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恐怖片中恐怖氛围的营造

2020-09-10贾珊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恐怖电影恐怖片营造

摘 要:恐怖片借助悬疑荒诞的故事内容和极具特色的视听效果营造恐怖氛围,来达到制造恐怖以及造成观影者心理恐怖感的目的。其中,恐怖氛围的营造尤为重要,本文从恐怖片的叙事性和视听性两个角度出发,探究两种恐怖氛围的营造方式,思考国内恐怖片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恐怖片;恐怖氛围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3-0136-01

恐怖片作为类型片中具有独特类型特征的片种,从某种意义上说,实际上是最贴近电影艺术特征的样式,它借助悬疑荒诞的故事内容和极具特色的视听效果营造恐怖氛围,来达到制造恐怖以及造成观影者心理恐怖感的目的。[1]恐怖片早在19世纪初期的无声电影创作阶段便已呈现在大众视野中,法国导演路易·费雅德(Louis Feuillade)在1916年完成的电影《吸血鬼》系列片便初现恐怖片的雏形。进入有声片时期后,1931年导演托德·布朗宁(Tod Browning)的电影《吸血鬼》和詹姆士·维尔(James Whale)的《弗兰肯斯坦》为后来的恐怖片创作拉开了序幕。

恐怖类型起源于19世纪后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哥特式小说,后将文本内容转化创作于荧幕之上。早期的恐怖片讲述的是以吸血鬼等鬼怪为主的故事,简称为幽灵鬼怪类。经电影创作者长达百年的创作创新,后又出现了以血腥杀人狂为内容的凶杀片,以讲述灵异怪谈为内容的悬疑惊悚类,讲述基因变异地球灾难的变异灾难类,以及新出现的恐怖片与科幻片类型融合后的新形式的恐怖片。无论何种恐怖片,为了达到制造恐怖的目的,恐怖氛围的营造都是整部影片的关键。从恐怖氛围的性质上划分,笔者将其划分为叙事性恐怖和视听性恐怖两类,观众作为恐怖电影的接受主体,其感官和心理对恐怖感的接受程度,或者接受主体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想要达到的生理和心理的刺激欲望等,都是导演等影片创作者的创作想象来源,同时也是恐怖氛围的营造基础。

笔者试图从恐怖氛围的营造方式中探析恐怖片的创作意义。

一、叙事内容含蓄的营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恐怖感来源于影片叙事中的恐怖。编剧在創作剧本的过程中,依据影片的类型特征,故事内容的悬念感和新奇性显得尤为重要。从接受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恐怖氛围的营造需要突破观众预期的心理防线,探究观众接受能力之外的故事。鬼怪与灵异崇拜、社会奇案未解之谜的神化变形等,影片重在以新奇性、怪异性以及巨大的悬念感引导叙事,使叙事本身透过神秘未知与新奇怪异营造出无尽的恐怖气氛。“怨灵”“复仇”等关键词运用到电影的叙事当中,恐怖气氛则油然而生。香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拍摄的《僵尸先生》《僵尸道长》《灵幻先生》等具有非常典型的道家色彩的僵尸系列、鬼打鬼系列,其故事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悬念感与恐怖感,僵尸不同于人的行为造成叙事过程中的未知性,逐渐突破观众的心理防线和心理预知,从而在观众的心中营造叙事上的恐怖气氛。2018年韩国恐怖片《昆池岩》,以一种伪纪录片的方式讲述一群年轻人探索荒废的昆池岩精神病院的怪诞故事,通过探险的悬念感与未知感在叙事中渲染恐怖气氛。

丹尼尔·麦克利导演认为恐怖电影常常体现出一种文化的焦虑。不同国家、地域和民族的社会文化差异决定了恐怖片的内容,恐怖电影是反映文化和民族心理的一面镜子,在恐怖的幻影背后,模模糊糊显现出来的是我们自己的脸。[2]

人性的弱点往往是恐怖电影最容易捕捉到的能够营造恐怖气氛的支点,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对仇恨复仇的表达等,将人类的焦虑与担忧通过电影的方式表达出来。日本在进入现代社会之前,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诅咒”时期,人们通过诅咒的方式将心中的怨恨表达出来,而“诅咒”与“被诅咒”本身便是一把从叙事上营造恐怖氛围的“利刃”。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随着社会大众的法律意识逐渐健全,诅咒逐渐被武力取代,这也是现代人理性的法律意识和感性的封建迷信思想结合的产物。日本电影《咒怨》《黑发》《午夜凶铃》等影片都用这样的叙事来营造恐怖氛围。人性的弱点和对未知的恐惧依然是恐怖片故事创作和恐怖氛围营造的原点,生物基因的变异、人类未知的走向甚至世界的毁灭消亡,都是令人心生恐怖的叙事原点。保罗·安德森的《生化危机》、布莱特·派柏的《异形复活》、延相昊的《釜山行》等电影都是利用人类的弱点,在叙事上营造恐怖氛围。笔者认为,恐怖电影的魅力正在于使人类陷入内心最恐怖的危机中,在困境与恐惧中化解危机,而观影者正是在恐怖电影中感受到了同样的恐怖氛围,将自身带入到电影中,与主人公一同体会危机,这种危机和恐惧感可能是观影者潜意识里同样存在的,观影者与主人公共同体会战胜困难和摆脱恐惧的快感。

二、视听效果直观的渲染

恐怖电影从宏观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恐怖片以恐怖作为影片的主题,目的是通过叙事达到人类内心的心理恐怖效果;一类恐怖片以恐怖作为影片的题材,追求利用血腥暴力及荒谬怪诞的视听效果来达到渲染恐怖的目的。后者通过对视听等感官的刺激,以及对以人的基本经验为基础的感官的通感的刺激传导,来营造不同效果的恐怖氛围。从视觉上,镜头的运动、景别的选取、色调影调的特点、主角造型及场面道具的设置等均是渲染恐怖气氛的途径。从听觉上,惊悚的具有悬疑感的音乐、音响的夸张运用、恐怖感的人声配合等,配合画面亦能共同填充影片氛围。

美国好莱坞恐怖电影做到了真正将恐怖片类型化,这部分恐怖片不追究复杂的叙事与细腻的主题内涵,运用血腥、暴力、性等极具感官刺激性的电影元素营造恐怖氛围,如《巨鳄战狂蟒》《传染》《电锯惊魂》系列等影片,其影片主题相对单一,以人类的生存欲望为基本主体,而影片中大部分恐怖氛围的营造来源于对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在《电锯惊魂》中,当电锯将人的肉体锯开血肉模糊,观众结合视觉的血腥和主人公痛苦的狂叫声形成心理恐惧,结合观众的日常生活经验,将这种肉体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的身体中,这样的观影过程达到了营造恐怖氛围创造恐怖感的目的。美国的恐怖片在视听觉上营造恐怖氛围的方式比较大众化,它是基于人的生存毁灭的主题营造恐怖氛围,血腥暴力等这样的恐怖元素十分具有感官上、精神上的普遍性,所以相对来说,美国恐怖片中的恐怖氛围具有普遍适用性,这样的电影在全球的传播范围比较广泛。而具有较强国别文化基础的恐怖片,则以其独有的恐怖视听方式营造恐怖氛围,例如中国《僵尸先生》系列、《笔仙》系列、日本的《咒怨》的“咒”系列,便携带了大量本国独特的宗教、封建迷信等元素,在视听上确实能够营造恐怖氛围,但是这样的恐怖感未必能够实现普遍适用性。恐怖片作为观众心目中电影的“二等公民”,在一定程度上说,可以称之为一种感官电影,低级的感官刺激是其具备的独特的类型特点。

三、结语

恐怖氛围的营造是恐怖电影作为类型片所必备的要素,创作者营造氛围的方式并非是单一的。如果只是单一的血腥暴力、阴森怪诞,而不注重叙事情节的恐怖性,那么观众在观看电影时就找不到任何观影的意义,这样的恐怖氛围带给观众的恐怖感也不具有持久性。笔者虽分别论述了叙事性恐怖和视听性恐怖,但是在真正的创作过程中,需要两者结合共同营造恐怖片的恐怖氛围。现今国内的恐怖片无论在叙事上还是在视听效果上,均存在创作老套和创作手法停滞不前的现象。我们不妨从现代人的焦虑入手,挖掘人类对社会道德和工业化时代人类生存的恐惧与焦虑,探寻新的创作视听恐怖的技巧。

参考文献:

[1] 苏珊·海瓦德,侯克明,钟静宁.电影学关键词 恐怖片[J].电影艺术,2003(04):126-127.

[2] 石川,李志强.中外专家聚焦恐怖电影探讨国产类型片发展前景——“中国首届恐怖电影创作与产业研讨会”综述[J].当代电影,2004(04):111-114.

作者简介:贾珊(1995—),女,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从事影视艺术研究。

猜你喜欢

恐怖电影恐怖片营造
AChinese Horror Story
为什么有人喜欢看恐怖片
美丽可持续
为什么有人喜欢看恐怖片?
“逆转”
看恐怖片也有益健康
洗水soft fabric
我想拍一部恐怖电影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十大恐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