母担心的事了。当课堂气氛已经接近高潮时,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试想一下,如果你是文章中的阿曼达,你们的父亲和母亲面对地震这样的现实,会做出怎样的举动呢?可以想象的到吗?”同学们又纷纷陷入了沉思,很显然,他们意识到了自己这样的遭遇对父母而言是怎样的打击,站在这样的角度思考后他们发现,文章中父亲的行为是非常合乎情理的,如果换成自己的父母,没准还会有更加过激的举动。如此一来,学生很好的将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情感代入到了对文章的理解中,也感受到了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法衡量的。

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文章内容与学生一同回忆相关的真实体验,实现情感的代入,这样不仅对文章的理解更深刻,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也更好。

二、通过课外阅读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素质教育不能局限于教材之内,也不能局限于课堂中,而是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展开相应的、系列的语文衍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喜好展开语文的拓展,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课外阅读拓宽视域。如教学《论语十则》后,教师还可以推荐给学生有关的论语书籍、论语网站等,并拓展孔子的小故事,让学生对孔子为何被称之为“孔圣人”有一定的了解。尤其现阶段孔圣人已经走向世界,在外国的中文学院备受推崇,这能让学生形成民族自豪感,对我国的千年文化形成探索欲。教师应鼓励学生课后自主地阅读《论语》内容,积累人生经验。再如学习鲁迅的文章,学生们总是光看表面故事,对文章的内涵理解不深刻,教师可鼓励学生课后去搜集有关鲁迅的人生经历,鲁迅的名言,并了解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等。鲁迅的很多文章都是对时代背景的影射,具有社会意义,只有深刻地了解这些内容,才能够与鲁迅的想法产生共鸣。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赵州桥》等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整理自己旅行过的某处资料,准备一些照片等互相分享,打开学生的视野。课前搜集有关教材的资料,如赵州桥建设时代的一些事迹等,通过学生的自主课前课后阅读,文章延伸、内容拓展,让他们的文学累积量增加,获得自我的品德感悟。

三、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作文教学最能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学生从作文中抒发自己的情感,作文也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学生可以通过对大自然、人文风光、美景的真实体验,从而确切低反映到作文中。在周末,老师也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带给自己的美好,让学生观察自然、体会自然。带领学生在草地上做游戏、捉迷藏,嬉笑打闹中体会大自然带给自己的美好,以这种让学生直接面对自然的方式,让学生产生灵感,从而产生创作的冲动,反馈到自己的作文中,在作文中反映出大自然的美好,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达到德育教育的结果及目的。而周记也是学生反映自己真实情感的抒发之地,在周记中学生会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情感,通过观察周围的一举一动,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身上的闪光点,起到了真实情感抒发的作用。而在周记中,学生也会写到“赞扬真善美”等传播德育的观点,让学生学习到别人身上正能量、乐观、向上的精神,通过周记的形式,让学生学会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真实抒发自己的情感,在作文教育中渗透思想品德,对学生学习德育教育起着良好的激励作用,督促学生更好地促进自身的自我教育,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鼓励学生的独立自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德育教育中学会表达爱,传播爱,帮助他人,提升自己。

结束语

在现代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教学目标的完成,还要关注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对小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得学生从小学阶段开始完善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得学生的道德素养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孟文霞.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渗透与教育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30):6-7.

[2]安天敏.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J].甘肃教育,2020(02):145.

[3]韩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渗透[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12):60.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