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及其培养途径

2020-09-10龙建明

高考·下 2020年3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

龙建明

摘 要:新课标要求,高中物理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起学生的物理知识体系,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现实生活中建构起独立的物理价值观。获得基础性知识只是暂时的任务,真正需要长期培养和建立的是学生的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本文结合高中物理的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内涵概念,展开对物理学习中的核心素养的思考,进而探究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内涵概说;科学素养;培养途径

高中物理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迅速,若是没有比较好的知识素养恐难以适应未来的挑战,无法把握机遇,更不能为自我才能的发挥提供良好的空间。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全社会的要求与期盼,这就要求学校的物理教学要进行实质性的改革,以便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可塑性人才资源。而当下身为物理教师要做的,就是要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依据核心素养的具体步骤,努力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良好的导向。

一、核心素养内涵概说

“核心素养”一词来自2015年教育部颁发的一项文件,它要求在更新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它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的能够促进自身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左右观念意识和能力技巧的总和,是一种融修身、立己、治国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实践体系。在价值取向方面,核心素养更趋向于个人小我与社会大我的结合,力图在社会的价值中体现个人价值,发挥和凝聚个人力量对社会做出贡献。核心素质教育与课程教学存在密切的关系。核心素养依赖各个学科对学生知识的传导来实现指导学科教学的目的,通过学科的教育功能对学生实施影响。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百利而无一害。现代教学科目众多,存在的隔阂与阻碍使得实现对知识融会贯通式的学习难度较大,提倡核心素养有利于减少学科阻碍。

二、物理学习中的核心素养

物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以逻辑推理为主要思维方式的自然科学,因此,其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科学素养的培养方面。一般认为,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包含物理观念及应用、科学思维与创新、科学探究与交流、科学态度与责任,这四个紧密联系的维度。这四大维度其实还有一个核心,那就是科学素养的塑造。科学素养就是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的总和。科学素养是学生学习物理之后,形成的一种严密的思维习惯、实证的科学探究、嚴谨的科学态度。

物理学的核心素养也是学生物理学习任务完成之后,还对物理有浓厚的兴趣,对其思考模式念念不忘的那种情怀。如重视物理的科学思维,就喜欢用物理的思考解释生活中的很多惯性现象,并利用惯性原理趋利避害。物理思维达到一定程度其实也可以和真实的实验分离,在头脑中进行想象实验。如著名的伽利略比萨斜塔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实验,事实上,伽利略并没有做过这个实验。伽利略通过思考就发现,按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推理,把两个铁球绑在一起,就会出现两个相互矛盾的结论:一方面,大小铁球绑在一起,质量比大铁球还要大,那下落速度就该比单个大铁球还要快;另一方面,大小铁球绑在一块,质量小的铁球落得慢会拖大的铁球后腿,导致下落速度应该比原来单个大铁球更慢。同一个前提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那只能说明前面的假设不对,应该是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当学生掌握了这种反证法的推理模式,在今后的生活中,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这一思考模式。

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想象力是比逻辑思维推理能力更加强大有效的素养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加重要。牛顿观看羽毛球比赛,就想到地球,进而想到,羽毛球受到的作用力越大,其飞翔的距离越远。然后,他突破时空局限,想到如果拍击羽毛球的力度足够大,就有可能让羽毛球在空中绕地球一周还没有落下来。这就是人造地球卫星能够上天的原理。以小见大,展开天才的想象,这就是比单纯钻研物理难题还要有意义得多的素养。

三、物理学习中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高中物理的核心素养体系重在对学生践行使用图表、数据、代数等方式表述物理概念与规律,这种趋向符号的“语言”表述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方式,明确内在构思的条理性。由于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持续性需要遵循渐进性规律,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能力塑造时,应当充分了考虑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建构起物理的知识体系,理清条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起物理学科系统的探索观念。

1.夯实基础,建构网络

物理学习的基础性概念是一切学习的起点,它为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性学习打下了基础。在进行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培育时,注重对基本概念的讲解,让学生在对基本概念有了相当明确的理解后进行发散性思考。如,在进行力的学习时,要讲解清楚物理学中的力的概念,对与现实生活中提到的力既具有联系又具有区别的一面进行详尽的分析说明;在进行物体的平衡条件的学习时,要注意平衡状态与静止状态之间的区别。平衡是由于物体在共同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者匀速运动的状态,它的共点合力为零,而静止只是平衡的一种状态,不能以偏概全,认为平衡就是静止,静止就是平衡。在对基本概念的关键词做出分析后,还要调动学生的记忆,结合以前学过的牛顿第一定律,对力有一个比较完备与科学的概念认识,为以后学习力的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在理清基本观念的基础上将前后学习的知识尽可能地建构起知识体系,这样才能为学生的知识提供条理化管理,在需要时能及时调动,培育良好的知识素养。

2.注重实验,终身实践

物理数据都是在实验中获得的,换句话来说,要想学好物理就得拥有良好的实验动手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较多的实验课程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的能力,在实践基础上增强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发展其利用物理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焦耳定律时,可以采取对比实验法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电流和电阻的调控掌握控制变量法这种实验方法,通过对煤油灯的温度的观察与统计来掌握热量与通电时间、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当然,实验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要具备可实验性和可操作性才能进行。在进行实验时不可避免会遇到数据不准确等超出实验预期和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情况,学生由此受到挫折教育,有助于其冷静下来,思考与探讨解决途径。将物理学习中的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配合使用,努力为学生培养起科学探究的态度,这利于增进学生的实验技能,实现物理教育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

3.自主探究,主动学习

物理是一门需要精心钻研的学科。要想拥有良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要耐得住孤独,有进行独立的思考与探索的定力。因此,它对于学习者有较高的自我学习能力的要求。高中物理核心素养要加强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高中物理课程教学遵循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对课程进行难易程度相交叉的课程内容安排。上课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本次内容的学习任务是否该交予学生。对于像《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这一类与生活联系性较强的内容,教师可以完全将课堂主导权交给学生,自己只进行查漏补缺。一方面这样的任务型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和自信心,更好投入课堂学习;另一方面角色互换更能让学生体会教师的辛劳,也能更好配合教师的课堂互动,推进课程顺利进行。学生可以在这种方式中学会主导自己的学习,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既能增强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又能获得思想道德教育。

4.关注健康,塑造人格

培养物理核心素养不僅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物理,也为了让学生自由健康的成长。如前所述,在进行实验时难免会遇到数据不准确等超出实验预期和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问题,教师要在自己的关爱下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在进行物理知识的基础性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与小组成员积极交换意见,解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疑虑,打通学习关隘。鼓励学生独立操作,一方面利于增长了自己的组织规划能力、执行决策能力,培养了耐心,另一方面也能表现出良好的学习风貌。积极学习,热情参与课堂讨论,这对于打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能在物理课堂的学习中获得自我能力的提升,体现自我价值,这对于日后进入社会从事工作来说也是大有好处的。

在我国提倡构建社会价值观的今天,构建起基于中国国情现状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就是教育对国家方针的最好响应。以一种通行的万能型方式来进行学习,自然会节省时间成本,促进学习与生活的平衡。高中物理学习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建立需要我们付出时间去探索,从而为更好地更适合中国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方式找到更多的科学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日毅.关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探析[J].高中生学习,2017(12):115-115.

[2]杨永和.立足物理实验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7,27(5):13-16.

[3]何赛君.基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J].物理通报,2016,35(12):20-25.

[4]王飞.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理解与培养路径初探[J].文理导航旬刊,2017(35):24-25.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