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师生互动 构建和谐课堂

2020-09-10刘映兰

天府数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和谐互动构建

刘映兰

摘 要:师生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乐于表达、敢于交流、善于思考,真正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兴趣还给学生”、“把灵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使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让课堂教学更精彩。由此可见,创设师生互动,构建和谐课堂,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更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

关键词:创设;互动;构建;和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互动是和谐的环境下,师生共同讨论、 思考、探究的教学方式。它在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有效的“师生互动”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思维能力及学习效果影响深远,因此,教学中,要力求创设一种师生平等、相互交流的课堂气氛,构建和谐课堂,努力使课堂成为师生的共同舞台。那么,如何更好地实施这种教学方式?下面浅谈几点体会:

一、抓住 “兴趣点”,实现师生互动

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让它成为师生展开积极互动所必须的动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老师说:“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并且知道三角形根据角的不同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现在你能猜出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形吗?”这时,教师呈现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锐角三角形,因为我看到了一个锐角,我猜另两个也许是锐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钝角三角形,我看到的虽然是锐角,另外两个可能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学生争执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学生对这个环节兴趣颇浓,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因为“猜一猜”这样的活动,它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说出是什么三角形,还要说明理由。这一过程无疑是加深了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特征的认识。可以说,这样的师生互动才是真正有效的。

二、创设 “探究点”,开展师生互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一知半解”的事物更容易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也往往能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让他们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产生新的问题,并把此作为探究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探究思考。例如,“摆一摆”知识重点是引领学生总结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师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准备几张长宽各异的长方形纸片,分配到各小组。先让学生猜想每个长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看看各摆出多少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学生置身于探究问题的情景中,感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探究中有的学生先试着摆一行,再看能摆几行,也有的学生拿起直尺,在长方形纸上动手画了起来。每行显示的都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教师为学生提供探究素材,提供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良好条件和广阔空间。学生在观察、讨论、合作中体验理解,既长知识又增智慧。在此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总结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积极开展师生互动。

三、挖掘 “思维点”,创设师生互动

作为一节数学课,数学思维的体现始终是核心。然而,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客观存在着差异或者教学内容的难易,会使有些知识中的思维过程比较难以把握。此时,教师有意识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增强师生互动的成份,帮助学生学会以数学角度思考问题,挖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点”,便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课前教师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张正方形纸片,一张锐角三角形纸片,一张钝角三角形纸片,一把剪刀。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折、剪、拼等操作活动,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思考,认真剪拼。几分钟后,有的学生小声议论:“好象等于180度。”不少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要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有的说:“我把正方形纸片沿着一条对角线剪开,剪成两个三角形。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有的说:“我是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掉,拼成一个平角,平角是180度,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同学们为自己的发现而自豪。这一过程,学生学的不仅是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而且在动手操作中,学到了怎样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法,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四、激发 “创新点”,促进师生互动

一堂数学课中,学生每个人的思维也是不能忽视的。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创新的灵魂。在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对产生问题的可能性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思索,寻求新颖性、与众不同的解题方法,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教师设计了学生动手操作过程,让学生在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剪、移、拼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分别用钝角、锐角、直角不同形状三角形去拼摆平行四边形。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学生说出拼摆理由,对不同拼摆方法引起争论、共鸣,同学们最后归纳出同样结论,这种凭借操作动手的设计使学生在拼摆、交流、争论、归纳过程中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师生两方面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与协调配合,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师生互动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教师就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在实践中处理好互动中形式与实质的关系,要以平等的师生观来指导与学生的交流过程,通过师生平等对话,构建起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动”出学生的思维,“动”出学生的激情,“动”出学生的创造。因此,只有变教师的“独角戏”为師生的“交响乐”并让互动成为其中的主旋律,师生才能在和谐配合的过程中更好地教和更好地学。

参考文献:

[1]徐云虎.小学数学课堂互动的有效性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08(05):251.

[2]陈丽艳.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0(4):69.

[3]郭景扬. 课堂互动教学四策略[M].学林出版社,2009(6).

猜你喜欢

和谐互动构建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