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的相关问题探讨

2020-09-10陈明慧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相关问题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

陈明慧

摘要:环境保护包括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和环境检查。环境监测主要是指对污染物的控制,参照各种规章制度,根据环境质量的变化,明确环境质量水平,从而保证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的顺利进行。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环境保护的质量,是环境保护的必要条件。环境监测可以显著提高污染监测水平,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更可靠的保护,使其能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相关问题;探讨

一、环境监测对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作用

环境监测站直接分析建设项目潜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依据。只有深入调查研究建设项目基地周边环境状况,确保建设项目建设符合环境保护要求,才能真正为环境质量评价提供参考。环境监测还可以根据现有污染的实际特点进行分析,为环境监测提供准确依据,根据环境监测的具体情况和相关的具体信息进行合理调整,确保环境监测的整体水平全面完善,建设项目及相关环境监测计划能在环境监测报告中得到妥善执行。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提供了重要的执法依据。因为环境监测能够在监督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企业的环境污染事故,试图将环境污染事件扼杀在摇篮中。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环境监测还可以保证建设项目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是否符合环境管理要求,为环评单位的后续技术评价和监督提供重要措施,应提出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二、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以及原则

环境监测分为勘察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因此,在实际调查过程中,首先要遵循经济适用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方案和技术路线,努力确保环境监测符合实际要求,节约成本。这次重点监测污染物,特别是毒性大、危害大、影响范围广的污染物。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管策略,确保污染物监管水平全面提高。同时,监测单位要严格按照环评标准进行分析,与环评单位进行科学有效的沟通。在监测过程中,还应协助制定监测计划的人员进行监测。如果发现监测方案实施困难,应适当进行改造优化,在环境监测的同时,应严格按照质量管理要求,正确反映环评总体水平。综合规定了环境监测标准和环境质量分析、生态环境监测要素、环境监测标准和监测技术规范。对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等环境因素进行监督管理。,以确保生态环境部门能够掌握相关情况,积极提出解决方案,确保生态环境的优化。在环境质量监测中,要提高环保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确保引导企业加强监测任务,监测环境空气质量污染原因。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改善污染状况,确保生态环境全面改善。

三、环境监测工作的相关问题

(一)单位资质与能力

其中,在环境监测过程中,相关监测单位资质缺失是最普遍的问题。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健全规范市场环境监测相关资质的政策法规,市场监测活动不规范,区域性特征明显。就目前情况看,县级环境监测工作主要由环境监测站承担,明显垄断。技术人员多为当地人员,综合水平较低。随着监测任务的增加,县级监测站环境监测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而且,监测单位的资质正由上级主管单位审核,很难严格执行能力和资质审核。

(二)法律责任认定

同样,法律责任认定难也是当前监管的难题。目前,我国的政策法规只对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的相关行为进行了限制,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的错误因素缺乏责任认定。考虑到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影响因素较多,极大地阻碍了责任追究的认定。同样,也导致环境监测工作法律调查难度大,导致相关技术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影响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三)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不高也是环境监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环境监测工作多在边远地区开展,且工资较低,因此技术人员大多为专业水平较低、综合素质较低的人员。环境监测技术不达标、使用精密仪器等现象时有发生,容易导致监测数据不准确。

(四)缺乏科学的环境监测技术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境检测技术的应用相对落后,大多侧重于单次试验分析,缺乏对实际环境的结合度和连续性技术分析。一般来说,人工分析受污染样品会对样品造成损害,降低分析结果的代表性;同样,实验室人工分析往往缺乏过程性和精细性,另一方面,由于遥感监测的采样点不具有代表性,且采样方式单一,监测结果不具有代表性,这将影响环境评价结果;环境采样工作也侧重于常规的ppm水平,但缺乏微观层面的ppb、PPT、PPQ。然而,环境中存在着多种微量污染物,特别是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如环境激素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四、环境监测建议

(一)增强对于监测单位资质以及能力的审查

目前,监测单位需要具备足够的监测能力,监测人员需要具有监测项目的上岗证,环境影响报告书附件需要包括监测单位的计量认证证书、监测能力表,并需加盖相关部门公章。

对于特殊因素,如果监测单位有监测能力,但无法取得计量认证,监测报告需写出非计量认证项目,以便人们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报告应注明使用的历史数据,并附监测报告和监测单位资质证书。对重大建设项目或规划项目,环境监测部门选派专人到现场和试验室进行监理工作。如对数据有疑问,监测单位应提供相关记录。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责任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很难有效运用法律法规来规范监管单位的相关行为。虽然有些法规有相关规定,但处罚办法不够具体和严格。提供虚假资料行为的民事、刑事责任难以追究。因此,国家需要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使环境监测部门和环境影响评价部门依法办事,增强数据的真实性和代表性。

(三)建立健全外部监督管理制度

目前,监测数据是环评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测人员需要与项目审批部门联系。因此,在审核环评报告时,要严格核查现行监测数据的合理性,聘请环境监测专家共同复核,加强对监测数据的监督管理。在进行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时,应保证现场评审的全面性和公正性,对取得认证或认可证书的单位进行监督评审和定期评审,以保持资质管理的连续性,确保计量认证和实验室国家认可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使资质和能力相匹配[6]。

(四)加强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培训

提高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定期开展人员培训教育工作,促进监测技术人员掌握各种设备规范的使用,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大型监测设备,配备专门的配套人员,以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充分发挥监测技术人员的应用价值。

结束语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为了控制投资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申请阶段,環境影响评价作为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否决权,充分说明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环境监测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贯穿于整个项目,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为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为进一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水平,环境监测需要在技术、方法、设备、人员等方面不断完善,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更及时、更准确、更全面的数据支持,确保环境的高效发展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綦丽莉.浅论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9, 07.

[2]普布央金, 次仁央金, 尼玛卓玛.浅谈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性[J].西藏科技, 2018, 11.

[3]王亚虹, 宋文斌.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9, 05.

猜你喜欢

相关问题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探讨
分析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严惩环境监测数据造假 谁签字谁负责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刘策
互联网+时代以项目引导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关于财务集约化管理体系建设有关问题的思考
基于人本思想的本科教学管理相关问题探讨
山西省低热值燃煤电厂烟尘超低排放工艺技术路线探讨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