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养成措施

2020-09-10朱亚玲

教学博览 2020年29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低年级小学数学

朱亚玲

摘要: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会发现小学阶段的同学在数学计算能力这一块相当薄弱。这是由小学生的心智发育情况和其数学基本素养共同决定的。在此情况下,就需要教师格外重视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奠定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基础,稳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提高数学成绩。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二年级数学课的教学过程为例,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能力;养成措施

前言:

计算能力作为小学阶段一项最为基础的数学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数学运算的意义,还要在运算过程中掌握数学计算的规则,形成完备的数理观念。这就给小学阶段的教师提出了进一步的教学要求,除了要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还必须在此基础上为培养数学学科的人才,综合提升学生的学习素质,培养计算能力。

一、重视数理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小学阶段的计算题相对较多,但同时也比较简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于低年级的数学计算题计算方法掌握较为完全,只是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限,对于很多抽象的数理知识掌握不完全,经常会出现做题粗心的状况。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针对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进行重点把握,讲解精细的数理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掌握一定的计算技巧。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谁的得分高》这一节内容时,经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为了让学生深度掌握连加的计算法则,需要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针对加法的运算规律和法则做出整体精细的讲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抽象的运算数,理学会用竖式进行连加的计算。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于相关数里着重讲解,尤其是对于100以内加法进位的计算方法。在讲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向学生重点强调100以内的加法,和之前学过的20以内的加法有些类似,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在计算连加算式的时候,我们一般会用到多种计算方法,第一种是先将连加算式中出现的整十数相加减,比如在计算27+35+44,这个算式时我们可以先用20+30+4,然后再将各位数的部分相加减计算7+5+4的最终结果,将两次运算的最终结果相加得出最后的答案。在讲解过这种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利用该方法进行短暂的课堂练习,针对一些题目进行运算,在此过程中,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需要做出限时规定,计时五分钟进行随堂练习。这种计算方法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花费的时间也相对较多,因此教师也需要向学生明确这点告知学生: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采用这样的计算方法,而是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板书的方式在黑板上写下连加竖式的计算方式,让学生在讲台下一边观看,一边思考,引导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多多动脑。

通过对数理计算方法的細致讲解,让学生对于加法连加运算的每一种运算方法都进行整体把握。在学会了多种运算方的基础上,对比得出最为简便,有效快捷的计算方法,从而进行深入学习。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掌握足够多的数理规则,整体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好题精做,重视练习的作用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教师重视讲解的过程,还要格外重视小学生的自我练习。在上课过程中,很多同学通过听从教师的数理运算法则讲解,可以初步把握一些运算的小技巧,但是具体的运算正确率和做题速度还是需要在课后练习过程中进行培养,这是一个较为漫长且需要耐心的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也需要做到坚持和细心,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做到熟能生巧。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谁的得分高》这一节内容时,同样以连加这一节内容作为案例,当教师在课堂之上对连加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解读之后,绝大多数同学都可以对本节课的具体知识以及连加的计算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为了整体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也需要在课下给每一位同学布置好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总结经验,获得技巧,培养计算能力。

比如在课堂讲解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单独为学生布置一些习题:“同学们,大家看课件上老师已经打出了20道连加的计算题,稍后我也会把这些题发送到家长群中,如果各位同学接收家长群消息,不方便的话,现在也可以拿出纸笔来抄写一下,这就是我们今天晚上的家庭作业,大家今天晚上需要完成,明天交上来,老师要看看大家的掌握情况怎么样哦!”将计算题的内容融入到家庭作业中,让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巩固白天课上所学的知识,有利于整体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布置习题不能囫囵吞枣,教师需要对每一道练习题进行仔细把握,尽可能让学生做到精讲精练。通过少量的练习就可以达到知识吸收和内化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日常训练时,教师可以多给学生预备一些“涉及加法进位”的练习题,很多同学计算题出错,都是因为粗心忘记了进位和退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练习中,就需要将这种易错考点融入到作业里,只有多多练习,才能够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同时也需要注意,在重视好题精做的基础上,计算能力的养成本身也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在二年级上册一整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都需要时常叮嘱学生注意练习,无论当下是不是在学习加减法这一节内容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都可以将日常的练习题融入到家庭作业中,要求同学们每天在完成任务之后再多做几道数学计算题。按时收发计算练习题,让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批改和练习效果统计,根据学生的计算能力养成情况灵活调整做题数量,通过长期反复的坚持训练,全班同学的计算能力和运算技巧都能够得到很明显的提升。

总结: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能够奠定学生的数学基础,稳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教育是学生学习各学科基础知识的关键性阶段,其中的数学教育更是为学生今后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形成起到了夯实基础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梅.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措施分析[J].亚太教育,2020,(6):98.

[2]孙强.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J].数学教学通讯,2020,(1):26-27.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低年级小学数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