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材引领 习作迁移

2020-09-10郑青青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28期

郑青青

摘要:写作水平是衡量语文素养的标准之一,然而小学中段的学生识字量有限,平时接触的文本以绘画形式居多,倘若让他们自己独立创作一篇佳作,可能有难度。而仿写仍然是学生学习各种写作方法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处于写作起步阶段的中年级,有效地进行仿写练习,不但能减缓学生写作的难度,同时能增加学生习作的自信。它是中年级学生从阅读写话到独立写作的桥梁。为了易于教师的操作,利于学生思想、文字自由驰骋,我们可以借用课内的文本进行仿写,提高学生选材、构思、修改等写作能力。

关键词:中段仿写  教材文本  仿写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小学中段学生的写作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思想。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然而,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做到“文从字顺地表述”以及“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还是较为困难。其原因是小学生缺乏对写作的兴趣,不会发掘生活中的写作素材,这是一个通病。学生初学作文时就有三怕:没话写,不会写,不想写。每到单元习作教学,学生都是面露愁容。笔者在实践中利用仿写引导学生写作,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以教材文本为范例,找准仿写点,让学生愿写

人教版语文教材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就是按主题进行单元编写。一个“主题单元”一般由导读、主体课文、读写例话和语文园地等几个板块组成,板块之间内容富有共同特色,且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这也就决定单元内文本的语言风格,侧重点是相近的,仿写练习点就应该从这些相似点中去挖掘,然后分板块进行练笔,或注重修辞方式,或注重构段方式,或注重写作角度。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教材中有些文本,结构非常清晰或总起分述,或分述总结,或并列陈述等等。不管哪一种写作方法,都能呈现清晰的写作思路,这也正是写作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文本在写作条理上进行拓展练習。例如《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就是总分段式,紧紧围绕“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这一句来写,通过枫树、银杏叶、果树、菊花等色彩的变化写出了五彩缤纷的秋天。这一课的仿写点就侧重段式结构的训练了。进行仿写指导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校园中的秋色,然后再仿照文本的句式写写秋天校园时色彩斑斓的样子。由于前期的教学中有意识的让学生进行摘 抄、仿写、观察,所以学生非常轻松地完成了这一仿写练笔。

二、以仿写评价为平台,增强习作信心,让学生乐写

仿写后的交流展示可以分层进行。第一层次一般在课堂上,由于仿写的内容大多数是句式和段落,篇幅比较短小,学生短时间内就能完成。此时可以及时把写的好的作品在实物展示台中展示。展示的作品有可能只是一个词用得准确,或是一句话写得优美,或是一段话写得具体生动,但是都值得肯定。涉及到的展示作品尽可能的关注到班里各个层次的学生,让大家都有一种成功的体验。第二层次一般利用班级中的展示板开设展示专栏,以小组的形式来展示。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选取这一周来自己最满意的一次摘抄仿写内容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在交流中相互评改,然后修改后誊抄在卡片上,进行美化,张贴在小组海报上。每一个小组结合组员作品的特点,制定一个贴切的主题,把自己小组最亮的特点展示出来。各小组之间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进行评比,优胜的一组在电子班牌上展示并推送给家长,让家长也一起分享孩子学习上的成功。

教师在评阅学生仿写作品时,特别要注意不以成人眼光来看待评价孩子的表述,尽量珍视学生的个人独特感受,并且在评改时,采用的标准也应分层而定,不同层次的学生,评定等级的标准不同。

可见只有立足于文本,让学生多多仿写练习,习作能力才能提高。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每学完一篇文章,就让学生进行发散式思考,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和创新。用仿写做引子,让学生在仿中进行创新,让学生回到本我,徜徉于个性化的内心世界,力求能运用最贴切的方法,完美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要让学生在模仿中自然地流露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培养写作兴趣的同时,逐步走出自己的“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让教材习作训练内容“软着陆”》——史冬琴

[2]《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仿写训练》——瞿锋

[3]《观察入手 仿写过渡——小学中段作文教学初探》 —— 李懿 何春英

[4]吴荷俊.习作练习从仿写开始[J].基础教育研究,2016,(4):58-58.

[5]沈国娟.依样画葫芦,瓜熟蒂即落——以教材为突破口开展低段仿写[J]教育科研论坛,2009,(8):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