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语文作文“人文性”教学的思考

2020-09-10尤迎春

教学博览 2020年29期
关键词:人文性作文教学思考

尤迎春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正在不断改善,但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致使改革效果不佳,因此,要加强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的思考。由于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加强学生的人文性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涵养,继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人文性”,深化对小学语文作文人文性教学的思考。本文将对小学语文作文的“人文性”教学进行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人文性;思考

前言:

相较于其它学科,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是人与人之间实现交流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是学习语文的初级阶段,而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加强对小学语文作文“人文性”教学的思考,这样才能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必须要落实对学生的“人文性”教育,不断强化学生的人文意识,将“人文主义”的教学理念带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作文水平。

一、慎重选择教学材料,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一)注重教学材料选择的新颖性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语文教师在选择教学材料时要注重材料的有效性,尽量选取适合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教学材料,保证作品的多元化和正能量,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掌握能力。例如,在小学语文五年级人教版第六单元《父母的爱》中,教师要先为学生讲解一下作文的写作意图,掌握本单元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体会《父母的爱》中要传递的内心情感,继而使其了解到父母的辛苦。这样,学生可以充分掌握作文的创作意图,然后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写作道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写作能力。

(二)积累诗词歌赋

诗词歌赋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了长时间的洗礼后,其文学价值十分浓厚,学生通过积累诗词歌赋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进而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诗词歌赋中包含着各种写作手法,例如,夸张、押韵等,将其运用到写作中可以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文章。

例如,在《山居秋暝》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感悟诗文中蕴含的情感,了解秋天的变化和诗歌的创作主旨,体会作者想要传递的思想情感,继而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来进行创作。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热爱生活的情趣,培养他们养成高洁淡雅的生活情操,让学生学会用散文化的语言来进行创作,尽可能的描绘出景象的特征,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增强他们文章写作语言的优美性,以此来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全面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进行作文创作,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的多样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使其可以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从而掌握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的主动权。

(一)鼓励学生自主创作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写作,尽量让学生可以独立的完成创作,包括对题目的选择、素材的整理及最后的创作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创作机会,使其可以独立的完成作文创作,进而准确地传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在完成写作之后,教师可以采取同学之间互相批改的方式,让学生可以了解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同时还能够起到有效的反思作用,使学生学会用客观的态度来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例如,在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八单元的《推荐一本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喜欢的书籍,将书的主要内容分享出来,并说出自己对这本书的看法,看哪一位学生可以把书的特点和优点说得具体、生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讲解的细节化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需要考虑的环节有很多,例如,真情实感、主题思想、创新意识等。在这一过程中要尽量做到讲解的细节化,使学生可以有效掌握作文创作的要点,并熟练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这样,学生可以提升自身的评判能力,确保对作品评价的综合性和客观性,及时发现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而有效做出改正和修复。通过细节化的教学讲解,学生能够实现自身写作技巧的提升,有助于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文章,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最终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三、应用创新课堂的形式

小学语文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学生营造积极、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进而实现学生想象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注重对课堂形式的创新,不断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空间,目的是为学生寻找到更多的创作灵感,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使其可以主动地投入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

例如,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来展开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辩论赛、故事表演等,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来丰富课堂教学,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悟到教学内容,同时还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另外,教师还要让学生留心日常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组织学生到课外进行实践探究,不断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将教学场所拓展到校园外,从而有效拓宽学生的创作空间,有利于积累更加多样的写作素材,使其可以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文章。

结语: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人文性”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对人文教学的探究和思考,不断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間,使其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实现个人文学素养的提高。同时,语文教师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让学生走出课堂,增加作文课堂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观察到周边的点点滴滴,继而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有助于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推动小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实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明霞,周孝友.谈核心素养观下小学语文人文性教育问题[J].华夏教师,2020,(9):17-18.

[2]赖崇红.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实践落实分析[J].赤子,2019,(30):55.

[3]罗玉炯.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体现[J].考试周刊,2019,(49):55.

猜你喜欢

人文性作文教学思考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