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和实践
2020-09-10梁润仪
梁润仪
摘 要:本文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提出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反映新课程设计的理念和要求,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升。
关键词:教学评价;以生为本;以学论教;课程改革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统一,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既要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信心。
教研员的岗位职责之一是深入学校、教师、课堂教学实际,了解教学状况,及时发现问题,指导教师解决教学问题、克服教学困难、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提升。学校内,教育集团内每学期都安排公开示范交流课,教学行政人员、教研人员经常要去听教师的课,教师之间也要互相听课,怎样把握好课堂评价的尺度,充分发挥评课在课改中的导向、管理、调控、鉴定、激励等作用,真正做到有效地沟通数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呢?本文以课堂案例的点评作为实际切入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本市一节公开课教学案例《一次函数的图象》:
一、小测复习,直达最近发展区
课堂小测:一次函数定义、正比例函数图像和性质相关基础知识,小组交换,跟随小老师(上台评讲的学生)边评边批改,简单回顾,轻松暖场。
二、讨论展示,享受成功的欢乐
根据前置小研究进行讨论和展示。
问题1:你能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一次函数y=2x,y=2x+3,y=2x-3的图像吗?
问题2:你还会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一次函数y=-x,y=-x-1和y=-x+1的图象吗?
问题3:根据以上所画的图像,你有什么发现?
围绕三个研究问题,小组展开热烈讨论,学生画了图像后,伴随着讨论的深入,开始不断地修正、记录“发现”。
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展示了6个函数的图像。
师:请各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你们的发现,分工合作:一个人投影作图一个人讲解一个人书写。学生跃跃欲试。
生1:我们所画的都是直线,题1的三条直线从左向右上升,题2的三条直线从左向右下降,每题图中三条直线都互相平行,y=2x的图像向上平移3各单位得到y=2x+3的图像,y=2x的图像向下平移3各单位得到y=2x-3的图像。
生2:题1的三个一次函数的k都是2,它们的图像互相平行。题2也有类似的情况。
师:這两组小老师讲的很好!
生3:我发现图像好像在某些象限。题1的y=2x+3的图像在y=2x图像的上面,y=2x-3的图像在y=2x图像的下面,如果b〉0时y=kx+b的图像经过一、二、三象限,如果b〈0时y=kx+b的图像经过一、三、四象限。
师:果真如此吗?
生4:好像不对呀,问题2最后一个函数的b〉0,但是它的图像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师:谁能解释生4的问题?
生5:我觉得应该是:k〉0并且 b〉0的时候,y=kx+b的图像才过一、二、三象限;k〉0并且 b〈0的时候,y=kx+b的图像才过一、三、四象限。(热烈的掌声响起来)
师:这组同学真细心!
生6:我们组还发现,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一样,当k大于0时,x增大y也增大;当k小于0的时候,x增大y反而减小。
师:还能联系旧知识说事,好!还有其他吗?
生7:我有补充,k越大,直线越靠近y轴。
师:你确定是这样吗?
生7:k是负数的时候好像是…
师:再想想,k是负数的时候情况这样?
生7:k越小,直线越靠近y轴。
师:说的好,你能把两种情况统一一个说法吗?
生7:k的绝对值越小,直线越靠近y轴。
师:说的太好了,掌声送给他!
生8:既然一次函数的图像是直线,那么我们画图时,只需取两个点就行了。(掌声再一次响起)
随着发言越来越踊跃,黑板已经让学生写满了他们的“发现”,生9(突然):当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不受限制时,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当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受到限制时,一次函数的图像可能是一条线段或射线。
师:你的问题真独特,非常棒!
全班情不自禁地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三、加深理解,巩固新知
结合教材P92-93,师生一起总结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
练习及解答P93第3题。(略)
课后,在教研员的引领下,参与活动的数学老师积极评议,整理如下:
1.对教师的评价
(1)教学态度:教学态度好,能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以热情、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起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
(2)整合教材:教师能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整合,没有采用教材的问题情境(山高与气温),而是通过复习反思直奔主题,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因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较多,许多知识的获得都要通过探究得出,而函数的学习又是初中数学的难点,而且,教材山高与气温的函数y=-6x+5的倾斜程度过大,教师改用系数较小的函数,方便学生作图和观察。
(3)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清晰,符合“三维目标”要求,教学实施较好,以函数图像贯穿课堂教学,体现“合作、探究、互动、评价”的教学模式。
(4)组织能力: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学生积极参和课堂教学,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对课堂的调控能力较强。
(5)注意中心:教师在授课时一直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当学生自主活动时,教师的注意中心放在及时反馈与调节学生的活动上,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课堂实施效果较好。
(6)教学机智:通过问题引导探究,精心设问,使知识纵向串联横向展开,“一花引来万花开,一题问出万题来”,开放的课堂更需要教师具备机智的教学品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敏锐而快速地捕捉学生的各种信息,根据学生需要,及时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恰当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
(7)辅助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融入适当的情境,为学习知识做了较好的铺垫,改变了单一枯燥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信息,增强学习的兴趣。
(8)数学思想: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通过类比正比例函数的学习探究一次函数的性质,各层次的类比不仅使学生自然地获得新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有效的学习二次函数以及高中阶段更多的函数。
(9)教学境界:教师有意识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给学生较充分的自由支配时间,“激之以欲”,激发和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充分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2.对学生的评价
(1)情绪状态:学生对前置学习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学习过程愉悦,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
(2)注意状态:学生一直关注探究的问题,始终追随发言学生的一举一动,全神贯注地倾听和思索。
(3)参与状态:教师的一句“还有其他吗?”,让更多的学生来发现,提高了课堂参与度。学生全员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地投入思考,主动地参与讨论和发言。
(4)交往状态:课堂气氛活跃、民主、和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理分工精诚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遇到困难时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5)思维状态:学生能围绕讨论的问题积极思考并踊跃发言,学生阐述问题大多数语言流利、有条理,善于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观点,敢于质疑,并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开展争论,学生的回答有经过预习并思考后的个人见解。
(6)生成状态:学生掌握了应学的知识,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有满足、成功和喜悦等积极的心理体验,对学习充满了信心。
3.几点建议
(1)学生画的图像有限,若教师能在学生画图的基础上使用几何画板展示多一些函数图像,就更有说服力,更直观有趣,从而进一步实现高效目标。
(2)老师让学生画了几个一次函数的图像,就从图像归纳出一次函数的性质,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性质是通过图像观察出来的,没有图像就得不出性质”从而摆脱不了图像这个具体背景,其实一次函数的性质完全可以从图像、表格、解析式三个方面进行探究,以形助数,以数解形,这才是数形完美的结合。
(3)如果把一次函数和前两节内容(函数、正比例函数)联系起来,就会发现本节内容处处渗透着特殊与一般化的思想方法,这是由一次函数、函数、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决定的,如果老师能适时向学生揭示出这三者之间存在的“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把本节的教学化繁为简,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
(4)小结性质的时候,教师应起主导引领的作用,优化数学语言,在教材总结的基础上补充学生有价值的新发现,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
(5)本节课堂把课堂教学创新的着力点安排在课堂的前半部分:合作讨论、发现探究、主动构建。对巩固、反思、设疑等环节似乎考虑得还不够充分,探究得到的结论在新的情境中应怎样由已知向未知主动出击,显得不明显。如果在后半部分的应用中,让学生高潮迭起,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6)课例的预设和生成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教学实际中很难达到课例中安排的那样完美,尤其是一次函数图像性质的探索和理解,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训练和反思,才能获得理解和掌握。总结图像性质之后若再配套一些有针对性的应用问题,增加教学容量,能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并及时发现问题,训练接纳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展开,课堂评价也要与时俱进,应该体现课堂改革中“以生为本”新理念。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进行评价,其评价范围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即评教和评学两者相结合。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以学生的“学”来促教师的“教”,体现“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式。
每个点评人员作为数学教育共同体,依据自己的专长对有教学启发意义的问题作出点评,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讨论和反思,点评人员增强了理论层面的理性思考,也让被评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水平都得到相应的提高,是为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发现各自的优缺点提供了机会,更是激励教师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改进和提高的过程,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激励、反馈及调整,评价的目的归根到底就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创造性。
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通过肯定优点与进步,指出缺点与不足,激发教师产生正确的教學动机与积极的工作态度,使数学教师调动数学知识、激活教学经验、学习教学理论、转变思考焦点,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使课堂教学活动更赋生命力,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从而使数学教育改革由点带面的切实进展。
让我们携手共进,建立研究与实践的新体制,合理、有效地组织力量,开拓教学评价研究和实践的新领域,真正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郭正强.略谈评课过程中对师生教与学的状态观察[J].教育界.2016(16).
[2]侯发政.课程教育研究[J].学法教法研究.2019(5).
[3]李红.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学周刊.2015(24).
[4]王继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J].读写算(教研版))2014(1).
[5]高军伟.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评价[J].科技信息.2011(4).
[6]鞠永霞.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教研版).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