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陇东民俗在语文日常教学中的应用

2020-09-10王春艳

高考·下 2020年3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应用

王春艳

摘 要:校本课程是指以学校为主题本位的设计角度,研发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且这些课程与国家或地区内的课程相对应,本文基于陇东民俗的特点和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校本课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陇东民俗;校本课程;应用

陇东是指甘肃省的庆阳市和平凉市,位于甘肃省的东部地区,地理位置较为优越,恰处于三省交汇地带,即陕甘宁地区黄河中下游部位,自古被称为陇东,古语有云“陇东粮仓”证明其在古代的优越条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这里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并且受到很好的保护和继承,是我国北方地区民俗文化的重要研究基地。陇东特色民俗文化当中有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例如皮影戏、剪纸、秦腔、眉户和花儿,但是这些具有人文意义的活动却在学生课本中鲜有涉及,如果能以科学的角度进行课程设计定能成为具有经典性教学素材,对于推动本土文化有着重要作用,同时还能给学生更加丰富多元化的教育层次灌输,并展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地方性文化以及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

一、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

(一)教育改革的需求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在教书育人的方面不再以应试教育为主导,而是要全面发展复合型人才,既要重视国家层面的教育大纲,也要加强自身文化的教育,并对地方性传统文化予以保护和传承,同时还要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兼顾文化课程与本地区的文化特征进行研发校本课程。拉近学生与民俗之间的距离,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民俗文化,同时各级教育部门也要肩负起自身的监督指导责任,让校本课程的研发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民俗反应了古代先民的劳动智慧,对于学生了解时代特征有着生动的记忆作用,要让学生在课程中有所感悟,建立起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理念,让民俗文化校本课程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力之一。

(二)学校发展的自身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量的不断增长,教育模式也由原来的单一性形式,逐渐变为多层次的社会与政府多方位办学模式,学生有了更加广阔的选择空间,虽然教育行业不是商业性质的市场化竞争,但是教育本身也需要有时代性和发展性,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方式才能更加具有吸引力。所以说发展才是教育的根本,我们要依托于学校所在地域和文化优势,不断的尝试和突破,将学校的特色教育和品牌教育充分发挥出来,教育的发展就是不断拓展教育思路,以及改革教育路径,而校本课程就是依托于自身的地域文化特征的教育改革尝试,本地民俗是学校较为了解的文化传统,对于研发过程也能比较流畅,是我们现代化教育模式的重要契机,对于体现学校教育形式差异化有着重要的启迪。

二、陇东地区特有的民俗文化活动

陇东地区地产丰富,民风淳朴,其中以“花花儿”、“皮影儿戏”、“剪纸”等艺术形式最具代表性。“陇东剪纸”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审美眼光,同时也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智慧表达,传递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早期的陇东剪纸没有受到商业化的侵扰,更多的是人们对于祈福、喜庆、热闹的一种情绪表达。陇东皮影的表演形式丰富多彩,兼具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装饰画风情,很早就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民间的婚丧嫁娶中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中还包含很多大型的演出目录,例如《三国演义》、《封神榜》等。陇东民俗多以农本思想为主要核心的活动,具有代代相传的古老特征。

三、陇东民俗在校本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一)学校以民俗活动为教学契机

对于民俗活动的认识与了解,我们不能简单地以理论性知识对学生进行传达,民俗活动才是民俗文化的根本性教育和传承,我们要在实践中将民俗传递和渗透给学生,更有助于学生对民俗的了解与认识,同时丰富的教育题材还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校本课程创作过程中,首先要对尊重原始性民俗习惯,然后充分发挥想象力,让民俗活动更加适合学生们的参与,在学校内部充分开展移风易俗的创新型民俗形式,既要与历史传承有效衔接,又能有利于校内形式举办,让学生充分享受在民俗活动当中,并在耳濡目染下进行德育渲染。

(二)组织学生家庭成员参与

陇东地区的民俗活动具有多样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更愿意和家人进行分享,我们倡导校本课程进行试听演示,并积极邀请家长参与其中,家庭成员中可以有老年人例如爷爷奶奶,也有中壮年人例如爸爸妈妈,充分发挥他们的不同特点和优势,老年人对于民俗有着更加真实的理解,并能对民俗活动进行有效指导,并给出相关性合理化就建议,中年的家长更具备现代化气息,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可以将民俗活动意义以年轻人的角度去理解,并能有效的传播的社会各个角落。采用这样的老带少的教育模式,既能增加家庭和谐程度,又能提升民俗活动的传承性,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文化的传播。

结语:综上所述,陇东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人类农耕文明起源区域,在这里长期有着人类活动的重要足迹,也同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一个国家和民族要在世界之林屹立,不仅要发展现代化文敏,还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并对自身的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我们要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优势,将自身的民俗融入进去,为学生创立一个具有文化穿翁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侯斌,卢蓉.甘肃民俗文化译介现状与发展路径[J].陇东学院学报,2018,29(2):99-101.

[2]唐华.基于研究性学习的地方民俗校本选修课程的实践[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8(1):23-25.

[3]張小亮.体验课程多元融合提升民俗实施品质——基于民俗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7(72):45.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应用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