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2020-09-10蜂莹霞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28期
关键词:转化策略成因学困生

蜂莹霞

摘要:随着年级的升高,学困生的队伍也在逐渐扩大,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迫在眉睫。教师只有帮助学困生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力,才能带领他们走出困境。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179

引言

“学困生”是与优等生相反的概念,指集体中学习成绩较差的一部分学生。“学困生”对班级的整体成绩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帮助“学困生”转化,不论是对学生本身还是对学校、社会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正面意义。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

(一)基础差。这一类学生大多是从低年级开始,基础就没有打牢,最典型的是到了高年级汉语拼音还不会拼读,基本的加减也不会。记得,刚接管初中年级的时候,有一个学生李帅(化名)给我很深的印象。他上课时,目光呆滞;下课时,活跃异常;考试时,空白一片;做作业时,胡写乱画。仔细观察发现,他连最常见的“天、地、人”都不认识,甚至连汉语拼音该如何拼读都不知道。经过耐心询问,我才知道,在一年级时,他生了一场病,耽误了学习进程,再加上家长的不管不问,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二)缺乏学习动机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要好好读书,学习没有动力。

(三)缺乏监管。农村地处偏僻,大多数孩子是留守儿童,其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由爷爷奶奶监管。爷爷奶奶能力有限,又碍于身份不敢管、不愿管。家长对学习的不重视,造成学生对学习的懈怠;监管上的缺乏,造成学生对学习得过且过。

二、学困生教育转化策略建议

(一)帮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树立目标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一个可以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实现的具体目标。当完成一个这样的小目标后,学生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加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信心。

(二)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有效教学

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系统性的学科,为了能够转化他们的状况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以及导致学习成绩不佳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要用由浅入深的方法,即在学困生基本功扎实的前提下再设定更高的要求。例如在授课时,教师应当分三个步骤,第一节讲解例题,第二节课讲解变形题,第三节课进行综合性联系,在课堂上顾及学困生的吸收情况,并且给予学困生一些鼓励,注意他们的动态。在布置作业时应当以后进生学习的实际状况来分层次教学,把题目分为综合题、扩展题和基础题三个层次,让他们首先做好基础题,再鼓励他们去做扩展题,学生有一点点进步就给予鼓励,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对“学困生”实行分类管理

“学困生”有不同的类型。有的“学困生”学习自觉,但是学习方法不对。对于这样的“学困生”,教师要指导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确保他们在遇到学习问题时有人能帮忙解决。对于有学习能力但是意志力薄弱的“学困生”,教师要从思想上改变他们。对于因遭遇重大变故产生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成功度过危机。

(四)特殊情况下可以考虑采取强制措施

“学困生”最普遍的问题就是学习上存在惰性。在采取各种措施都很难让“学困生”改变时,可以考虑使用一定的强制措施来推进“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比如规定“学困生”每天学习的时间段,提前规划“学困生”每天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在学习任务完成前禁止“学困生”玩手机,等等。采取一段时间的强制措施后,如果“学困生”的自制力有所进步,可以考虑放宽管理要求。

(五)家庭与学校共同监管

有人监管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无人监管就放任自流,这样的学生就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共同担负起监管之责。

(六)因材施教,促使学困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由于数学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而要让学困生跟上数学教学的进度,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比较准确的了解和掌握,这样数学教师才能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叫对学困生展开针对性的数学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营造一定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教师教学的方法以及内容,才能被学困生们牢牢地记忆和掌握。其次,在给学困生布置作业的过程中,也要按照阶梯式的原则,适当地对基础题、延伸题以及训练题等進行安排,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质量。

(七)教师的赏识教育是学困生转化的助推器

教师要用爱去维护学困生群体的尊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对学生的错误和成长中的不足要有一颗宽容的心,用自己的细心、耐心、真心地去认可孩子,用情去感化孩子,践行“多用赏识的目光,少有挑剔的行为”的教育理念,用欣赏认可的眼光来看待学困生,对学困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在学生管理中建立“容错”机制。做到“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爱待人”,使学困生群体消除自卑心理,消除对老师和同学的抵触情绪,逐渐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认可,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感受到来自同学的信任,从内心认可班集体,才有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才能逐渐成长为学习中的学优等生。

结束语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漫长且需要无限耐心的过程,但也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的事情。我们要科学认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采取多种措施有针对性地推进“学困生”转化工作,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困生”感受课堂和知识的美好,促进“学困生”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梁应龙.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0):255-256.

[2]张国.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3):239.

[3]刘元清.思考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一).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23-224.

猜你喜欢

转化策略成因学困生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