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进展
2020-09-10郝志鹏王卫民
郝志鹏 王卫民
【摘要】近几年来,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的日渐成熟、相关设备不断更新,解决了临床上多种疾病影像学诊断中伪影、心血管成像等棘手难题,在弥散与灌注成像、血管造影成像、功能磁共振、磁共振波谱等方面均获得了较大进展,满足临床诊断疾病和科研需求。笔者在本文中即对MRI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情况做一综述,为MRI成像技术应用予以参考。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进展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3-0-01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作为一种无创性影像学诊断方法,自问世以来不断发展,解决了科研领域、临床应用上的许多难题和重大课题,体现了科研技术、临床应用之间互相促进、互相发展、互相依从的关系和理念[1]。MRI成像技术最早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进入医学领域、用于人体成像上,其是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成像理论发展而来的成像技术,在问世后的50多年时间中,MRI成像的硬件设备、成像技术均得到了长足进步,主磁场等均有改进,加上多采集单元、多通道技术的应用,将MRI设备整体性水平提升,并加速成像速度。数十年来,超高场MRI成像技术在心脏检查、频谱成像、脑功能成像上均得到广泛应用,改善了MRI成像速度、图像质量[2]。
1 磁共振心血管成像技术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作为临床上常用的无创血管成像技术,可显示受检者血管结构,提供血液流速、血流方向、血流量等信息。MRA技术包括相位对比法、时间飞跃法、对比增强MRA技术,其中时间飞跃法的应用最广泛,其主要基于血液流动的流入增强效应,主要形式为2D、3D时间飞跃法MRA两种,前者应用较短重复时间、较大翻转角,可获得良好的背景组织信号抑制效果,便于显示静脉内慢血流情况,多用于下肢血管、颈动脉血管检查中;后者的空间分辨率较高,受到的湍流影响较小,多用于脑部动脉检查。李凤陈等[3]即在后循环缺血诊断中使用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联合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技术,取得了满意的诊断结果。
2 弥散与灌注成像
磁共振灌注成像(PI)在血流微循环状况评价上应用较多,换言之,主要用于观察毛细血管床血流分布,因而PI可謂肿瘤以及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重要方法,特别是诊断脑梗死早期、区分可逆性和不可逆性脑梗死组织上,可为医师提供重要信息。关于PI临床上常用两种方法:动脉自旋标记法和对比剂首过法,前者主要利用血管中自由流动血液作内源性示踪剂,评价组织特异性灌注,但不适用于外源性对比剂,有重复性高、组织对比度好等优点,用于正常、缺血的脑组织血液灌流中,可清晰显示低灌注区域、灌注缺损区域,但若脑血流量大幅度降低,其所测得血流量低于其他检查方法;后者则借助静脉快速团注有磁感效应的对比剂进行检测,而对比剂可在血管产生微观磁敏感梯度,以至于四周组织的局部磁场改变,可通过检测MRI图像上信号强度获得其磁场改变。
3 磁共振波谱
磁共振波谱(MRS)乃现阶段唯一、生化改变技术,可活体观察组织代谢,并依据不同化学环境中的原子核共振频率差异,鉴别不同化学位移,鉴别不同化学物质、含量水平[4]。MRS为不同共振频率的原子核形成的共振峰组成,每个波谱可反映波峰面积、温度以及PH值等,其诊断成功的关键是空间定位技术,包括多体素、单体素两种技术。其中,单体素空间定位采集技术常用形式包括活体影像选择波谱、点分辨波谱序列、激励回波采集模式。多体素采集技术即磁共振波谱成像、化学位移成像,其优势在于一次性采集覆盖范围广阔,在相应空间中获得较多个体素代谢物谱线。
4 MRI功能成像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属于非侵入性、活体脑功能检测技术,在大脑生理、病理改变过程显示上效果良好,并提供功能方面的动态信息,乃现阶段医学工作者研究人脑高级活动的关键技术[5]。fMRI成像方法较多,其中经血管饱和度对比的成像方法为最热门研究领域,对技术要求较高。因fMRI技术可无创、准确定位神经元活动,时间、空间分辨率较高,有良好可操作性、可重复性,在脑功能精确定位上优势突出,因而是最具发展潜力、最有效的成像技术。
5 展望
MRI因软件、硬件技术日益完善,已经成为使用范围最广的诊断手段,包括多种成像技术形式,各有特色,在各自领域上的应用价值显著。但MRI技术快速发展难题是缺乏经验丰富、操作技术成熟、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以至于高端MRI技术尚未能充分开发,未来应重视技术人员的培养,最大限度发挥MRI技术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单勇,王培福,杨静,等. 高分辨MRI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成像技术评价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1):28-33.
[2] MRI心血管成像软件临床应用质量检测技术专家共识协作组.医用磁共振成像(MRI)系统心脏成像软件临床应用质量检测技术专家共识[J].中国医学装备,2019,16(6):158-162.
[3] 李凤陈,张伟.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联合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对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4):686-690.
[4] 宋超,王毓梁,郑潇,等. 磁共振波谱分析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异常前列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意义[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9,42(6):543-546.
[5] 欧阳青蓉,樊思,彭乔君,等. 嗅觉刺激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初步研究[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9, 52(2):9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