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10万+”文章特征研究

2020-09-10方璐瑶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浏览量谣言受众

摘要:当下,微信已经成为广大受众不可或缺的社交媒体工具。而随着微信用户量的不断增加,各大微信公众号以及其推送的文章成为了朋友圈里人们点赞转发的重要内容。一些“大V”公众号推送的文章由于得到受众的认可,常常有“10万+”的阅读量,本文分别从内容和传播层面,探究“10万+”文章在传播的过程中,微信公众平台作为载体发挥的重要作用、公众号粉丝在文章传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朋友圈在传播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探讨什么样的文章才可以在浩若烟海、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脱颖而出,总结广受推崇的“10万+”文章的共同特征。

关键词:微信“10万+”文章;朋友圈;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21-0098-02

微信作为当下最受欢迎的社交平台之一,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微信不仅仅是人们用来进行日常社交的工具,随着微信用户的不断增加,各种微信公众号及推送文章纷纷出现,针对不同的受众,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微信公众号推文,其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大到国际国内大事,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这种形式非常适应当代人们的快节奏生活和碎片化阅读习惯,但与此同时,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能获得的公众浏览量却各不相同,其中“10万+”浏览量的文章能够在众多文章中脱颖而出,必定有其共同特征。

一、内容层面

(一)积极

1.实用性:实用性一直以来都是“10万+”文章的主要特征。往小了说,一篇实用性的推送会使受众阅读之后得到收获,它可以是一些生活百科知识,可以是一些简单的小技能,甚至可以是实用的百科信息。往大了说,一篇实用内容的推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文章的关注度,这使实用性成为了“10万+”文章的重要特点。

2.贴近热点:一篇好的“10万+”文章推送不仅具有实用性,大多比较贴近当前的热点话题。在宣传与营销模式中,“蹭热点”一直以来都是一种屡试不爽的好方法。这是因为受众对消息的关注往往取决于最近发生了什么、周边的人都在关注什么,而大多数人都在关注的信息自然属于热点信息。通过与热点信息产生联系,推送文章可以自然地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使受众觉得这件事与自己日常生活相关,使受众意识到“你所提供的正是我在关注的”,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导致受众分享的欲望更加强烈,这也成为了“10万+”文章的必备特点。

3.共同的利益代表:“10万+”文章的作者往往都会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内容更容易获得受众的点赞?”其实,大多数受众最关切的恰恰是最简单的,那就是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内容。那么,什么样的内容是和大多数受众利益相关联的?据统计,此类“10万+”内容的主题多为最新政策解读、养老问题、医疗问题、空气质量、食品安全、房价问题等民生大计。由此可以看出,此类“10万+”文章在推送给受众的过程中,扮演了受众利益的共同代表这一角色。

(二)消极

在内容领域,有的作者为了自身的推送点击率,努力提升自身文章质量,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但与此同时也有一批无良写手,为了点击量不择手段,于是出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看见的“10万+”文章,其品质参差不齐。

1.夸大事实:为了吸引受众关注,此类“10万+”文章往往将既定事实无限夸大,并利用“标题党”和形容词加以修饰。如近來网络十分流行的“UC震惊部”,下面是摘录的一些代表标题和常用语摘录:

震惊!某地小伙看完视频后痛哭,背后的秘密居然是这样的!

震惊!99.99%的人都不知道这事!

震惊!美国总统看到后都惊呆了!

震惊!男人看了会沉默,女人看了会流泪!不转不是中国人!

居然、竟然、震撼、震惊、瞬间、全场、崩溃、秒杀、唏嘘、没想到、笑喷了、哭晕了、惊呆了、出事了、超可怕、太恐怖、震惊了、笑疯了、逆天了、超出想象、让人不解、让人意外、出人意料、大跌眼镜、不忍直视、惊讶不已、惊掉下巴、看完已惊呆、当场说不出话、倒吸一口凉气、怪事发生了、令所有人羞愧。

2.造谣生事:除了无限夸大既定事实,造谣生事更是成了此类“10万+”文章的常用手段。由于微信公众平台在发布文章之初的审核就存在问题,无良写手在发布此类造谣信息时可以说是零成本。由于是零成本生产,这就使谣言更能够轻松地出现在人们眼前以及各类聊天群与人们的朋友圈中。

例如“孕妇容易坏牙,因为胎儿抽走牙齿中的钙质”“酱油喝了会变黑”“献血对身体有害,所以医生从不献血”“骨头汤大补,骨髓更有营养”“发烧时要捂汗才能退烧”“汽车只加半箱油更省油”“5G网络会干扰天气预报造成重大损失”“口臭是因为肠胃不好”“用不粘锅炒菜会致癌”“防晒霜会被身体吸收从而对健康有害”“电子烟无毒无害,是戒烟的利器”“服用维生素C能预防流感”“菜叶上有虫眼的最安全”“运动要达到30分钟才能消耗脂肪”“姨妈期怎么吃都不会胖”“一个小女孩吃完柿子,又喝了酸奶,结果不到半小时就中毒死了”等等,诸如此类谣言此起彼伏[1]。

这些谣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联度极高,因此能在朋友圈多次传播,身处碎片化阅读时代,大多数人对谣言都缺乏辨别的能力。

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进步,网络不仅开始出现一些伪科学文章,还有个别具有煽动性、攻击性的谣言也在传播。这些谣言激化了民众与政府的矛盾、制造了无中生有的各类严重事故。这类“10万+”推送在获取了超高点击量的同时,激发了社会矛盾、引起了民众恐慌,对社会具有相当大的危害。

3.无聊化严重:为了获取更多的点击量,夸大事实和造谣成为不良写手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随着受众社会压力的逐步增大,精神生活的日益匮乏,众多无聊化内容占据“10万+”文章的比重越来越大。

一般来说,此类“10万+”文章多采用超大比例文字、缤纷多彩的颜色图案,充斥各类表情包,内容多为明星八卦、日常琐碎,语言空洞乏味且毫无意义。

二、传播层面

(一)迅速快捷

传播速度的迅速快捷是“10万+”文章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而阅读量的提升和传播速度的提高可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篇内容优秀、质量上佳的推送文章很容易就能引起大多数受众的情感共鸣,自然而然会得到大范围的转发和推荐,传播速度也会随之提高;而传播速度的提高带来的则是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该推送内容,点击量也会成倍数增长,“10万+”点击量水到渠成。

(二)覆盖广泛

“六度空间”理论指出,我们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也就是说只要通过6到7个人,就能认识全世界的任意一个人。用最简单的话描述就是:在人际脉络中,要结识任何一位陌生的朋友,这中间最多只要通过6个朋友就能达到目的。

如果把理论嫁接到“10万+”文章的传播中就可以推论,如果一个人的朋友圈里有25个好友,并且这25个人都转了你转发的推送文章。如此反复,就算没有到全世界都知晓的程度,一篇热门“10万+”文章在传播中也能覆盖较大的范围。覆盖范围一旦扩大,“10万+”的浏览量也就轻而易举。

(三)影响深远

“10万+”文章的本质是该文章获得了超过10万次的点击量。这代表至少有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几万人看了这篇文章,大批受众会受到来自“10万+”文章的影响。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面性,结合上文提到的“10万+”文章传播覆盖面极广的特点,一篇“10万+”文章所能给不同受众带来的影响是有力且深远的。

三、关于微信“10万+”浏览量文章的后续思考

目前微信的传播环境与微博等其他社交媒介相比,相对自由宽泛,据了解,微信公众平台在刚上线一年左右时间内,注册用户就超过了200万个,并且用户增长人数每天都在更新,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力也在与日俱增,因此要更加注重对微信平台的合理整治与管理,实现微信公众平台的健康和谐发展。网络平台已成为广大受众发言的一个重要场所,个人与群体均在随时随地关注公众人物、公众事件。在相当短的时间里,人们就能找到与自己所持意见一致的“组织”。而微信公众平台正好对接了“人”与“服务”,每个公众号在表达观点的同时,也在吸纳用户和意见,从而实现进一步完善,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意义可见一斑[2]。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微信正在被更多的人使用,越来越多的团体、个人、社会精英纷纷开始运营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需要注意的是,微信公众号文章的创作不仅仅是为了追求“10万+”的浏览量,更应该是传播更多的积极内容,而不是成为谣言骗局的温床,不仅微信公众平台需要就自身缺陷进行相应的整改与完善,其他不同类型的社交媒介也应该不断解决自身的不足之处,不应该为了点击量和浏览量而吸引眼球、哗众取宠。

参考文献:

[1] 魏泉.网络时代谣言体——以微信朋友圈为例[J].民俗研究,2016(03):23.

[2] 陳梦轶.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学解读[J].三明学院学报,2014(01):163-164.

作者简介:方璐瑶(1995—),女,安徽六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

猜你喜欢

浏览量谣言受众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不信谣言 科学防“疫”
热议李子柒
游记表述与游客关注度的关系研究
你被养生谣言忽悠过吗?
谣言π=4!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江南Style》浏览量超2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