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如果国宝会说话》看文化类纪录片的“萌”传播

2020-09-10韩玉文

摄影与摄像 2020年3期
关键词:传播

韩玉文

摘 要:从2018年到2020年,以纪录片的形式录制了3期《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简洁明了的语句,展开了对于国宝的揭秘之旅。与传统的纪录片相比,《如果国宝会说话》不再枯燥乏味,通过“萌”表现出了不一样的国宝,使国宝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和人们更加接近,这能够有效地提升传统文化的传播效率。文章对于《如果国宝会说话》的“萌”这一传播特征进行简要的分析,探究对于文化类纪录片的传播途径进行创新的措施,希望能够提高文化纪录片的收视率,让更多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关键词:如果国宝会说话;文化类记录片纪录片;萌;传播

中图分类号:K872.754 文獻标识码:A

“萌”这个字最早出现在日本动漫中,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成为了和可爱相类似,但是意思多于可爱的词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萌”逐渐成为了人们年轻心理的表达,最后衍生成为萌文化。“萌”传播是指将萌文化作为核心,能够进行互动,有内容新颖、篇幅短小等特征。“萌”在文化类纪录片进行制作的过程中一般会借助于视觉、听觉、故事以及一定的技术,展现出生动、萌萌哒的形象。

1 《如果国宝会说话》“萌”传播特征

1.1 文案新颖具有创新

“你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这是每一集的开头语,这语句并不是非常的抒情,却能够让人们心潮澎湃。文案对于文化类纪录片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文案,讲述文物时充满诗情画意,让文物的形象更加鲜活,能够使人们对文化类纪录片充满期待。并且,精美鲜活的文案还能够让纪录片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出更多的内容,让人们对文物有更加全面的了解[1]。

这一纪录片不但具有较为温暖的文案,还非常的新颖,比如说,央视的宣传片,“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国宝来了”。用美瞳、奥特曼等现代人们比较熟悉的形象进行自拟,这不但能够使年轻人产生观看纪录片的兴趣,还能够打破人们对于文化纪录片的固有看法,使纪录片的受众更加广泛,更多年轻人加入到观看纪录片的行列之中。

1.2 使文物活起来

文化类纪录片应该如何让高雅的文物变得雅俗共赏,成为人们喜爱的内容呢?《如果国宝会说话》选择在官方平台中,用国宝制作表情包,表情包诙谐有趣,人们对其接受度非常高,比如说人头壶的“抱抱撒娇”、红山玉龙的“我都行”、随便的“佛系表达”,都受到了人们的追捧。

在运用视觉技术来对文物进行展现时,让文物成为了“人”,非常直观地表现出了不同类型文物的特色,使文物更加吸引人。除此之外,在这一纪录片进行制作的过程中还使用了非常有趣、可爱的配音,以动画形式呈现出特效,这能够使纪录片更加满足年轻群体的喜好,使文物距离人们不再遥远[2]。

1.3 运用现代技术对文物进行表达

《如果国宝会说话》预计制作四期,总共一百件文物,文化跨度非常大,在进行拍摄的过程中走访了中国数百家博物馆。想要在较短的时间内,确保人们的审美需求能够得到满足的同时,又让人们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这是仅仅借助于传统的手法是无法实现的。为此,纪录片的制作成员使用了现代化的科技,比如三维扫描技术、全息技术等,能够在表现出美的同时,带给人们更好的视觉体验,展现出了更加鲜活的文物形象。

2 《如果国宝会说话》“萌”传播的策略

2.1 人们能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观看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开始了快节奏的生活,在进行阅读和观看视频时,一般都会选择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观看能看完的内容。微型纪录片就是在这一情况下发展而来的,其制作需要花费的时间短,投入的资金比较少,能够较快的进行传播。通常,微型纪录片的时长不会超过10分钟,《如果国宝会说话》一集为五分钟左右,每5分钟就能够对一个文物进行介绍,人们可以利用自己上下班的通勤时间或者是休息的闲散时间进行观看,能够较好地自由支配时间,受到了大部分人的喜爱[3]。

并且,虽然每一个文物都只用5分钟的时间进行介绍,但也有一定的重点,能够有效的对历史的特点进行表达,不再是繁琐的说教,这能够提升观众的接受度,为文化的有效传播提供支持。

2.2 观众能够进行交流、互动

传统的文化类纪录片唯一播放平台是电视,而《如果国宝会说话》之所以成为爆款节目,是因为既在电视这一传统平台上进行播放,也在新媒体上进行播放。观众不但可以在电视上的CCTV-9纪录台对于进行观看,还能够在手机、电脑等移动客户端通过搜索央视网或者爱奇艺等进行观看,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节目的播放量。

在年轻人中使用较多的爱奇艺平台进行观看时,文化类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的播放量也比较高,在观看的同时,观众可以根据看到的内容、视听感受而获得的体验进行评价。也可以在弹幕中进行留言,有些网友会说:“这马也太肥了吧”“好可爱的小翅膀”等,展现出了观众对国宝外形的关注。还有一些观众会根据内容提出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比如“为什么壶是黑色的”“神兽来袭”“尔等跪服”等等。

这些弹幕的存在使国宝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让国宝更具有亲和力,展现出了萌萌的互动。

2.3 运用小故事传播知识

文化类纪录片想要吸引观众,首先,要在内容上下功夫,确保内容能够表达相应的文化知识。其次,对于表达方式要进行创新,使其叙述水平得到提升[4]。《如果国宝会说话》作为文化类节目,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故事展现出了历史信息,能够让人们了解文物出现的背景和其中蕴含的精神,让观众能够通过观看节目,对文物的了解不再局限于表面,有更深刻的印象,从而引发观众的思考。

纪录片是立足于现实进行的创作处理,这并不是要对其进行虚构,而是指无论哪一种纪录片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都要有鲜明的思想,而不是对现实的详细复制。比如在对《唐代仕女俑》进行描述的过程中,将人们带入唐代,展现了唐代少女的成长史,将现代的胖女孩和唐代的胖女孩进行对比,在对知识进行描述的同时也能够让人们产生认同感,使人们在休闲、娱乐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这更像是文物和人们远隔千年的对话,而不再仅仅只是一个陈列的内容。

3 对于文化类纪录片“萌”传播的创新措施

3.1 借助于互联网拉近和观众的关系

在互联网时代,如果文化类纪录片仍然选择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制作,在节目中配上大量枯燥乏味的文字,对于人们进行说教似的描述相关的历史,这是导致文化类纪录片过于无趣,观众非常少的主要原因,因此很难在娱乐方式多样化的现代,吸引年轻人观看,传播文化的效果也并不会理想。《如果国宝会说话》改变了文化类纪录片高高在上的传统现象,使其更加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方式,在对文物和历史进行讲述的过程中,融入互联网文化,这不但使内容和表现方式更加新颖,还转变了人们对文化类纪录片的固有观念[5]。

纪录片想要吸引人们观看,使人们受到节目的感染,在制作的过程中就不能单调无趣,所采用的方式也不应该是固定不变的。在互联网时代,最为宝贵的就是人们丰富的想象力,文物从古流传至今,既具有外在美,也有诸多的内在价值,文化类纪录片在制作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地运用想象力进行创新。《如果国宝会说话》借助于互联网新思维对节目进行制作,使文化类纪录片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完成了文物价值的输出,雅俗共赏。

3.2 使节目更具有个性化

从当前的市场进行分析,近年来文化类纪录片数量众多,现在电视节目市场化、娱乐化成为主要趋势,想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就必须要展现出节目的独特性,想要对于文化类纪录片进行创新,就必须使节目具有一定的特色。文化类纪录片和其它节目有着一定的差异,既能够做到文化的成功输出,也要确保其生动有趣,才能赢得观众。

《如果国宝会说话》在进行制作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对文物有充分的了解之后,运用技术对文物进行呈现,使文物更加有趣,变得萌萌哒。作为成功的例子,其中的萌文化,能够使文物的形象更加鲜明,这是其最为显著的优势之一[6]。根据观众对该节目的打分、留言和弹幕进行分析,这一纪录片已经树立了品牌形象,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让人们对文化类纪录片有了新的认识。其中的萌文化,不但使年轻人对节目产生兴趣,还为文化类纪录片的创新道路指明了方向。

4 结语

《如果国宝会说话》作为文化类纪录片是新颖的,让人们感叹原来从不同的角度看国宝,国宝也很萌。这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在保留历史特征的同时使历史不再是枯燥、难读的,这不但让人们对历史和传统文化产生学习兴趣,还能够让人们利用零散的时间学习新知识。

《如果国宝会说话》这一节目的成功,为其他文化类纪录片提供了新的思路。文化类纪录片应该与时俱进,在传播观念和途径上进行创新,使节目内容能够满足新时代人们的观看喜好,主动观看节目,才能更多地体现传统文化的价值[7]。

参考文献:

[1]李帆.论文化自信视域下国产网生纪录片的年轻化表达——以B站自制纪录片为例[J].出版广角,2018(09):74-76.

[2]张奕博.新媒体背景下傳统文化创新传播策略分析——以《上新了·故宫》为例[J].今传媒,2019,28(05):104-106.

[3]梁红.以融媒体思维建构中国纪录片未来的传播力——央视纪录频道纪录片媒体融合的探索路径[J].电视研究,2019(01):7-9.

[4]邹蓉.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传播价值与创新路径[J].科技传播,2019,11(09):40-41.

[5]王琳艳.我国文博类纪录片的症候解析与功能释放[J].电影评介,2019(03):96-99.

[6]张莉. 持续打造广播电视文化节目精品  提升文化传播实力——地市台文化类节目创作的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19(10):177-178.

[7]王筱卉,袁奂青.我国文化类纪录片的IP创作启示——以“故宫”题材相关纪录片为例[J].中国电视,2019(07):54-59.

猜你喜欢

传播
优酷网自制剧的传播及受众战略研究
以影像为载体的河南非遗文化传播探究
电视如何借力新媒体提升传播力
读图时代下的传播活动图片化热潮
微信朋友圈传播体育信息的特点
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与对策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