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人、做书与做事

2020-09-10安贝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出版图书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从事图书编辑工作以来的实际,从学会做人、学会做书和学会做事3个方面,探讨新的发展时代下,一个合格编辑应该具备的种种素质和工作能力,为青年编辑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图书;出版;编辑

中图分类号:G2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3-0182-01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笔者自大学毕业进入出版社担任图书编辑以来,转眼已经是第八个年头了。作为一个有8年工作经验的“资深小编”,笔者在这儿谈一谈自己的一点工作心得体会,也算是给社会上的人们或是想要进入这一行业的朋友一个指引和介绍。

一、学会做人——图书编辑的基础

学会做人,是成为一个合格图书编辑的基础。作为社会的成员,我们从象牙塔走进社会,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是一个“做人”的过程。当然,我们说的“做人”,并不是庸俗的搞关系,而是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明确自身的身份,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首先,当好领导和老编辑的“小徒弟”。图书编辑看起来门槛低,实际上刚毕业的学生往往无从下手,摸不着头脑,需要长时间的历练和学习,才能逐渐成长。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主动地当好领导和老编辑的“小徒弟”,以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积极完成领导交办的大小事情,主动学习老编辑的工作方法,一点点地积累各种知识技巧。

其次,当好作者的服务者。一本书的出版,离不开作者和编辑的努力合作。本质上,图书编辑就是凭借自身的专业能力为作者提供图书出版服务的,因此,无论作者层次水平如何,我们都应该当好作者的服务者。对知名作者,我们应该多加联系,争取合作;对不知名的普通作者,我们也应该尽力帮助,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完成出版流程。同时,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该多加留意,善于发掘潜在的作者资源。

最后,当好各部门的协调者。图书出版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流程,包括选题申报、合同签订、稿件审读、校对修改、封面设计、内文排版、出片印刷、质检等多个环节,涉及总编室、社领导、科室主任、美术编辑、校对制作、出版发行以及印刷厂等多个部门、单位和人员。责任编辑一方面除做好稿件审读和编辑修改的工作外,另一方面还得作为一个“总导演”,去协调以上各个部门的人员,最终完成所有流程,做出合格的图书。这就需要编辑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人际关系,否则就会延误图书的出版计划。

二、学会做书——图书编辑的本职

书,是图书编辑主要的工作内容和对象,也是图书编辑经过辛勤劳动最终得到的产品。所谓学会做书,指的就是掌握编辑出版必备的基本功,尤其是要掌握审稿、编校、设计、印制四项,这是图书编辑的本职工作。

首先,提升审稿能力。培养自己知识的广博性,树立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政治意识,本着为社会和读者负责的态度,当好思想意识形态的“把关人”和审核者,保证在自己的审稿过程中,能够审查甄别书稿中的思想性內容是否妥当,不出现政治性、思想性或法律性的问题。

其次,编校能力要扎实。编校能力可谓图书编辑基本功中的基本功了。作为文字工作者和图书出版的“裁缝”,图书编辑应该有较强的文字能力,掌握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各类规范,在编校书稿中遇到的一些非原则性问题可以对文稿进行编辑、修改、润色,保证图书成品的规范性和艺术性。同时,编辑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对稿件的学术性作出正确的判断,在审核过程中严把质量关。

再次,熟练掌握图书的构成部件。一本书,外行一般只看看封面、装帧和内容,实际上其是由很多的部件构成的,包括封面、正文、主书名页等。另外,现在的精装书、畅销书,封面越来越精美,装帧设计越来越复杂,编辑在完全掌握图书必备构成部件的同时,应该注意学习,顺应时代潮流,根据每本书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安排。

最后,学习设计装帧和印刷的基本知识技能。虽然出版图书过程中有专业的设计人员和美术编辑参与,但作为责任编辑,还应该学习一些排版、设计、装帧的基本知识技能,如果能精通某一项,那会在自己编辑工作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责任编辑是除作者以外最熟悉书稿的人,如果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将书稿想要表达出来的思想和想要传达出来的精神,体现在排版和封面设计上,成书效果会更上一层楼。

印刷是图书成书前的最后一道流程,是图书成本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质检中经常出问题的环节。因此,用纸、用墨、工艺、装订等等都需要责任编辑确认和关注,必要时直接去印刷厂监督印刷也是常发生的事情。

三、学会做事——图书编辑的提升

前边的做人、做书两个部分,讲的是作为图书编辑的基本能力,如果工作中能做到这两点,可以说是个基本合格的案头编辑,但离成为一个优秀的图书编辑还有一定差距。只有学会做事,能策划、会宣传、善营销,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才能脱胎换骨,晋级为真正的图书编辑。

首先,要能够策划和开发优秀选题。选题的开发是图书出版的第一步,能否策划和开发出优秀的选题,决定了一个图书编辑的水准的高低,也是做出的图书产品能“叫好又叫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前提和保障。要想做好策划,第一步就是要广泛地接受最新的社会信息和市场需求信息,从社会舆论热点和消费者的需求中寻找读者的兴趣点。第二步是将这些兴趣点与自己所在出版社的实际相结合,提出切实可行的图书选题构想和出版流程策划。既要发挥自身传统出版优势,又要逐步创新;既要思路广阔,又不好高骛远。编辑应该根据出版社自身的人才情况、资金情况,大胆设想,严格论证,树立市场思维,精细核算,做出畅销书和长销书。

其次,要学会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宣传和营销。图书卖出去,才能真正实现价值,这就需要宣传和营销。图书出版之后,宣传是让读者获取出版信息和产生购买阅读兴趣的有效方式。很长时间里,出版社仅仅依靠在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上发表书评、书讯,或者是通过召开图书发布会、座谈会的方式来进行宣传。新时代的图书编辑,应该善用微信、微博、抖音和各类新媒体,进行一些个性化的宣传。例如,在业界以善于宣传闻名的磨铁图书,在抖音平台上运营的抖音号“书单精选”注册1个月后,就俘获百万“粉丝”,除了文字外,还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传播,大大扩大影响的范围,值得借鉴。[1]图书编辑应该培养自身的图书营销意识,并深度参与到市场营销活动中。一方面,图书编辑应该在选题策划的阶段就应考虑到图书上市之后的营销方案;另一方面,图书编辑是对整个图书的特点和卖点最熟悉的人,应该与发行人员紧密配合,参与图书发行营销的全过程,以“产品经理”的心态定位,共同配合做好图书的营销发行工作。

最后,要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面对新媒体给传统出版业带来的冲击,编辑要时刻与时俱进。除了能够在丰富的选题资源中发现、甄选、组织、策划优秀的选题外,还要学会推陈出新,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中学会整合出版资源,利用新手段、新方式、新载体,重新构建新的选题。这是对新媒体环境下编辑的挑战,更是对编辑个人增强学习能力的要求。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图书编辑只有增强自身学习能力,加强自身知识的储备,时刻保持创新精神,才能为自己从合格编辑晋级为优秀编辑“添油加码”,最终成为一名具有竞争力的编辑。

四、结语

出版编辑大家邹韬奋先生认为,编辑应该是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杂家”,[2]这是对图书编辑这一职业的精确阐述。作为一名专业的图书出版编辑,深知要做好自己的工作非常不简单,上文所述的做人、做书和做事3个方面也只是基础性和简要性地总结了编辑应当具备的一些素质。古人曰“活到老,学到老”,对图书编辑来说,一生的职业生涯都是在学习,都是在实践中的总结和进步。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编辑应当掌握的素质和能力会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我们只能秉承学海无涯的精神,坚守本职工作,不断学习提升,努力做好一名合格的图书编辑。

参考文献:

[1] 高小田.图书编辑出版中的质量问题与应对方式解读[J].新闻传播,2019(6):43-44.

[2] 范军,刘晓嘉.融合出版背景下高校编辑出版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出版参考,2019(7):46-50.

作者简介:安贝(1987—),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出版专业中级职称,图书编辑,主要研究方向:图书的编校出版。

猜你喜欢

出版图书
班里有个图书角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接龙小说“出版”,开学大家嗨起来!
众筹出版是一种出版创新
民国时期老课本出版略探
玛丽·安·伊万斯小说在中国的出版与接受
从西方青年学者与翻译家看中国出版“走出去”
第十三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评选结果
综合性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