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作文教学与批改创新实践研究

2020-09-10周青松

高考·下 2020年3期
关键词:论据记叙文素养

周青松

自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后,语文老师们都开始积极研究如何把核心素养融入日常教学和作文批改中。作为一名资深高中语文老师,我也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这一课题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要基于核心素养来改进高中作文的教学,首先要意识到目前我们存在哪些问题。

问题一:语言表达的能力不够强。

语言建构与运用一方面是指出于表达思想的目的,按照语言内部系统来建构话语——用词汇组构句子,用句子组构段落和篇章。另一方面,是指在个人言语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构起自己的言语体系,包括属于个人的言语心理词典、句典和表达风格。在教学中很容易就能发现,能说的学生不少,但是能用语言准确而优美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的学生实在是不多。很多学生心里想的东西和最后写出来的东西完全是两回事。高中作文主要是议论文,议论文是很需要逻辑思维的一种文体。因为首先要论题明确,然后论据要充分,最后才能得出符合论题的结论。然而很多学生不会提炼自己的论据,生生把议论文写成了记叙文。虽然能记住最后要点题,但是很明显思路不够清晰,行文不够连贯,甚至选取的材料有时候也脱离了中心思想。

问题二:思维能力的局限性太大。

思维发展与提升指学生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作为写作文的核心能力,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思维能力普遍局限性很大。比如审题时没有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很容易就会跑题或者写偏。再比如写作中没有逻辑思维能力,有的写作假大空,没有任何实际内容。有的一味地往文章里塞名人名言,缺不顾这些名言和作文的主题是否贴切。还有的专门追求语言优美,辞藻华丽,却忘了有条理地行文,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字——乱。更可怕的是,有的学生写着写着就忘记了文章的主题,忘记了自己作文的主要论点,就着一个错误的论点或者是一个论据开始长篇大论地叙述,把作文当成了数学题,用一个论据证明另一个论据,反倒把文章的主要论点给抛到了一边。

问题三:审美鑒赏能力比较差。

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世界上的存在。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这个能力从根本上决定一篇的可读性。遗憾的是,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审美能力普遍较差。结果就是在选材上千篇一律,没有两点;在立意上过于通俗,缺乏新意;在深度上浮于表面,没有深层次的挖掘;在语言上过于直白,整篇文章如同白开水一般,没有一点味道,没有任何亮点。

问题四: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文化传承与理解指的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态度。按理说高中生都已经接近成年或已经成年,经过了这么多年的语文教学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他们理应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理解并能够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拥有把自己的这些见解明确地表达出来的能力。然而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因为平时很少读书,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的理解还不如对西方文化的理解。我很容易就能从他们的作文中看出他们的视野一点都不开阔,对传统的文学作品一点都不了解。甚至有些学生以熟悉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为耻。他们的思想偏激,认为传统文化过于腐朽,西方文化则强之百倍。可想而知,有着这样思想的学生如何能写出好的作文?

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在教学中和作文批改中积极创新,以便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作为教师,要全面指导学生的写作技巧。从上文可以看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这里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多指导、多培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各种文体的具体形式,教给他们什么是论文、什么是记叙文、什么是说明文……只有让学生有了牢固的基础,才能写出正确的文体,不至于把议论文写成记叙文,或者把记叙文写成说明文。为此教师也要不断进修,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和教学水平。只有自己的水平够高,才能教出高水平的学生来。有条件的话教师甚至可以和学生一起写作文,然后互相批改,发现各自文章中的亮点,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种尝试不但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益于增进师生关系,进一步改进学生的写作能力。

其次,要注意训练方式的多样化。写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想要一口吃个胖子是不现实的。所以要进行多种方式的写作训练。从写句子到写短文到写日记最后到写一篇完整的高考作文,各个长度的写作训练都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写优美的句子,学生可以提高文章的可读性。通过写短文,学生可以掌握如何用有限的篇幅来准确而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通过写日记,学生可以锻炼写记叙文的能力。最后通过写高考文章,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训练成果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另外,平时也要同时训练自由选题和命题作文。尤其要在注重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妥善布局文章的能力。偶尔也可以进行限时写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防止考试中出现写不完作文的情况。

第三,要让学生喜欢写作。在高中的各门主科中,语文其实是最有意思的一门功课。因为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浩若烟海。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鼓励他们多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学生喜欢阅读,平时多读书,多积累,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读过的名言警句、优美的词句或者是读书时自己的心得。那么在写作中就会很容易地体现出学生平时积累下来的文学功底,不但能提高文章的可读性,也能让改卷老师觉得这个学生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第四,批改方式上要多创新。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不要千篇一律地只是指出缺点,写几个字的简单评语,而要善于发现文章中的亮点,同时指出不足之处。这个亮点可以包括立意的新颖、选材的独特、表达的优美、逻辑的严谨、思想的健康、手法的有效、论据的充分、独立的思考等等。在指出不足的同时要给出改进的建议,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与此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让他们发现同学们在写作中各自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毕竟人无完人,有些问题只靠老师一个人是看不出来的,而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有时却能看出很不一样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写完初稿后,和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也就是以聊天的方式进行口头批改。因为是初稿,教师就不用纠结那些细微之处,可以在大方向上替学生把关。而且这种批改方式对学生来说也比较容易接受,因为在聊天中可以启发他们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还可以来个总结性批改。即在指出亮点、让学生互相批改和聊天式批改后,拿着学生最后完成的作品来认真批改。注意在评语中对学生的进步予以鼓励,并指出可以改进的地方。经过这一系列批改方面的创新,相信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稳步提高。

最后,在批改作文时不要吝啬分数。造成高中学生普遍对写作投入时间太少的主要原因就是在高考中作文的分数很难拉开差距。基本上写的好一点的作文就是四十六七分,写的差一点的就是四十一二分。这点分数的差距放到别的学科就是一个选择题的对错。而写好一篇作文需要的投入远比做对一道选择题的大得多。所以在批改作文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敢于给好作文高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付出有十足的回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上就是我对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作文教学与批改创新实践的一点研究。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高中作文的教学与批改方面进步的空间可以说是无限的。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会不懈地钻研和思考,为这个课题的研究添砖加瓦!

本论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作文教学与批改创新实践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Fjjgzx18-111)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论据记叙文素养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