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020-09-10李小均
李小均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育观念逐渐由知识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而语文则是对学生进行素养教育的重要学科。教师对于语文教学应该是开放性的,语文教学课堂也应是充满激情的。然而当今许多学生对于语文创作有着极其抵制的心理,无法将自己的日常所学知识运用于运用创作中。基于此现象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细节,使学生能够有一定的语文情感体验,在教学中以及生活中去引导学生体会语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有效性 策略 研究
【正文】按照传统的教语文教学模式来看,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背诵的课文能够背诵如流,语文题目也是做的十分顺畅,对于此,部分教师觉得这种程度已经不错,但其实学生并不具备很高的语文素养,语文成绩无法达到突破,作文创作也达不到要求。小学是语文教学打基础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较简单的时候,教师应该从各方面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规划好课程内容,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科素养。
一、小学生写作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1.1教师指导不充分
艺术源自于生活,写作就是创作艺术的过程,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作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可以发现很多可以写进作文中的素材。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教师仍然沿用旧式教学方式,只是照本宣科地为学生介绍传统的写作模式,很多时候学生只是照搬写作,并不知道为什么在文章中进行引用,或者是为什么用这种修辞手法,很明显,这样的写作是不可能提高写作能力的。部分教师不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写作机会很少,无法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1.2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差
学生缺少自主对基础语文能力学习和培养的习惯,语文基础能力较薄弱,应用能力较差。旧式教学模式是应试教育,为了应付考试,教师只是严格地将写作模板传授给学生,并且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模板来进行写作:如何立意,选择哪些材料,开头中间和结尾如何安排,这些都给出了固定的模板,限制了學生的思维,使作出来的文章大同小异,都有着死板的结构,内容单调,这样的文章缺少灵魂,并且会逐渐磨灭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能力。
1.3教学过程单一枯燥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采用一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很难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打出写作框架,只一味的分析写作的中心,照本宣科,没有真正的教学课程设计,没有目的的开展写作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理解写作的真正含义,而只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教师的安排,逐渐对写作产生一定的厌烦和畏惧,并且写作能力也无法在重复性的工作中得到提升。这些都导致写作教学效率极低,即便是使出再多的精力和时间,学生写作能力也无法提高。
二、提高小学生习作教学有效性所采取的措施
2.1重视学生基础语文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的基础能力就是字词句的认识,语法、标点、修辞的使用,文学常识,文体知识等几方面,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日常就应该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引导学生清楚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基础的字词已经掌握,基本的语文能力已经形成,在这个阶段就应该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使其掌握得更加牢固,增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对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写作手法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还应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积累好字好句、好段落,为写作积累素材,打下基础,还应重视对学生造句能力的训练,给予一定的指导,为最终的写作做准备。
例如,在作文内容搜集方面关于小学六年级《宇宙生命之谜》及习作关于《让生活更美好》等学习部分,对于这些部分,教师可以有意地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如花朵、自然等进行观察,也可以对生活中的琐事进行记录,这些都可以作为作文的素材。对于学生语文基础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每一周举办作文分享活动,组织学生将在这一周自己创造的,或者是搜集到的优秀作文拿出来读一下,和同学一起进行分享和学习。作文素养也应该通过阅读来积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优美的段落或作文供学生阅读和学习,积累一些优秀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关于实际的写作练习,教师可以安排每一周进行专门的写作课,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出题,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写出文章,教师对这些作文作出评价和纠正,使学生不断地改正自己的写作错误,提升写作能力。也可以以段落为单位进行写作,减轻学生的写作压力和负担,逐步进行字数和难易程度的增加。
2.2丰富写作内容,培养学生想象力
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是一项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一部分,创新离不开想象力的培养,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写作创作,而不是用强硬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板束缚学生的思维扩散。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本中的人物与事件等内容,进行拓展或者是续写、或者对当下的时事新闻进行自主总结和评价,也可以是教师在网上寻找另外的写作主题等等各种方面都可以为学生增加写作机会,丰富写作的主题,以多样化的写作练习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程《祖父的园子》时,教师可以在讲解完这篇文章后,让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作文手法进行赏析,将文章中出现的一些修辞手法、好的字词进行详细解析,另外,教师可以带学生参观自己的小学,引导学生发现小学中的美,然后让学生对于自己生活的小学有哪些美丽的景观进行一些描述,通过学生的一些描述片段,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自己的一篇关于小学的创作,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建立学生作文创作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作文中发现生活中的美,让生活气息融入到作文中。最后,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要对一些优秀的作文进行表扬,并在课上进行共同赏析,让学生互相了解对方的写作手法,促进共同进步。
【结束语】小学语文教学是奠定学生语文学习基础的过程,作文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也是代表着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程度,是极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已经积累了基础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认真探究教学方式,具有针对性的训练他们写作运用能力,引导他们自由创作,通过多样化主题的训练来使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语文知识,锻炼他们的语文写作思维,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瑞带.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8.
[2]魏木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