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09-10任林艳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29期
关键词:思考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任林艳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成绩方面的提升,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小学数学学科相比于其他学科,更重视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和运用。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还远远不够,教师应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推进对学生思考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成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考能力;培养策略

前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数学教师应积极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和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调动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积极性。本文作者结合实际经验,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以下四方面有效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一、采用合理的引导方式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作为引导者的角色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一步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采用正确的引导方法帮助学生提升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深度挖掘教材内容,结合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数学课堂教学更符合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规律,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章节时,为了进一步让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师可以在讲解知识点后,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实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两种形状的特点。此外,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纸卡,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并进行动手操作实践。通过“折一折”纸卡,使纸卡形状发生多种变化,经过对比和分析,学生可以清晰地知道哪种形状是长方形,哪种形状是正方形,深刻理解两种图形的特征、关系以及区别。在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科学、合理地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考方式,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二、设定系统的教学计划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系统性的教学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设定系统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数学教学内容和目标,使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合理性、系统性,从而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可以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计划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影响,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设定具体的数学例题,引导学生对公顷与平方千米的大小和量化关系进行了解,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学校操场的占地面积有多大? 教室面积有多大?公园占地面积有多大?或者实际运算题目:5公顷=()平方千米、6000平方千米=()公顷等,借助这些案例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学习。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学校、公园、森林等面积画面,让学生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知识有直观地认知。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的思考能力更加完善,形成持续的思考习惯,这为学生今后学习数学奠定稳定的基礎。

三、帮助学生理清问题的思考步骤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要更好地培训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思考步骤进行梳理和指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理清详细的思考步骤。实际教学中主要从分析问题、掌握重点、融合所学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等步骤,对学生进行完善且实用性思考步骤培养。教师可以充分结合以上四个步骤对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行锻炼,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思考能力技巧的熟练掌握,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例如,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个探究性问题:一个公司有80台笔记本电脑,一个箱子可以装3台,至少需要多少盒子可以全部装下?如果将80台笔记本电脑分成每3个人一组,那么最多可以将其分成几组?在解决该问题时,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讲解该问题所应用到的数学知识内容,然后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读,最后灵活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列算式、解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严格制定培养计划,帮助学生理清数学问题的思考步骤,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抽出完整的思考空间和时间

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不能仅靠几节课或者几道典型题目,这样并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训练,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在实践中提升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课程内容讲解时间和思考时间的比例,让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全面的发挥,在完整的思考空间和时间内,教师要作为引导者的身份积极展开教学引导活动,高效地利用好思考时间,达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章节时,教师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为学生留出熟悉新知识的时间,然后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点展开相关的数学题型训练。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例题:学校组织运动会,有12个队伍,每个队伍24人,总共有多少个人?在提出该问题后,教师要为学生留出解题时间进行思考,也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主动进行思考的同时,乐于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见解,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可谓是一举多得。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未来数学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积极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法,建立具有系统性特点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思考能力。本文从以上四方面策略入手,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行培养,达到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目的,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

参考文献:

[1] 翟拥军.数学教学活动关键之启发学生思考问题[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8,7(12):127-128.

[2] 张巧华.浅谈小学数学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J].新智慧,2018,(28):135.

猜你喜欢

思考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语篇教学中提问的有效策略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的思考实践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